印象君:我為什麼懷念80年代?

你不去追求真正的幸福,而偏愛幻想中的幸福,這是你最隱秘,最陰險的惰性。在一切慾念中,我們自己最注意不到的就是惰性,雖然它的暴力並不明顯,可它破壞的一切也不易被發現。它使得人放棄最熱烈的追求和決心,它對心靈所感受的遺憾給予慰藉,最後代替了一切未曾獲得的幸福。——拉羅什富科

我一直很懷念上世紀80年代,原因之一是,這座城市裡曾陪伴我們成長的眾多事物當時全部都在。

長春是我的家鄉——

二百年來,從草原到村落,從柳邊禁地到鐵路樞紐,從帝俄入侵到滿鐵附屬地,從偽滿國都到新中國工業的搖籃……這是一座年輕的城市,也是一片古老的土地。縱覽這片土地的往昔歲月,沉澱出的幾乎就是一部抗爭的歷史。

在千萬年歷史長河中,這裡首先發生的故事,是人與自然的抗爭。後來,又逐漸演化成人與人之間的爭鬥。

四萬年前,榆樹人在這裡抗爭自然;

兩千年前,夫餘人在這裡遊動消長;

八百年前,契丹、女真人在這裡鐵馬冰河……

清末,遭遇災害的關內流民們“闖關東”來到這片黑土地,經過與王朝的抗爭,在這裡靠水而居。

1800年,長春廳誕生,開啟了長春的城市紀元。

百年後,剛剛由遊牧文明過渡為農耕文明的長春又遭遇了源自西方的工業文明,於是,這片土地又上演了文明與文明的爭鬥。

其後的五十年間,這裡又經歷了列強與列強的鬥爭,中日兩國的領土之爭,政黨之間的權力之爭。

在吶喊的年代,這裡的人們又演繹了人性與時代的抗爭。

二百年間,這裡歷經了各種極端的鬥爭狀態。

今天的我們,仍在和自己內心的慾望相爭。

家園

在政治狂熱的時代結束之後,人們終於開始了平靜的生活。在這平靜之中,冒出了一茬茬嫩芽,這些嫩芽就是70、80一輩的我們。而在那段寧靜時光裡經歷的種種,便是這一輩人成長和為人的基礎,也是我們永遠的精神家園。

那是一個遠比今天更純粹、更執著的年代。那時,打火機還是個稀罕的物件,人們晚上出門會帶上手電筒。那時的天空很藍,街道很寬,綠樹長的很茂盛,人和人的距離也很親近。物質資源雖然匱乏,可生活卻既不卑微,也不醜陋。人們對未來充滿憧憬,似乎一切都盡在掌握……

平靜的生活僅僅持續了十年。十年後,一個經濟狂熱的時代來臨,我們的生活就像被按了快進鍵一樣捶翅飛奔。長春和中國其他的城市一樣,大拆大改,架橋翻路,圈地蓋樓,淪為了大工地。這種狀況一直延續到了今天,乃至明天。我們的家園也一點點走向了遙不可及。

幾十年間,我們丟失的東西不計其數,其中最慘重的損失莫過於理想主義和集體主義的淪喪。前者讓我們不相信除了金錢以外的事物,後者讓我們不再相信除了自己之外的人。

繁華背後,常常是滿目瘡痍。

我們破壞了原有的一切,卻不知要去向何方。

今天,長春的馬路上高高的立著字母“M”的黃色logo,在商場的樓頂,公交站牌上也比比皆是…這裡儼然成了麥當勞的故鄉。

在我心裡一直有一個很大的疑惑,如今的我們真的已經算是過上了現代化的生活了嗎?還是隻是被歌舞昇平、日新月異的表象所迷惑?

好比一個人長到20歲,突然得到了平生的第一把琴,並被告知一週之後就要上臺表演。如此這般,我們跌跌撞撞來到了新時代的舞臺。也許終其一生我們也難以真正消化這個時代。

二手的人生

九十年代以來,我們其實一直生活在人窮志短的夢魘裡。

上世紀八十年代是一個遠比今天更純粹、更執著的年代。那時,打火機還是個稀罕的物件,人們晚上出門會帶上手電筒。那時的天空很藍,街道很寬,綠樹長的很茂盛,人和人的距離也很親近。物質資源雖然匱乏,可生活卻既不卑微,也不醜陋。人們對未來充滿憧憬,似乎一切都盡在掌握……

平靜的生活僅僅持續了十年。十年後,一個經濟狂熱的時代來臨,我們的生活就像被按了快進鍵一樣捶翅飛奔。中國的城市幾乎無一例外的大拆大改,架橋翻路,圈地蓋樓,淪為了大工地。這種狀況一直延續到了今天,乃至明天。我們的家園也一點點走向了遙不可及。

今天,各大城市的馬路上高高的立著字母“M”的黃色logo,在商場的樓頂,公交站牌上也比比皆是…這裡儼然成了麥當勞的故鄉。

港臺、歐美、日韓的商業文化輪番引渡,讓人們撞見了自己的貧窮,也讓我們將原有的生活基礎連根拔起。

我們開始鄙視自己的生活,並試圖丟掉曾經的自己。於是,整個時代的人失去了自我。

人們從那些小說裡面、漫畫裡面、娛樂節目裡面、雜誌裡面、影視劇裡面學習愛情,體會成長,追逐時尚,模仿那些虛構的情節和說話的語調……在那些美麗的橋段中,人們開始覺得自己丑陋,於是便匆忙的甩開一切,樂此不疲的去按照那些情節粉飾扮演,並躲在那些熱鬧光鮮的偽裝下惶惶終日。

你一直在偷著別人的思想,偷著別人的體驗——不知不覺中,生活也便偷光了你。

那群站成一排左邊一晃右邊一晃張著大嘴唱歌的孩子們驟然歪戴起帽子開始比比劃劃地“嘿嘿藥藥”,星座、寶石、婚紗、“我愛你”……生活裡無端的多了那許多似乎已成既定的程式。

如果你對當下的時代觀察得足夠透徹,就總會從現代人的各種高檔和時尚中,嗅出莊稼把式的本質。一個身處在異域文化強力攻勢下而選擇了屈從的族群,能否度過聲色犬馬的口唇期,也許會是今後幾代人需要面對的課題。

在這個時代,人們的眼神裡總是充滿了飄忽不定。

別人家有彩電、有冰箱了,別人穿上貂皮大衣了,別人住上大房子了,別人開上汽車了,別人出國旅行了……70、80一輩的人生始終在被動選擇中勞碌,混沌苟且,似是而非,有太多的事情始於別人都是這樣的,結束於別人都已經不這樣了。在相似的追逐中成長,以差不多的方式老去。

偽裝的多了,粉飾的久了,就成了別人的扮演者,從而過上了東施效顰的二手生活。那是一種習以為常,卻不曾瞭解的生活。

這世界沒了誰其實都不重要,唯獨丟失了自己。真正能改變自己的,或是所謂那些與眾不同的前衛,不是裝腔作勢、刻意為之的做作,而是這個世界給予你的艱難。

我們何時才能堂堂正正的做回自己,獲得一份踏實的幸福?

成長才是真正的富有

曾聽過這樣的一個段子:有一家窮人和地主對面住著。一天這個窮人發現地主穿了一件貂皮大衣,他就也要穿貂皮大衣,聽說地主一頓吃八個菜,他也要吃八個菜,他認為只要地主做什麼,他就做什麼,就一定能夠過上地主一樣的日子…這做為中國人20多年來相形見絀的人生比喻是多麼貼切!

丟棄了成長根基的孩子們總是成長得很緩慢,緩慢的就好像春晚一樣。

我們遲遲得不到為人的尊嚴,還不是因為把太多的人生分給了瑣碎的慾望?

也許突然有一天,你開始直面生活,會有一種失落油然而生,因為你的人生已經被塗抹得面目全非。

人的思想可以多元,卻不能沒有內核。人不該輕易的改變自己的生態,更不該讓自己的情感被科技生活驅動。

我們以為自己戰勝了自然,卻失去了河流。伊通河成了幾段互不干涉的斷湖。真正的勝利,是戰勝自己。

你可以渺小,但是不必卑微。你可以平凡,但要舉世無雙。

用自己的生活基礎,建立起一個屬於自己的人生體系和道德標準,是一件足以藐視天下的事。

成為一個真正的人,還會有比這更偉大的選擇嗎?

貧窮雖不具備些許高尚,但成長卻是真正的富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