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最好的政務雲 未來國際助“服務型政府”建設

據統計,2015年中國政務雲基礎架構平臺市場規模達到47.4億元,與2014年相比同比增長52.4%。迅猛增長的政務雲市場,起始於2013年工信部召開全國“地方電子政務公共平臺頂層設計座談會”,自此開啟了轟轟烈烈的國內政務雲行業建設。

被中央網信辦、國家發改委、國家工信部等行業主管部門列為重點企業或試點單位的未來國際,是一家專注於政府領域的高科技公司,在政府信息化服務領域深耕了十餘年。鮮為人知的是,早在2009年,未來國際便率先將雲計算服務模式引入電子政務領域,比其他同類企業早了近5年時間。

從獨立規劃建設國內首個具備大規模服務能力的“政務雲”項目——陝西政務雲公共平臺,到作為唯一企業單位參與制定全國林業信息化建設綱要和技術指南、中國林業雲平臺頂層設計,再到建設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辦公系統、北京市人口和計生委管理信息系統,迄今為止,未來國際已經承擔了內蒙古、甘肅、黑龍江、成都、南昌等40多個省市和中央網信辦、國家發改委、國家工信部、國家衛計委、國家林業局、國家測繪局、全國工商聯、中華全國供銷總社等十餘個部委的電子政務公共平臺頂層設計和規劃建設。

“十餘年對政府信息化的專注和專業,使得未來國際成為了國內政府雲服務的先行者和持續專注的踐行者。未來,我們希望通過雲計算、大數據、互聯網技術三位一體的業務模式,為政府提供專業、創新、安全、可信賴的產品和服務,最終成為政府最值得信賴的夥伴。”未來國際執行總裁史晨昱表示。

做最好的政务云 未来国际助“服务型政府”建设

專業:做政府的“私人醫生”

對於政務雲基礎架構平臺建設來說,政務雲提出的挑戰特別偏重考驗廠商的“真功夫”——政務雲運營能力、政府業務熟悉程度、定製化能力、用戶體驗的能力、PaaS/SaaS應用研發能力、可持續發展的底層架構平臺、雲建設的整體服務能力、成功項目經驗、雲計算領域產品和技術實力、服務支持能力等要求不一而足,也更加考驗廠商的綜合實力。

服務政府領域十餘年的未來國際,堪稱是政府的“私人醫生”。從早期以政務網和辦公系統建設為主協助政府實現“提高工作效率和有效監管”,到2009年率先構建政務雲平臺協助政府實現“基礎資源統籌集約共建共享”,再到十八大以來基於大數據和互聯網協助政府實現“治理現代化和社會服務一體化”,未來國際伴隨各級政府部門一起走過了政府上網、數字化、築雲、上雲、用雲、數據化、互聯網化等歷程,深刻理解和切身體會到不同時期政府信息化發展的難點、痛點,並在服務中形成了一系列切實可行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

在專注技術的同時,未來國際旗下設立了一家致力於研究政府信息化創新發展模式的研究院——北京時代遠景信息技術研究院。這是與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賽迪研究院、國家行政學院、北大研究院、清華大學研究院等並列的八大國家信息化政策研究核心機構之一,是中央網信辦政府信息化工作智庫——信息化建設應用工作組的秘書長單位,在政府購買雲服務標準規範及取費標準、政府數據開放共享、社會公共服務體系、信息安全、人口健康信息化、林業信息化、農業信息化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研究成果,有力支撐了政府信息化發展。

如今,未來國際已經成為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組織的以雲計算為基礎技術架構的國家電子政務公共平臺和西部區域性電子政務公共平臺頂層設計的主要參與單位,並先後獲得全國雲計算優秀解決方案獎、2014-2015年度推動雲計算行業發展突出貢獻單位獎等殊榮。

創新:用高科技手段推動政府服務轉型

在政府領域的創新是個難題,必須兼具“懂政府”和“懂技術”兩方面,大部分的科技公司只能做到後者,而未來國際則基於“懂政府”的基礎上,將各種最新的科技手段引入到政府領域,推動政府向服務型政府轉型。

2005年,陝西省信息化領導小組與未來國際制定了當時非常超前的IT建設模式——在技術層面提出建設陝西省電子政務統一平臺,將計算層、存儲層、應用層、服務層、安全層等都構築在該平臺之上,將陝西省的各個信息系統都統一在該平臺之上,從而將信息化的資金“都花在刀刃上”,避免再次重複投資,並且實現信息的共享和協同。

而在建設過程中,陝西省信息化領導小組與未來國際又首創“政府主導、企業參與、租賃運行”的市場化建設模式——由未來國際投資建設陝西省公共性信息化基礎設施,政府租賃使用——這也是最早的PPP模式。

事實上,陝西省政務雲只是未來國際眾多政務雲樣板工程的代表。未來國際先後承擔了中央網信辦、國家發改委、國家工信部、國家衛計委、國家林業局、國家測繪局、全國工商聯、中華全國供銷總社等10餘個部委的行業信息化規劃設計和陝西、內蒙、雲南、甘肅、廣西、成都、南昌等省市的電子政務雲平臺頂層設計,協助40多個省市信息化主管部門完成政務雲平臺及智慧城市的實施方案設計工作,服務對象已經遍及全國20多個省份,上百個城市。

憑藉在政府信息化領域的先發優勢和多年沉澱的技術實力,未來國際已經形成了強大的以研究為先導、產品為主線、標準為保障的技術能力,擁有云計算服務業務、大數據服務業務、智慧城市服務業務及“互聯網+”服務業務四大業務領域的自主可控核心技術產品,實現了雲基礎設施服務、大數據服務、業務應用服務的全覆蓋,其中雲操作系統、數據開放平臺、大數據服務平臺、電子商務平臺等系列產品得到了國家部委及地方政府用戶的高度認可,獲得了30多項國家發明專利和130多項軟件著作權和軟件產品登記證書。

安全:自主可控零事故,為服務型政府保駕護航

然而,儘管各級政府通過嘗試雲計算技術在提高資源利用方面有了長足進展,但云計算的安全性始終是各級政府不敢放手採購社會化雲計算服務的癥結所在。

一直以來,未來國際積極倡導為政府提供安全可靠的政務雲解決方案,並將平臺國產化作為重點工作。為此,未來國際自主研發了26項自主可控、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雲計算核心基礎關鍵技術產品,做到了政務雲平臺產品和技術的自主可控。同時,結合國家安全等級保護、分級保護等要求,未來國際研發的7項雲安全系列產品大幅降低了雲計算在電子政務領域應用的安全隱患,在數據庫加解密、虛擬雲平臺隔離等方面填補了國內空白。

以陝西省政務云為例,作為主要的技術服務和運行維護支撐單位,未來國際為陝西省信息化中心構建了雲、管、端三層面的安全防護能力,並建立了涵蓋管理者、使用者、服務提供商所有對象的安全保障制度,大幅降低了陝西省網絡和信息安全隱患。自2012年陝西省信息化中心投運以來,未發生過重大安全事件,陝西全省各級各部門一致認同“雲內比雲外更安全”。

正是憑藉政府信息化領域所擁有的核心技術優勢,未來國際牽頭或參與完成了基於雲計算的電子政務公共平臺國家系列標準18項,參與國家信息技術服務標準2項,國家雲平臺安全標準3項,國家時空政務地理信息標準2項以及30個地方100餘項標準編制工作。

未來國際的政務雲安全服務不僅止於此。史晨昱表示:“我們所有的雲產品安全規則,都向政府公開透明。”這在時下主流服務商中並不多見,普通的雲服務商,尤其是大型雲服務商,其安全規則都是非透明、不公開的,政府無從掌握雲平臺的安全性,只能受制於服務商。

可信賴:用合夥人的態度運營政務雲

據2012年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調查數據顯示,除數據安全外,可靠性、服務質量也是用戶選擇雲計算的一大考量,政務雲同樣也不例外。

以“一切皆服務”為宗旨的未來國際將服務質量擺在第一位。在項目設計之初,未來國際緊貼用戶實際,深刻理解並掌握用戶的需求,並把這種需求融入到產品和解決方案中。

而在後期運維過程中,未來國際也明確了每項服務的質量標準和流程規範。為此,未來國際制定了服務目錄、服務標準和作業指導書(共包括10大類1000多項服務產品),使服務可衡量、可評價;其次,按照國際標準定義流程、定義崗位分工(共包括103個服務崗位和500多項標準服務流程),使服務質量可複製、可管理,形成了上千個標準服務作業指導書;第三,制定服務管理制度、服務交付規範和服務流程規範(包括34個服務管理制度,19個服務交付規範和20個服務流程規範),以制度約束服務行為。

基於以上的種種規範,未來國際也因此成為了目前國內唯一一家全面實現政府信息化服務產品化、流程規範化和管理制度化的專業信息化服務機構。

迄今為止,未來國際服務的用戶包括國家部委和全國多個省市,服務內容涵蓋2000多個業務應用系統,平均每年累計現場服務3000餘次,服務滿意度一直保持為優。

正是對專業、創新、安全、可信賴的堅持,未來國際也收穫了眾多政府口碑。中央網信辦網絡安全協調局局長趙澤良在赴未來國際調研時,對未來國際建設及運維的陝西省政務雲給予了高度肯定,認為設計細緻,體系健全,安全保障的成效及形成的一系列規範和制度非常合理,值得推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