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仙传——以身殉道的技术男陶正宁封子,女娲娘娘渡其成仙

宁封子是功德圆满凡人成仙的典范,今天咱们就来说一说宁封子的故事。

《列仙传》云:“宁封子者,黄帝时人也,世传为黄帝陶正。有人过之,为其掌火,能出五色烟,久则以教封子。封子积火自烧,而随烟气上下。视其灰烬,犹有其骨。时人共葬于宁北山中,故谓之宁封子焉。奇矣封子,妙禀自然。铄质洪炉,畅气五烟。遗骨灰烬,寄坟宁山。人睹其迹,恶识其玄。”

相传在洪荒上古时代,宁邑(今修武)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宁邑背山临水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大型猛兽较少,因此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日子过得还都不错。因此呢大家都把这块给自己提供安宁生活的地方称之为宁。

在宁地的部落中有一个叫宁疯的人,天生神武,足智多谋,在他成年之后由于对于不落的发展壮大屡建奇功因此被部落人民推荐为首领,人们都管他叫宁封子。当时人们的生活只能说是勉强能够填饱肚子,对于生活质量是一点也谈不上的,虽然人们已经懂得了火的运用但是也仅仅是限于把生的烧成熟的,连基本的盘子、碗、罐子都没有。

因为这个宁封子呢平息就比较爱琢磨事,看见大家这样直接用手撕裂烤熟的兽肉而食,连存放食物的器具都没有就很伤心,当看到自己部落的人们每当需要喝水的时候就得跑到河边鞠水而饮,或者趴下来直接用嘴吸取河水,宁封子便立誓要为部族人民解决这个老大难问题。

有一次宁封子忙了一天晚上刚刚烤好了两条鱼准备吃的时候,便有人过来喊他去处理一件十分棘手的事情,宁封子看着来不及吃的鱼便抓了一些湿泥把两条鱼分别包裹起来扔到火堆里面,准备办完事回来在吃,谁知这一出去就是十天十夜早把鱼的事情忘到脑后了,等他回到住所看到燃尽的火堆时才想起这两条的事情,赶紧把柴灰扒开就找这两条鱼。不过连鱼的影子都没有了只发现了两个鱼型的器物,说泥不是泥,说石头不是石头,入手很轻敲击起来有清脆的声音。于是他突然想到了部族人民喝水的场景,就飞快的跑到河边,用这个器物盛水果然一滴不漏。紧接着宁封子便把这一重大发现告诉了部落里的人。

之后宁封子又挑选了部落里心灵手巧的十几个年轻人,一起制作这种器皿,慢慢的宁地会制作器皿的消息传到了别的氏族部落,他们就带着兽皮、兽肉来宁地交换这种器皿,最终这件事情传到了部落联盟大首领轩辕黄帝的耳中,于是轩辕黄帝便给这种器皿取名为陶,任命宁封子为陶正专掌制陶之事。

有了皇帝的任命,宁封子便放下了手中的其他工作专门研究制陶,但是呢他们当时只会在野地中烧泥制陶,虽然对于泥胚材质的选择有了一定的经验但是产量一直上不,远远不能满足整个部落联盟的需要。正当宁封子犯愁的时候有一个人来拜访他,教他在土山中开洞,并告诉他增加温度的方法,运用这种洞穴增温发可以随着温度的增加烧出红、黄、绿、蓝、紫五种颜色的火,当火的颜色达到紫色时即可停止添柴,这个时候烧出的陶器是品质最佳的。这个人教了宁封子十天,看他把全部技巧都掌握了就化作一阵清风而去。

其实呢这个教宁封子窑洞烧陶法的人是创世神——女娲,混沌初开之后、天地不稳、域内寂寥,天塌地陷时有发生,于是女娲炼石补天,掬土造人,当时便掌握了以土炼石、大量烧制的方法,偶然间看到人间有奇异人初窥大道欲求烧制之法,因此便降下法身指点一二。

由于窑洞烧陶法的成功宁封子在当时名声远播,正赶上轩辕黄帝要与远方的氏族部落搞联盟,于是下令要宁封子烧制一百个绝顶陶器最为礼品。接到命令后宁封子连续烧制了九十件精美绝伦的陶器制品,当烧到最后一窑时陶器久久不能成型,不管添加了多少柴也不能达到温度使火的颜色发生变化,这个时候他突然想到了最开始自己那两个鱼型罐子,觉得是鱼骨的存在影响了罐子的品质,但是当时他们又不能马上找来兽骨,面对功亏一篑的危局,宁封子纵身一跃跳入火窑,以血肉筋骨助其升温窑变,最后的十个陶器终于成型了,在每个陶器上面都有一个上下飞舞的人行痕迹若隐若现的浮于陶器表面。人们在窑内灰烬中发现了十颗五彩珠子,变把这些珠子葬于宁地部落北边的山上,为了表述宁封子的功绩,皇帝在宁地为他建庙以供后人供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