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不被人注意的细节,了解这些,你就不会说他是仁义之君了

很多人都读过《三国演义》,或者是看过三国题材的电视剧。所以大家对于三国中的人物形象应该是非常的了解,比如仁义的刘备,奸诈的曹操,勇武的吕布,忠义的关羽,鲁莽的张飞,谨慎的鲁肃等等都是《三国演义》中的经典形象。但是如果大家仔细观察《三国演义》中的一些细节,大家就会觉得它没有那么简单。我们也就会发现刘备其实不是一个仁义之君,最起码在《三国演义》中不是。

刘备不被人注意的细节,了解这些,你就不会说他是仁义之君了

在《三国演义》中,描写刘备仁义最经典的一个片段就是刘玄德携民渡江了,当时新野,樊城数万百姓要和刘备共存亡,而事实却是刘备带着数万百姓在当阳长坂坡被曹操的虎豹骑追上,刘备带着诸葛亮等十几个人逃跑,留下了新野数万百姓给曹军。所以刘备这么做真的是为民做主么?还是要借着百姓来阻挡曹操的攻势。小编认为作者是想要借着刘备的这个形象来暗示民众要追随明主,即使粉身碎骨也不怕,而不要就此做了敌人的顺民。(我们现在看到的《三国演义》大部分是清朝的毛纶父子的修订版,而且《三国演义》是清朝的主打书籍)

刘备不被人注意的细节,了解这些,你就不会说他是仁义之君了

刘备是大儒卢植的弟子,大家应该也都非常清楚。但是在卢植被宦官左丰诬陷,做着囚车押解进京的时候,刘备却说什么朝廷自有公论,而阻止了张飞去救卢植。刘备也不是傻子,他应该知道前两次党锢之祸中有多少被宦官弄死的士人,其中不乏三公陈蕃,窦武这样高官,以及李膺这样的名士。刘备也应该清楚卢植进京就是死路一条,但是刘备却没有救。可能是作者想要宣传岳飞那种不论事情对错,都愚忠于朝廷的观念。

刘备不被人注意的细节,了解这些,你就不会说他是仁义之君了

在刘备救了董卓之后,刘备是想要投靠董卓的。很多人认为刘备是没有这个想法的,但是我们从书中可以发现张飞的反应是十分激烈的,说:如果刘备投靠董卓,那大家就散伙。因此刘备才没有投靠董卓。当时董卓如此轻视刘备三兄弟,而刘备还想要投奔董卓,由此可见刘备的心性。还有刘备投靠袁绍也是一个污点。袁绍在易京逼死了白马将军公孙瓒,而公孙瓒对刘备的恩情有多重,大家也都清楚,但是刘备却还是投奔应该算作是仇人的袁绍。

刘备不被人注意的细节,了解这些,你就不会说他是仁义之君了

刘备是和董承等人一起受了衣带诏的,而当衣带诏正在进行中的时候,刘备做了什么呢?刘备此时已经逃离了许都,攻占了曹操的徐州,杀掉了曹操的部将徐州刺史车胄。刘备这么做,第一对不起曹操。当初曹操的谋士程昱主张要杀了刘备,而郭嘉也希望将刘备软禁。但是曹操却对刘备推心置腹,委以重任。结果刘备却参加了董承等人的地下活动,而且还占了曹操的地盘。第二,刘备也对不起董承等人,连招呼都不打一声就跑路了,最后董承等人失败被杀死。

刘备不被人注意的细节,了解这些,你就不会说他是仁义之君了

虽然刘备当时在徐州是被吕布偷袭,但是吕布后来也收留了刘备。而且袁术攻打刘备的时候,也是吕布辕门射戟解的围,刘备的妻子两次陷入吕布之手,吕布也没有为难,两人还结为了兄弟。但是在白门楼一役中,刘备却劝说曹操杀死了吕布,不要说这是曹操在试探刘备,无论刘备救不救吕布,其实都能找到理由。但是刘备却给吕布补了一刀,这就未免太不仗义了。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细节,小编就不一一细说了。

刘备不被人注意的细节,了解这些,你就不会说他是仁义之君了

罗贯中先生所写的《三国演义》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名著,当然也不是史书,小编也没有将《三国演义》当做正史来读。只是罗贯中先生或是后代的编校者在文中有很多有意思的地方,也掺杂了许多文学以外的因素。小编希望通过这些有趣的,值得思考的地方,能够为大家阅读三国历史能够多一些角度,多一些乐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