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好的家庭教育?近一半的家長都搞不清楚!

什麼是好的家庭教育?近一半的家長都搞不清楚!


家庭教育,是家長在有意識的言傳身教和無形的家庭氛圍下,對孩子進行的教化行為,是每個孩子人生中最先接觸到的教育,對孩子的三觀起著深遠而持久的影響。


然而,有關調查顯示,近50%的家長不知道什麼是好的家庭教育?家長在教育孩子過程中,最應該關注什麼?


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朱永新,對此給出的答案是:“陪伴、閱讀、習慣”。

陪伴:父母再忙也要想法陪孩子

父母和孩子在一起吃飯,在一起說話,交流和學習無時無刻不在進行。


西方心理學有個很有意思的研究發現,孩子的詞彙量和父母在家庭交流,尤其是和在餐桌上交流的詞彙直接相關。


什麼是好的家庭教育?近一半的家長都搞不清楚!


父母在談論政治,孩子可能今後會對政治感興趣;父母在抱怨,孩子可能就有了抱怨的情緒。


很多父母以為跟孩子多說話沒有什麼意義,實際上父母說的東西,即使孩子今天不懂,也會成為他大腦裡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個父親是當地很著名的企業家,很忙,不是請人家吃飯,就是人家請他吃飯,跟自己的女兒沒有很多接觸。


孩子上了小學後,老師要求父母和孩子一起讀書,不僅是母親讀,父親也要讀。


這個父親5年裡和孩子一起讀了184本書。他說一開始沒感覺,讀了一個月之後,發現閱讀比喝酒有意思得多,就開始主動拒絕應酬,跟孩子一起讀書。


他說:“這5年裡,孩子上了小學,我上了大學。”後來他跟孩子在一起無話不談,而媒介就是書。


父母再忙也應該想辦法陪孩子,哪怕時間很緊張,哪怕做做樣子。回到家,很多父母打遊戲,看電視,這很正常,但是要想讓孩子走得更好一些,就必須剋制自己的行為。

閱讀:“我有讀書給我聽的媽媽”

閱讀的種子是在家庭裡播下的。


《朗讀手冊》引用了一首詩:“你或許擁有無限的財富,一箱箱的珠寶與一櫃櫃的黃金。但是你永遠不會比我富有,我有讀書給我聽的媽媽。”


閱讀是讓孩子有豐富精神生活的重要源泉,閱讀能力、閱讀興趣、閱讀習慣的培養是從家庭開始的。


什麼是好的家庭教育?近一半的家長都搞不清楚!


童年的秘密我們遠遠沒有發現,童書的價值我們遠遠沒有認識。童書把人類最美好的東西,都悄悄地藏在一個個人物、動物的命運裡,藉此構建起孩子的價值觀。


最初的閱讀是親子共讀,是父母讀給孩子聽,因為孩子不認字,閱讀更多的是從圖畫入手。兒童最初是通過圖畫認識這個世界的。


童書不僅有價值薰陶的作用,還有治癒的作用,孩子要解決什麼問題,都有相應的圖書,看了之後比說一萬句教訓的話都有用。


最重要的是,兒童時期一旦養成了閱讀的習慣,今後會主動找書讀書。


閱讀是有胃口的,一開始讓孩子吃肯德基、麥當勞,慢慢的,其他東西就不愛吃了,他只對肯德基、麥當勞感興趣,他不知道世界上還有其他好東西。讀書也是這樣,讀了一些糟糕的書,對其他的好書就沒有鑑賞力了。

習慣:教育是否成功在於有沒有好習慣

什麼是好的家庭教育?近一半的家長都搞不清楚!


體育不是看跳多高,跑多快,打球多好,是要看有沒有養成良好的健身習慣。如果體育成績優秀,但大吃大喝不鍛鍊,身體也很糟糕,這不叫體育成功。


教育就是要養成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心,不斷地自主學習,不斷為自己充電的習慣,而不是讀書時拿100分,到了社會上連書都不看。


正如葉聖陶先生所說:“教育就是培養習慣,衡量教育是不是成功就看有沒有形成良好的習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