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不要再说穿的是和服了,这是正宗的汉服!

抖音上很多小哥哥小姐姐都喜欢穿着汉服出行,着我汉家衣裳,兴我华夏之邦。但是在出行的过程中,却经常被认作是和服,让人恼怒不说,有的还甚至惹出了纠纷,那么汉服与和服该如何区分呢?

汉服全称是“汉民族传统衣饰”,又名汉衣冠、汉装、华服。定型与周,传承与秦。《 史记》 中记载“ 华夏衣裳为黄帝所制” ,黄帝之前,未有衣裳屋宇。 ”从此可以看出汉服最早出现在殷商。汉服的发展主要经历先秦时期、秦汉时期、唐宋时代、明代四个时期。

请不要再说穿的是和服了,这是正宗的汉服!

抖音上的汉服

请不要再说穿的是和服了,这是正宗的汉服!

抖音上的汉服

请不要再说穿的是和服了,这是正宗的汉服!

抖音上的汉服

而和服,日文原意是“ 服装总称”,日本传统的民族服装,因为日本的主体民族叫“ 大和”,所以这类衣服被称为和服,它在日本也称“ 著物”。 和服源于唐朝,仿制唐代长袍。 唐代的繁盛 , 中外服饰交流频繁,此时的服饰受中外相互影响。 据说,日本和服就是从八至九世纪的中国的江浙地区“ 移植”过去的。 虽仿照我国隋唐服式,但有所改变而形成独特风格。 据《 魏志·倭人传》中记载: “ 用布一幅,中穿一洞,头贯其中,毋须量体裁衣。 ”这时便有关于和服雏形的记载了。

奈良时期、室町时代、江户时期是和服发展的雏形、成长、成形的三个重要阶段。今天我们看到的和服风格主要是江户时代和服的特点。

汉服飘逸潇洒,美在灵动。 和服拘谨安静,美在庄重。 和服虽由汉服发展而来,但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已经凸显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在裁剪、表现方式以及文化背景上均有不同。

请不要再说穿的是和服了,这是正宗的汉服!

汉唐风格汉服

请不要再说穿的是和服了,这是正宗的汉服!

汉唐风格汉服

请不要再说穿的是和服了,这是正宗的汉服!

日式和服

请不要再说穿的是和服了,这是正宗的汉服!

日式留袖和服

首先,在裁片方式上,汉服的前左片是一个整布,半布右片;和服前身左、右片半布。汉服的线条是曲线,有些样式伸展开是方形,但穿在身上都是流畅的曲线,彰显灵动飘逸之美;和服的线条是直的,平铺开都是直线直角,像几个大块组成的,穿在身上也都是直线条,表达端庄拘谨之感。汉服交领是裁出来的,和服交领是按对襟裁出来的,衣着时相交呈交领。 汉服领口、袖口有衣缘,或者有镶边,衣缘上或绣有花纹,或使用锦缎,显得有层次感;和服的领口有衣缘,但使用和衣身同样的布料,整体感强。

汉服广袖线条柔和,袖口是开放的,袖子下边是弧形,长度能盖住手,弯臂时不露手腕;和服振袖直线直角,下部缝合,后部敞开,袖口没有衣缘,袖子是方形,袖形是弧形并且长度可以盖手,屈臂不露手腕。汉服以博带束腰,和服以布料围腰。汉服衣裾较大,和服衣裾较窄。汉服的衣裾右领在外,系结于右侧腋下,和服右合,不到腋下,只和左襟重叠一小部分,无系带,全靠层层叠叠的腰封固定衣服整体造型。汉服的腰带相对和服的腰带要细,腰封的宽度也比较窄。和服的腰封腰带里外好几层,非常宽,从胸部下围直到髋骨。汉服衣领、袖口、衣裾都有缘边,和服只有衣领有缘边。

请不要再说穿的是和服了,这是正宗的汉服!

秦朝风格汉服

其次,表现方式上也不同,汉服主要用装饰性强的图案,有较强的写意性和象征性,无固定的花纹。 和服适合有画味的图案, 衣袖展开后是一副完整的画面,多以表达风景之美为主, 高雅而优美的图案,源自于日本民族对山水的欣赏及对风土的眷恋,乃至于对人本精神与情境的细腻感受。 这与两种服饰外轮廓带来的不同视觉美感有关。汉服主要以轻盈飘逸、舒适耐穿的棉麻,真丝为面料。 和服主要以倭缎做面料,布料平直厚重,有庄重之感。

古代中国在服装色彩的运用上谨慎却不失活泼,汉服的色彩正如此,如深衣的领口和袖口缘边大多为鲜艳的颜色,其中最内层深衣的颜色多为红色。 其他部位的缘边颜色丰富,有秋香色、琥珀色、明黄色等。 根据时期的不同,在色彩搭配运用上也稍有不同。 和服在颜色运用搭配上分为五个时期,其中与和服关系格外密切的是宫廷色彩时代、武家型多彩时代。 而现代的和服在色彩上以黑色为上。 青色是较为稳重的外出服, 茶色等较淡雅的颜色为出门访友的便服,年轻人则常穿五颜六色的和服。

所以,汉服和和服还是很大的区别的,走在路上看到此类服装,千万要看仔细,不要闹出笑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