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良禎:王寵的草書

王寵的草書/潘良禎

潘良禎:王寵的草書

蘇州歷代多書畫名家,明代尤甚。由元入明的宋克突破趙孟頫籠罩,卓立吳中。明中葉,從沈周、吳寬開始,結集了祝允明、文徵明、唐寅、仇英、張靈、王谷祥等名家,形成了當時最大的書畫流派。這是一批不太熱衷科舉仕途的中下層知識分子,過從甚密,以詩酒書畫自娛。他們生活在商業經濟發達的蘇州,有的還以書畫為重要謀生手段。王寵正是這群蘇州籍書畫家中的一位。

王寵(1494-1533),字履仁,後字履吉,號雅宜山人,儘管詩才學養俱佳,卻是個科舉仕途的失敗者。從青年時代開始,他就寄情山水田園,哦詩自遣,度過了他短哲的一生。死後由他的胞兄王守和門人朱浚明編集遺著為《雅宣山人集》,其中主要是那七百來首詩,兼備古今各體。

潘良禎:王寵的草書

書法是王寵的藝術特長,有人以為加上祝允明、文徵明,為明代中期書家的代表。王寵曾遊文徵明門下,又長期保持密切交往。他書法中的溫潤遒逸之氣,可能很大程度上受了文的影響。但二人學書取法不盡相同,因而最終形成的書法風貌也見差異。第一是王寵取法較高,以王獻之為目標,以二王嫡乳的初唐大家虞世南為階梯;第二是不象文那麼雜,這大概與他壽命短也有關係。此外,二人氣質境遇也有不同,王寵筆下更多山林隱逸之氣。王寵最擅長的是楷書和行書,楷書中常有行書意態,行書中又常夾雜草書,但純粹的草書卻反而少見,或許他還來不及專意於此。王寬書法的特點是氣度安詳,筆墨雅潔,從他筆下所出的點畫,周到乾淨,圓渾勁健,既無一絲劍拔弩張的霸悍氣,也沒有半點油滑媚世的甜俗氣,文質彬彬,甚得道麗疾澀之致。明人何良俊以為“衡山以後,書法當以王雅宣為第一,蓋其書本於大令,兼之人品高曠,故神韻超逸,迥回諸人上。”邢侗則認為“即祝之奇崛,文之和雅,尚難議雁行”。這些話大體是對的。只可惜這位努力追蹤二王的書法天才英年謝世,過早地了結了藝術生涯,不然將有更大的成就,放更多的異彩。如因他多寫叢帖,譏以“連棗木氣也學出來了”,一語抹煞,則不免有失公允。

潘良禎:王寵的草書

如前所說,王寵少純草書作品,但能偶見一二,尤其在他大量草書成份居多的行草作品裡,我們還可以一其草書風姿。王寵主要師法晉人,作草書依然筆法求簡潔,謀篇求勻稱,字形大小不懸殊,不作大起大落的跌宕和連綿纏繞。結字疏朗是他的特色,雖則有時稍為過分而覺鬆散,但其中確是通氣透風而又顧盼有情的。運筆可見正側互用,中鋒一拓直下,圓潤靈通,側鋒取妍生勢,周到豐滿。下筆常見紮實,著勢足而後行,有時則露而不尖,完全把握住了鋒穎中正,收筆必圓滿束結,即使是牽絲映帶或出鋒,也不信手掠出算數。雖是草書,不改安詳態勢,未見枯筆飛白。他處處筆、意俱到,實是心、手雙至。揮運之際,不作大幅度的提按跳蕩,筆畫輕重相近,在細微處見変化,從安穩中求流動,卻未嘗不是抒情。

潘良禎:王寵的草書

草書“入晉人格”是米芾之高標,王寵學晉有很高成就。他的草書屬平直一路,力追“晉人格”,所以無論對初學草書的人還是研習ニ王和晉人草書的人,都是上好的參考學習資料。

潘良禎:王寵的草書
潘良禎:王寵的草書
潘良禎:王寵的草書
潘良禎:王寵的草書
潘良禎:王寵的草書
潘良禎:王寵的草書
潘良禎:王寵的草書
潘良禎:王寵的草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