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垃圾怎麼辦?繩索激光把事幹!

在環繞地球的軌道上,可不止有人造衛星、宇宙飛船、國際空間站,還有75萬餘枚大小不一的太空垃圾,它們對正常運行的航天器構成了巨大的風險。1月22日到24日,歐洲空間局的專家們在德國達姆施塔特的測控中心召開會議,商量對策。

太空垃圾怎麼辦?繩索激光把事幹!

太空垃圾會破壞衛星、飛船等航天器。根據歐洲空間局(ESA)的數據,目前,近地軌道上共運行有1500多枚人造衛星。而且,隨著衛星製造成本的不斷降低,今後還會有越來越多的人造衛星升空,一同增長的還有相撞的風險。

退役的人造衛星,如果沒能墜入大氣層燒燬,就會成為長期環繞地球飛行的太空垃圾。如果兩枚航天器不幸發生了碰撞,則還會產生大量的碎片,也就是更多的垃圾。除此之外,太空垃圾的來源還包括運載火箭的殘骸、宇航員進行艙外作業時不慎丟失的工具等。專家估計,目前,地球軌道上直徑超過1釐米的太空垃圾數量已經超過75萬件。

即便是極其微小的太空垃圾,也會因為巨大的相對速度造成嚴重的破壞。它們會向子彈一樣擊穿衛星、空間站等昂貴的航天器,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甚至危及宇航員的人身安全。

惡性循環

2009年,美國的通信衛星"銥星33號"與退役的俄羅斯軍事衛星"宇宙2251號"在近地軌道上相撞,產生了大量的碎片。這些碎片之間還繼續相互撞擊,由此產生了更多、更細小的碎片,形成級聯效應。航天專家將這種惡性循環稱為"凱斯勒現象"(Kessler Syndrome):太空垃圾相互碰撞,不斷產生更多的垃圾,最終會導致環繞地球的軌道被大量的太空垃圾所佔據,人類將因此無法繼續安全地發射新的航天器。

並非所有的太空垃圾都能在地球軌道上飛行成百上千年。近地軌道上的太空垃圾,會因為大氣層外圈的微弱阻力,逐漸降低速度、高度,最終墜入大氣層。通常,它們都會在這一過程中完全燒燬,就像流星一樣。歐空局的專家估計,每年能夠抵達地面的太空碎片只有40枚左右,因此這一危害相對而言十分微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