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价无市——当代书画买卖中的一个关键症结

有价而无市——当代书画买卖中的一个关键症结/刘洪

有价无市——当代书画买卖中的一个关键症结/刘洪

讨论书画买卖运作的一个重点,是市场问题。

目前我国的书画有市场是亳无疑问的。不但有各种爱好者与书画家之间的交易,也有公开的拍卖或展卖会,各城市中还有定的画廊以及私下的行业圏子一一它虽然不是有形的帮会,但一定的书画作品交易在一个较稳定的圈子内进行,圈外人是无法干预与参与的,这似乎也就是一种市场形态。

市场产生的主要杠杆是经济,在书画作品上说就是价格。价格定高了,卖方虽然会自我感觉良好,而买主寥寥无人问津,则等于没有价格也没有市场。价格太低,买方乐意,但卖方利益不保,不愿再继续投人,当然也损害了市场。因此,好的市场运作者最高的技巧,就是拟定一个卖买双方均能照顾到的价格体系,以促进市场繁荣。不过就目前说来,因为书画虽有市场但却无公开的市场准则与规范,一切还处在草创阶段,因价格体系的拟定是个很难实际进行的工作。

有价无市——当代书画买卖中的一个关键症结/刘洪

市场固然不是一个人所能决定的,因此站在书画家立场上看,能自己决定的只有自己的作品价格。作品价格当然是越高越好,“高”可以表明自己的富有、高贵以及连锁产生的艺术审美价值等等,总不成一个三流书画家的作品会一卖几百万。这就是“档次”。所以,书画家自己订价当然是就高不就低。动辄数万一幅或数10万一幅并沾沾自喜,便成了书画家们的时代病。一且真要上销售拍卖台了,随便找个“托儿”出面装模作样地叫价买下,在论上当然占尽了“高价书画家”的便宣。且身价一定以后就再也不会降下来,可谓是一箭数雕的好买卖,据说在前几年的台湾某名拍卖行,一位并无多少成就的画家自己抛出画作拍价50万,他托一位商界朋友出面将此画买下,当时全场惊咤哗然,而转手他又把朋友买画付给拍卖行又转给他的钱原封不动还给朋友本人,他损失的只是10%的拍卖手续费,但换来的却是售价50万的名声,以后价格定位既成依据,再也不落下来。这真是一本万利的“好事”,记得港台报纸披露时深恶痛绝,但却是束手无策,因为从法律上并无漏洞可抓,过去只闻股票投机,却不知书画拍卖也有如此的投机行为,真是今人扼腕三叹。

有价无市——当代书画买卖中的一个关键症结/刘洪

于是国内也有书画家觉得不妨效尤,也来玩玩这投机的把戏。自己一张作品开价或拍价多少万,以为这就是自己的身价。殊不知一是拍价不等于实价,两千元一张可拍到20万,但实际的市场流通价仍是两千,而20万则是偶然环境中的偶然行为而已。真要把这偶然当必然,是要自己栽进去的。我们大概还不熟悉市场规范,常常误把20万当作真实身价,其实两干的价是有“市”的,而20万的价是没有“市”的,是只此一回的。

二是在作品价中,还有个具体情况。国内市场的适应度,与港台市场因消费指数高而形成的市场价格当然不同,自诩一张作在台湾卖5万的,在国内可能连5千也卖不出。现在的书画市场有一个海外冲击问题,它更增加了价格定位的难度。当然也有人可以说:我的台湾价也是市场价,凭、什么说没有“市”?应该说这也是一种特殊的“市”,它同样是不可靠的,君不见大批劣质水墨画流出境外,对真正的画家形成灭顶的冲击吗?当一个市场缺乏专业指导而完全放任自流之际,我们用什么来保障它的稳定与可操作性?

有价无市——当代书画买卖中的一个关键症结/刘洪

被“拍卖价”(而不是市场实价)所迷惑,被“港台价”(而不是国内能承受的实价)所迷惑,这就是当前书画家自我感觉良好价格一开数万,但却底气甚虚的症结所在。它导致的结果是,除了一些悬挂在旅游商店的旅游书画(它们往往档次不高)是有严格意义上的市场之外,中国的书画家们在国内几乎都呈现出相同的病症一一有价而无市。价格喊得震天响,实际成交的却寥寥无几。以此状态,要像国外画家以画谋生,或是如过去的京沪等地画家靠一支毛笔养活十数口之家,并形成一个名家阶层获得社会文化界的认同,期间实在是相去不啻千里。

培育中国自己的书画市场,需要画家、买主与市场经营者几个方面的努力。在一个市场中,不会产生“有市而无价”的情况,因为只有“价”才会产生“市”。但在目前的中国,却产生了有“价而无“市”的状态,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泡沫文化现象”,它显然是虚假的,是与真正的市场建立的目标背道而驰的。依愚之见,这正是书画家们自己的心杰畸形所导致的结果。换言之,正是活着的书画家在用非经济手段干预市场经济行为。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是,死去的名家就不存在这样的“畸形”一一死人不会再有什么面子或牟利投机的目的与手段。你把齐白石的画卖二百元一幅,他决不会从坟墓里跳出来骂娘;你卖二百万元一幅,他也不会谢谢你。因此,已谢世的书画家们的作品价,却常常即便高也是有“市”的。

有价无市——当代书画买卖中的一个关键症结/刘洪

【振濂按】刘洪同志提出的关于“价”与“市”的关亲问题,确实是击中当今书画市场形的症结所在。真正要使书画作品能有价有市,并能随行就市,就必须采用一些强有力的经济手段来对市场进行制约。目前我们的许多书画家们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或在文联当专职千部,或在大学当教师或在书画院当画家,都拿着国家的固定薪水,而卖画成了业余行为,卖不成也无损于生计,自然是只管往高里抬,并无后顾之忧的。但如果像国外的艺术家那样,你把画价定得过高不切实际就没有买主,就要俄肚子的话,恐怕书画家们就会少却许多不切实际的空泛念头,对价格也会采取务实的、随行就市的态度了。常见一些小报上有刊登的润格极低但也少人问津的情况,我想这恐怕就是出于因为缺少名气因而不得不屈就以谋生计的无可奈何之举吧。

有价无市——当代书画买卖中的一个关键症结/刘洪

最近听说几个大都市的画院不再提供“俸禄”,逼着画家自谋生计之后,许多画家才发现“市场”并不是个好对付的玩艺儿。一年上交一万对动辄开价上十万的主儿而言,从理论上说应该不成问题,但喊价归喊价,真要遇到个能掏万金的知音谈何容易?!而一年中要是既不肯屈尊又碰不到“知音老板”之时,总不能叫自己勒裤腰带,让老婆孩子也跟着一起挨饿吧?由此想到,顺着书画市场的“市”与“价”的关亲,其实还能生发出许多许多内容…它不正是我们目前对整个市场经济讨论的一部分吗?

有价无市——当代书画买卖中的一个关键症结/刘洪
有价无市——当代书画买卖中的一个关键症结/刘洪
有价无市——当代书画买卖中的一个关键症结/刘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