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輪出清來了?補貼“斷供”,光伏上演集體休克!

新能源補貼退坡,比亞迪為首的新能源企業,業績紛紛暴雷。而光伏新政剛一發布,整個產業鏈紛紛叫苦不迭,各類“謠言”四起,甚至有專家上書,試圖扭轉態勢。6月4日,光伏產業各大上市公司紛紛上演跳水,隆基股份、陽光電源等行業龍頭均告跌停。

6月4日,光伏產業各大上市公司集體暴雷。單晶硅龍頭隆基股份下跌9.98%,光伏逆變器領軍者陽光電源下跌10.03%,此外,通威股份、林洋能源也遭遇跌停,整個產業鏈企業普遍大幅下滑。港股方面,多晶硅巨頭保利協鑫能源暴跌9.20%。

一份重磅文件,讓光伏產業陷入“寒潮”之中。5月31日,發改委、財政部和能源局聯合印發《關於2018年光伏發電有關事項的通知》,業內稱之為“531新政”。通知明確要求:暫不安排2018年普通光伏電站建設規模;分佈式光伏今年僅安排1000萬千瓦左右建設規模;將進一步降低光伏發電補貼強度。

對於近幾年一直積極擴張的光伏產業,財政也逐漸感受到補貼規模的壓力。不過,政策的突然轉向,也讓光伏產業叫苦不迭,在整個行業積極擴充規模的時候,卻遭遇“斷糧”的危局,光伏電站規模受到限制,補貼也要滑坡。

又一輪出清來了?補貼“斷供”,光伏上演集體休克!

嚴冬來了

光伏產業鏈之所以反應巨大,主要還是“531新政”既狠又痛,對比2017年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還有過之而不及。

而與新能源汽車行業相比,主要問題是補貼門檻的提高和補貼強度的下調。而光伏產業此次“531新政”,直接是限制規模,意味著很多在建產能壓根無法得到財政補貼,甚至都無法順利完工。

此前根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預測,樂觀情況下2018年新增裝機規模可達40GW以上。其中,分佈式光伏預計併購規模18GW,普通光伏電站預計4GW。

“531新政”直接暫停了2018年普通指標、分佈式縮減至10GW、不限指標地區除西藏外均納入指標管理,這意味著2018年新增裝機中至少13GW已明確砍掉。

又一輪出清來了?補貼“斷供”,光伏上演集體休克!

特別是,分佈式光伏發電,之前並沒有規模限制,現在一下子從縮減至10GW,這意味著其他8GW的在建產能只能荒廢,或者等待下一年配額。

所謂“分佈式”,即企業或居民在屋頂等場所安裝的光伏電站。由於光伏發電佔地面積大,所以大規模集中式光伏電站主要集中在西北、西南等偏遠地區,這些地區電力需求量下,長距離輸變電損耗又大。因此,近幾年分佈式光伏發電成了行業新的方向。

政策鼓勵之下,業內的、非業內的全都一擁而上,開始籌建分佈式光伏電站。有的企業,甚至把這類分佈式光伏電站,打包成理財產品。

以“綠能寶”為例,這是納斯達克上市企業SPI綠能寶能源互聯網股份公司旗下平臺,該公司曾推出一款“美桔1號-綠能寶”,普通投資人可通過互聯網購買該款產品,最低投資額為1000元,而這1000元現金其實對應了實物“光伏電池板”。

隨後,這些錢由綠能寶公司來操作,並將買好的電池板再租給河北鉅鹿的一家太陽能發電項目,用於後者建設電站。利用光伏發電向電網企業輸電,來創造營收和利潤。

然而由於光伏補貼延遲,此項產品就出現過兌付危機。2017年該公司稱,因光伏補貼延遲等原因,致使目前平臺的提現出現逾期現象,投資人不能按期兌付提現金額。

此外,分佈式光伏領域還存在主動向居民推銷。比如新三板掛牌公司光伏寶,便提出“光伏寶,收益好”,“光伏寶,能養老”的宣傳語,以兜售理財產品的方式,來安裝分佈式光伏。居民出錢在自己家房頂、車棚安裝光伏電池板,賣給電網獲取利潤,其中“上網”環節自然少不了財政補貼。也就是說,拿納稅人的錢,做出理財產品源源不斷的現金流。

這套商業模式,最終還是離不開財政補貼。據悉,目前全國存量電站併網規模約150GW,2017年累計併網130GW,2018年約20GW;按全年滿發1100小時算,年實際發電量約1650億度。國補比例按電價6成算,補貼金額達1000億元。

可以說,這是相當大的一筆負擔,當財政補貼都開始被做成理財產品兜售了,也失去了支持新興產業的初衷了。或許,這就是此次“531新政”一刀切的主要原因。

隆基股份首當其衝?

實際上,此次“531新政”,受損最大的不是光伏電站的運營商,而是上游的硅片及組件廠商,比如單晶硅龍頭隆基股份。

分佈式光伏發電的崛起,讓隆基股份取代協鑫、尚德、賽維等傳統的行業巨頭,成了新的行業領軍者。國內傳統的光伏組件企業,擅長的都是多晶硅,而隆基股份是國內少有的單晶硅廠商,由於單晶硅在分佈式光伏發電上的應用優勢,這波分佈式浪潮,隆基股份受益最大。

但是,浪潮落下來的時候嗎,恐怕隆基股份的損失也是最大。2015年至2017年,隆基股份每年營收分別同比增長61.6%、93.9%和41.90%,同期淨利潤分別同比增長77.14%、197.31%和130.38%。

2014年隆基股份營收36.8億元,淨利潤2.94億元,2017年營收已高達163.62億元,淨利潤為35.64億元。3年時間內營收累計增長了3.4倍,淨利潤累計增長了11.1倍。

如此靚麗的業績,深深刺激了隆基股份股價。截至2014年年末,上市公司前復權價僅為4.88元,截至今日,股價已漲至20.12元,漲幅高達312.29%。

隆基股份月K圖:

又一輪出清來了?補貼“斷供”,光伏上演集體休克!

以當前價格計算,上市公司市淨率3.81倍,市盈率15.31倍。隆基股份估值不算特別離譜,不過,分佈式光伏限量,或讓上市公司面臨產能過剩的危局。

行業繁榮之時,為了緩解行業單晶產能供給偏緊的狀況,隆基股份在寧夏、雲南和陝西等多個基地加緊擴張產能。2017年,銀川年產5GW硅棒項目、寧夏年產1GW硅棒項目、泰州年產2GW高效組件項目、泰州年產2GW高效電池項目、古晉年產300MW硅棒/500MW電池/500MW組件項目全面投產。銀川年產5GW硅片項目、保山年產5GW硅棒項目、古晉年產1GW硅片項目和西安年產500MW組件項目加速推進,麗江年產5GW硅棒項目和楚雄年產10GW硅片項目主體工程順利完成。

根據年報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隆基股份單晶硅片產能達到15GW,較2016年底提升100%,單晶組件產能達到6.5GW,較2016年底提升30%。而據上文所述,2018年分佈式光伏指標僅有10GW。

實際上,過去十年,光伏產業過山車般的市場行情,早已一次又一次上演,當年風光無限的明星企業,很多都落得遍體鱗傷的下場,比如尚德、賽維。

光伏產業曾在2011年到2013年經歷斷崖式下跌,補貼下滑,西北大面積棄光現象也層出不窮。等到了2014年,隨著分佈式發電的崛起,“光伏扶貧”等項目的開展,光伏產業也漸漸復甦。

有業內人士認為,那一次殘酷的市場出清,是一次光伏產業的“成人禮”。可是,這一次,光伏產業再次突遭打擊,說明整個產業仍然離不開“補貼”,依舊沒有成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