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豐縣人故事:大哥,你在家鄉還好嗎

家中的大哥,你還好嗎?

按常理,給家裡打個電話的時間,應還是有的。然而,如果真正計算一下次數,若用“屈指可數”來形容,是一點都不為過的。

大哥,正好長我一旬。

不打電話吧,總是有好多理由。比如,工作忙、正吃飯嘞、正看書......每當此時,大哥都會說到:“我也沒啥事,好久沒通電話啦,都還好吧,如果沒有啥事,我就放心了。”

在我的心中,總是感到這是一件再平常不過的事了。

一個豐縣人故事:大哥,你在家鄉還好嗎

家鄉

前些年,父親是我們兄弟間談論的最多話題,父親給了我們生命,同時,又將我們拉扯大,沒有圖任何回報,只有不斷付出的愛,收穫得雖是親情,但相對老父親對我們的愛來說,我們對老父親的關心就如同螢火與太陽之間的關係。每當與大哥談及家務事時,我們常常都是難以釋懷,對於發生在過往的事情,有些是極其不願意回憶的,有些,談起來就滔滔不斷,大哥是一個頗有智慧之人,逢事都是讓著他的弟弟。

大哥,是一個能夠承受壓力的人。不管與誰相處,大哥都是以謙讓為上,這與他的經歷有關,我們的父親不喜歡說話,只是幹活,大哥過早地從父親的肩膀上接過了挑起家庭重擔的責任,不足十八歲,就已幫助家裡蓋起了三間堂屋,與父親之間的關係得到了優勢互補,在他的人生過程裡,失去的太多,比如:上高中時,正巧趕上年齡限制;參軍時,被無故頂替......太多的故事,在旁人看來無法承受,但在我的記憶中,大哥總是那麼樂觀。後來(1989年暑假),我跟他去山東德州建築工地幹活約有20天,大家都鄉里鄉親的,工頭也是俺莊上的,都是自己爺們,問我能幹啥,我說能搬磚頭啊,但事實上,人家也知道,我僅是在暑假裡“混兩個錢,於是,就安排我跟大哥一組,大哥帶著我幹了20天的活,雖然,我也很努力,如在七層高的樓面上行走,但,若沒有大哥的相扶,我怎能撐下來呢?

大哥,是一個不計較的人。一個莊子就是社會的縮影,油鹽醬醋啥都有,如果你能在一個莊上混出人來,你一定能在外邊找到通往成功的秘密道路,假如有的話。看來處理莊上的事很簡單,事實上很難。在我們那裡,白事、喜事,都要有人問事,用我們當地的方言就是“大老知”,需要對本莊上、周圍方圓十里的人情事理了如指掌,不然,你如何問事呢,西莊上的二大爺以前是莊上的“大老知”,在60、70年代,莊上人少,誰家有事,都是前隊、後隊一起幫忙,到了九十年代,莊上的人多了,如果誰家有事,一個莊上的老少爺們都去幫忙,有時每家也會來個婦女幫忙,這樣一來,院子裡連插腳的空都沒有,再說,事主擺得席也多了起來,增加了不少經濟壓力,因此,二大爺與前院的大大爺掂兌(是“商量”的意思)了一下:“這樣,咱分開辦,前隊辦前隊的,後隊辦後隊的,若是白事,還是一起辦。”於是,每個生產隊各要培養一個候補“大老知”,我的大哥就進入了候選人行例,通過競選,就走馬上任了,先跟著學習,也就是給大老知拉個下把,打個下手。作為大老知,你要能喝酒、要能裝憨、陪笑,挨(讀YE)熊的時候,還要立正,無疑,大哥都經歷了,也獲得了事主的認可,他對待所有的委屈,都是泰然處之,一笑了之。

一個豐縣人故事:大哥,你在家鄉還好嗎

吃大席

大哥,是一個勇於接受時代變化的人。我家裡的收音機是大哥買的,我家的錄音機也是大哥買的,那一臺“長征”牌洋車子也是大哥買的......有一天,我與弟弟正在院子裡玩,大哥從外邊走進院子,大哥很開心,望著父親,“大大,來,聽聽,裡面有人唱戲,還是河南墜子。”父親過來小心地問:“這要不少錢吧,買這幹啥。”大哥笑著說:“讓我弟弟聽電影和小喇叭。”父親默默走進了堂屋,現在我也明白了當時父親的心情:家裡沒有,能省就省,要花錢的地方多著呢。從那時起,上影的配音大師童自榮配音的《佐羅》、配音大師邱嶽峰為孫悟空的配音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李世宏和李楊都曾為孫悟空配音,但沒有誰能超過邱嶽峰老師,那潺潺流水、馬蹄聲、槍炮聲都是從大哥的收音機裡聽來的。有生以來,吃的第一片面包,還是大哥從徐州買來的,我還記得當時的情景,院子裡的槐樹早已長得很高、而且樹葉將太陽光進行了細心的過濾,院子裡不顯得那麼熱,大哥從外面走進家門,手裡全拿著一個黃紙包,遞給了母親:“娘,這是麵包,我看著挺好的,就買了一個,娘也嚐嚐。”母親接過黃紙包,“真好看,這麼軟。”母親將麵包掰成了好幾份,先是遞給了我大哥一份,“吃吧,孩子。”“娘,你看看,這還是啥好啥啊,我每星期都去徐州,經常吃......”大哥手擺著走進了堂屋,那一刻,我感到大哥與我們隊的生產隊長很像。後來,我曾問過大哥:“你當時為啥不吃麵包啊,是不是經常在外邊吃啊。”大哥笑了笑,拉住我的手說:“兄弟,那個麵包是我去的地方人家看我沒吃飯,給我的,多珍貴的東西啊,哪能我一個人獨吃呢。”聽完大哥的話,我內心很不是滋味,大哥在我的心中一直佔據著重要位置,不管發生了什麼,我都是極為小心的呵護著,因為我與大哥有著太多的交集,而且早已經過歷史的見證、考驗,大哥用心支撐著家庭的形象,正是有了大哥的無私支持,我的求學、工作之路才得以一帆風順,謝謝大哥。

一個豐縣人故事:大哥,你在家鄉還好嗎

麵包回憶

每一個家庭都是有文化的,最高領導人就是家庭的創始人,從家譜上是可以加以追溯至上古年代,有了家譜的記載,你會發現,你很幸福。

我曾去查過家譜,也仔細看了看我的位置,在父親的名下列出我們兄弟的名字,大哥的名字列在左邊,我的名字緊靠著大哥,弟弟的名字在我的名字右邊,傳遞著父親的教誨、思想,在家譜中,與父親之間的關係是一條實線連接,這條實線漸漸在變大,像比血管一樣充滿了血,整個家譜化作了一條河,在中華大地上源源不斷、生生不息。

寫到這裡,我下定決心:與大哥之間的聯繫,只會越來越多。

大哥,你在家鄉還好嗎?

2018.12.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