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非補貼平價上網元年到來,地方政府和電網企業迎考驗

光伏非补贴平价上网元年到来,地方政府和电网企业迎考验

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近日公佈的風電、光伏發電無補貼平價上網政策將在補貼退坡背景下繼續支撐中國風電、光伏行業的發展。該政策標誌著可再生能源補貼時代的正式結束和平價上網時代的正式開啟,故被業內視為“平價上網元年”。

隨著風電、光伏發電成本不斷下降,度電成本相比於火電的優勢已逐步顯現。所謂平價,是指風電、光伏發電項目執行當前各地區煤電標杆上網電價。距離業內普遍認為的風光電脫離補貼扶持、實現平價上網的時間點僅剩兩年,無補貼平價上網政策將在餘下的時間窗口為掃清消納、非技術成本等最終障礙探索經驗。

但業內人士認為,新政提出的降低光伏非技術性成本等舉措在操作層面仍面臨一定難度,政策有待細化,否則實施效果上會打折扣。

由中國光伏行業協會主辦、1月17日在京舉行的“光伏行業2018年發展回顧與2019年形勢展望研討會”上,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徐國新副處長提出,目前部分地區投資測算時風電、光伏已基本具備發電側平價上網條件,但風電光伏長期運行可能存在棄電限電、參與市場化降價交易等風險,也存在著被徵收附加稅費等風險。降低非技術成本和運行期風險,是風電、光伏實現平價上網必須跨越的絆腳石。

前述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的《關於積極推進風電、光伏發電無補貼平價上網有關工作的通知》(下稱《通知》)要求地方政府、電網企業在降低非技術成本、保障新能源電力消納等方面支持平價上網、低價上網試點。土地成本、資金成本、接入工程等非技術成本一直令光伏企業不堪重負。據瑞銀證券統計,目前一些項目的非技術成本可高達0.5-1元/W,佔總裝機成本的10-20%。《通知》要求,對無補貼平價上網項目,避免不合理的收費,要求各地在土地利用及土地相關收費方面予以支持。

徐國新認為,過往實踐中,類似的土地政策在光伏領跑基地取得了理想效果,重要原因是獎懲措施明確、約束力強,比如地方政府若不遵守承諾,後續普通項目安排會受到影響等。但本次平價上網政策缺乏後續獎懲措施,實施效果上可能打折。

彭博新能源財經亦分析稱,地方政府支持可再生能源發展的主要動力之一是項目可以帶來投資並拉動就業,此外還有土地租金收入,同時帶動相關基礎設施建設等。無補貼政策將壓縮項目收益,禁止地方政府的附加條件,使得地方收益的空間減少。這將令無補貼政策的落實面臨挑戰。

新政還使得可再生能源企業和電網企業的關係發生變化。在涉及電網的環節,《通知》提出執行固定電價收購政策和強化全額保障性收購政策,同時明確由電網企業建設接網工程。

其中,文件首次提出與電網企業簽訂長期固定購電合同。對風電、光伏發電平價上網和低價上網項目,按項目核准時的煤電標杆上網電價或招標確定的低於煤電標杆上網電價的電價,由省級電網企業與項目單位簽訂固定電價購售電合同,合同期限不少於20年,在電價政策的長期穩定性上予以保障。

電網企業通過何種途徑來對沖20年的成本波動,目前還不得而知。有電網企業人士對澎湃新聞稱,20年固定電價協議簽訂對雙方都存在風險,在實際操作中不會這麼簡單,合同簽訂時會有附加條款。

全額保障性收購能否落實也有待觀察。光伏諮詢機構SOLARZOOM新能源智庫分析稱,政策中雖提出全額保障性收購,但在電力安全問題面前,這一點約束力不強。政策中已經提到了如果出現限電情況該怎麼處理的問題,更是印證了全額保障性收購要求的約束力之弱。徐國新認為,政策雖首次提出對限電電量通過給予有限發電計劃獲得補償,但在操作上比較複雜,是後續實施的關注重點。

據徐國新介紹,經測算,除四川、貴州等光照資源條件一般的省份和西北地區電價較低的省份外,2020年全國大部分地區光伏電站都可實現無補貼平價上網。但上述結論的成立需滿足三個邊界條件,即:“三北”地區棄光率得到有效控制,低於5%;光伏全部上網電量得到保價保量收購;2020年光伏單位千瓦造價下降超過20%,即光伏造價下降到3.6元/千瓦以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