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想颁给他诺贝尔奖,他却当场拒绝,原因值得敬佩

提到诺贝尔文学奖,多数人第一个想到的便是莫言。凭借长篇小说《蛙》,莫言一举成为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

莫言确实是中国第一位获得此殊荣的人,但却不是第一个接触它的人。殊不知,中国历史上竟有这样一位作家,将近在咫尺的诺贝尔文学奖拒之门外。这位作家我们也十分熟悉,他就是儿时陪伴我们的,时常出现在我们语文课本里的,令无数中小学生闻风丧胆的作家----鲁迅!

当年,瑞典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之一,斯文赫定来访中国,在国内进行古典文化的调研工作。研究期间,他非常欣赏鲁迅的文采,敬佩他的胆识,便想给鲁迅提名诺贝尔文学奖,特此为中国争取了一个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名额,若鲁迅答应,他将立刻开始着手参与评选的准备工作。鲁迅的朋友们都觉得这是件极好的事情,若鲁迅能够当选,得奖后所获得的赏金定能促进国内文学事业的开展。

外国人想颁给他诺贝尔奖,他却当场拒绝,原因值得敬佩

斯文赫定

然而在当时,除了鲁迅,社会上还出现了一股支持梁启超的力量。梁启超大家自然也不陌生,历史课本里也背诵过他,维新派代表人物,戊戌变法的领袖之一,主张通过变法、改良拯救国家。梁启超主张动员,而鲁迅主张批判,一时间,社会上便形成了两种独具特色的文体风格。

外国人想颁给他诺贝尔奖,他却当场拒绝,原因值得敬佩

梁启超

这时,一位起决定性作用的人物出现了,一边倒的支持鲁迅,他就是刘半农。刘半农是谁?是不是觉得这名字似曾相识,却又那么陌生。他以往的丰功伟绩我们不做过多的阐述,大家自行百度便知。这里重点要讲的是,刘半农与瑞典人斯文赫定是老相识,又是《新青年》报的知名作家,他认为,中国若有一人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个人定是鲁迅。

外国人想颁给他诺贝尔奖,他却当场拒绝,原因值得敬佩

刘半农

在刘半农和斯文赫定的鼓动下,大家都觉得鲁迅是势在必得。不料,当鲁迅知道这件事后,竟断然拒绝了。

鲁迅在信中说道:“诺贝尔赏金,梁启超自然不配,但我也不配,要拿这钱,还欠努力。” 鲁迅非常明确的表达了自己的态度,斯文赫定也只好作罢,不再提此事。

外国人想颁给他诺贝尔奖,他却当场拒绝,原因值得敬佩

小编来算一笔账,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将获得800万瑞典克朗的奖励,折合成人民币约为616万元,按照民国时期流通的货币银元计算,则是61600个银元。而在当时,一个普通的五口之家1年的花销也就100银元,可见这赏金在当时,确实是一笔泼天的财富… 而鲁迅却如此轻易的拒绝了它,可怜了梁启超最后也没有获得评选的资格。

鲁迅身上体现了民国时期读书人的贵族精神,坚持信仰、道德自律,以社会责任为己任。即便他的后人回忆起来,也是草草几句,一笔带过。同样的事情,如果发生在今天,又有多少人会笑他愚蠢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