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退時代的繁榮》|個人、家庭、企業生存指南


《衰退時代的繁榮》|個人、家庭、企業生存指南


《衰退時代的繁榮》|個人、家庭、企業生存指南


宏觀規則不斷變化

把握週期秘密,掌控進退之道

《衰退時代的繁榮》|個人、家庭、企業生存指南


《衰退時代的繁榮》|個人、家庭、企業生存指南


《衰退時代的繁榮》

中信出版集團


作者:【美】布萊恩·比尤利(Brian Beaulieu)

艾倫.比利(Alan Beaulieu)

梁餘音 肖赫曦

2019年1月

內容簡介

如果今天的企業能夠預測明天的趨勢,該企業將在市場上獲得巨大的優勢。在《衰退時代的繁榮》中,美國經濟趨勢研究所的總裁和首席執行官,對未來即將到來的大蕭條進行了細緻的研究,根據以往65年來預測94.7%的準確率,該書揭示了個體投資者和商業領袖在經濟衰退之前如何獲得財富,在即將到來的大蕭條時如何保衛財富,以及在蕭條結束後如何繁榮發展的規律和趨勢,作者的重要觀點:繁榮和衰退是一個經濟週期,不斷往復,只有找到經濟週期不斷變化的特徵,才能抓住機會,實現個人或者公司財富的增值。

本書所包含的重要內容有:利用週期性機會避免經濟危險的戰略,對主要經濟趨勢的分析,可靠的分析主要趨勢的指標信息,如何保衛財富並避免掉入常見的投資陷阱,為避免週轉衰退和建立在不斷上升的行業趨勢上提供了指導。

該書詳細講述瞭如何利用週期性機會和避免經濟危機的具體的、可行性策略,以及如何識別關鍵經濟趨勢,確定何時發生變化,採取何種行動。投資者在本書中將瞭解經濟的發展方向,並瞭解他們的投資在經濟趨勢的大勢下會受到受到影響,從而大幅減少不確定性,並顯著提高其競爭優勢。按照本書所述的指導方針,任何人都可以避免週期性下降,並在不斷變化的週期性趨勢中穩步前行,保衛企業和個人的財富。

除此之外,作者還研究了主要的經濟趨勢,如低利率,新興的政府債務和人口老齡化,並討論了哪些趨勢將持續,以及投資者應該如何利用這些趨勢來使公司或者個人茁壯成長。該書還評估了一組領先的經濟指標,這些指標能在預測經濟發展方向的過程中獲得可靠的結果。

布萊恩·比尤利(Brian Beaulieu)

是美國經濟趨勢研究所(ITR Economics)的經濟學家,總裁。在ITR期間,布萊恩領導了一項關於商業週期趨勢分析的實證研究,並在實際商業活動中使用這些研究成果。布萊恩向世界各地的公司提供諮詢,擁有27年向企業擁有者與執行人提出了寶貴建議的經驗,這些建議提高了被諮詢公司的營利能力,對於商業週期也有了更加全面的認識。

艾倫·比利(Alan Beaulieu)

美國經濟趨勢研究所(ITR Economics)首席執行官,美國著名經濟學家之一。1990年至今,給全球跨國公司做週期趨勢諮詢,使其根據商業週期趨勢分析預測、制訂計劃和增加利潤。同時,他也是NAW的高級經濟顧問和HARDI的首席經濟學家。 Alen專注於商業週期趨勢分析,增長週期趨勢分析,以及在實際業務層面利用週期性分析的應用研究,給製造業、醫療保健、房地產、建築和科學技術相關企業做商業資訊,同時還是美國和海外企業經貿協定的特邀發言人。在加入ITR Economics之前,Alan經是幾家公司的高級合夥人和兼職教授。ITR Economics所發佈的數據報告時常見諸於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今日美國、Knight Ridder新聞服務、商業週刊、美聯社、華盛頓時報、CBS、CNN、KABC等權威媒體

精彩文摘

如何定位經濟頂點

對經濟蕭條的討論貫穿本書的大部分章節,我們獨創的經濟週期理論表明應當時刻牢記這條時間線索。但經濟學並非一門精確科學,蕭條可能來得早一點,也可能晚一點。當然,世事難料,振奮人心的新技術或者政府的思維方式發生革命性變化可能會突然降臨,從而緩和我們預想中的大衰退。儘管我們無比期望這種奇蹟出現,但也不能因此忽視現實。

因此,本章會介紹八個能夠判斷經濟衰退會在 2027年還是在 2033 年開始的信號。必須記住,我們討論過的經濟週期要求對事件和趨勢進行綜合分析,不要因為一個信號出現就大呼末日降臨。美國和全球經濟具有足夠強的適應能力,因此,只有多個因素同時出現才能確定衰退的到來。

從2014 年中算起,我們在大蕭條之前可能還會經歷3 ~ 4 個正常經濟週期。至少兩個週期會牽涉到衰退,會有1 ~ 2 個週期是軟著陸--即出現經濟發展減緩,而不是崩盤。在衰退期間,經濟活動顯著收縮,一般會持續兩個季度以上。從現在到經濟大蕭條的這段時期可能會出現幾次小衰退,你可以把它們視作通往頂峰道路上對經濟系統不平衡部分的糾正,直至大衰退的到來。

基於過去已經發生過的 22 次經濟衰退,美國工業產量的年平均指數表明,一般的衰退會包含 12 ~ 18 個月持續的工業產量下降。這種從高峰到低谷的下降比例或可低至3.6%,或可高達 19.5%。 2008-2009 年的經濟衰退長達 21個月,而且用現代標準來看也是一次劇烈的衰退,工業產量下降的比例達到了 14.6%。與此相比,距今較近但也很劇烈的衰退發生在 1980-1983 年,這次衰退持續了 31 個月,工業產量下降了 7.3%,但在 1984 年又回到了歷史性高位。而 2008-2009 年經濟衰退的影響十分深遠,直到 2013 年末指數才再次攀升到歷史高位。換言之,工業產量足足花了 4 年才完全恢復並重新開始增長。然而,我們預計 2030年後的 10 年將會是一段漫長的停滯期。也就是說,經濟尚未完全恢復時就會再次發生衰退,然後又開始一段不完全的恢復期,如此循環往復,導致 10 年內增長速度幾乎為零,或者只是微不可見的增長。

我們認為 20 世紀 30 年代的經濟蕭條不會重演,因為那時的經濟比現在和未來都更不穩定。上一次經濟蕭條,美國的工業產量在 40 個月內減少了 48.1%,勞動人口的失業率達到了 25%。下個經濟蕭條的初次下降趨勢將會超過18 個月(正常範圍內最長的下降期),下降的比例也會超過1980 年初的 7.3% 和 2008-2009 年的 14.6%。但這只是初次下降,還會有接踵而至的--儘管是不完全的--恢復,然後是另一段下滑期,以及又一個恢復期。這種循環會持續十年,我們會度過長達十年的零增長時期。所以,如果我們遇到的下降期持續時間沒有超過 18 個月,下降幅度也沒有超過 6.7%~10.2%,而且經濟指數在 36 ~ 48 個月內就從低谷回到了破紀錄般的高位,那麼它就稱不上經濟大蕭條。我們所面對的只不過是通向經濟大蕭條路上的預熱般的週期性衰退。領先指標的下降是蕭條來臨的前奏,但是它們也會伴隨著經濟週期而下降,因為我們很難判斷它下降的真正緣由。預言下個經濟週期影響重大的關鍵之處就在於,掌握領先指標系統下降的幅度和判斷哪一項指標下降得最快。

經濟蕭條的 8 個信號


(1)如果人們一致認為通貨膨脹會一直持續下去,商品價格會不斷上漲,那麼經濟大蕭條很可能一觸即發。在20 世紀 70 年代,一些聰明的傢伙議論紛紛,認為油價會漲到超過每桶 200 美元。儘管這種極端的價格並未成真(對此應感到幸運),但人們認為可能性確實很大。當你看到或者聽到你周圍的人們都確信黃金、石油、普通金屬或某類燃料的價格會不斷上漲,並且這些人開始著手準備應對價格上漲的現實的時候,你就會明白,經濟系統不久就會按下觸發經濟蕭條的覆盤按鈕,以此來自我調整。在 20 世紀90 年代的互聯網泡沫和 2005-2006 年的房價泡沫中,我們也看到了同樣的情形。人們自以為價格會一直上漲,他們會從中大賺一筆--但我們都知道最後事與願違。不幸的是,我們似乎不是很擅長吸取教訓,過去的那種心態依然會在大蕭條降臨之前上演。

(2)另一個信號是經濟風暴席捲之前 3-5 年的相對平穩時期。儘管 2019 年會遭遇一次經濟衰退,但衰退的陰雲散去後將會有一段比較繁榮的時期。美國這一相對穩定的黃金時期--基於有所改善的能源狀況(包括國內的資源儲量和進口能源)--可以為美元提供後盾。在我們進入下一個十年的前 3-5 年間,這反過來又可以抵消隨通貨膨脹產生的各種糟糕數據和現象。美國在這一時期的好運使其能暫時無視日益惡化的經濟擾動因素,這些因素包括:上浮的利率、老齡化人口、上漲的醫療衛生支出、攀升的一般通貨膨脹水平,以及政府對私人部門囊中財富的加倍攫取。當人們確信和平與繁榮遍地開花的時候,當你開始讀到關於經濟週期結束的頭條新聞時,你都要保持警惕。令人驚奇的是,這些聲明往往會成為經濟衰退的前兆。

(3)第三個信號是年老一輩遲遲不肯把權力交給 60 年代末出生的那一輩人,這會導致日益加深的黨派分歧。緩慢的權力交接過程意味著,我們很難就如何應對本書所討論的經濟蕭條起因達成共識。年紀增長"智慧"跟著增長的人是少數,尤其這裡說的智慧包括接受他人的合理異議和更好的計劃。一般而言,一個人的思想在某個年齡段後越發會顯得僵化,因而老齡化的人口會增大門戶之見形成的概率。我們可能會失去挖掘新想法和新觀點的能力或者意願。縱觀歷史,我們是通過把權力交給下一代(年青一代)來解決這個問題的,但是延長的平均壽命減緩了這一過程,也削弱了及時採取解決辦法的政治能力。達成各方都認可的折中解決方案的希望總是存在的,但希望的大小有待進一步觀察。

(4)如果你看到企業利潤是由價格抬升而不是由生產效率提高來推動的,那麼你就應該擔憂經濟蕭條的到來。生產力的提高曾經是過去二三十年間標誌性的趨勢,但有跡象表明這種趨勢正在減弱。隨著經濟大蕭條越來越近,追求技術創新和創造競爭優勢的需求對企業的償付能力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然而,歷史表明,增加利潤最簡單,也最常用的方法就是保證價格上漲速度快於生產要素成本上漲速度(適用於服務公司和製造公司)。利潤的上漲會引起股價的提高或者股東生活水平的提高。這條捷徑最終會使我們在經濟大蕭條期間面對慘烈的競爭時陷入束手無策的境地。如果你發現利潤越來越由高超的定價技巧,而非工藝流程的改進來推動時,你一定要感到憂慮,因為經濟正在失去修正內部不平衡的能力。你可以十分肯定不遠的前方會出現經濟大蕭條。

(5)注意:經濟體的內部失衡(比如美國、中國或其他大型經濟體)比經濟體之間的失衡情況更為嚴重。我們可能會在全球經濟體制內享受相對繁榮,直到發達國家的通貨膨脹率達到接近兩位數的水平。繁榮意味著國際紛爭更少,貿易壁壘演變成貿易戰爭的概率也會更低。雙邊貿易協定可能會得到更廣泛的認同,從而惠及國與國之間的關係。經濟體內部失衡的跡象包括經濟階級鬥爭(不管是真實存在,還是收到了扭曲數字的推動)、通貨膨脹引發社會衝突,以及教育在政府不加大幹涉的情況下越發昂貴。留意這些類型的失衡,提早發現潛在的危險。

(6)當你聽見專家和領袖在歷史與邏輯面前大放厥詞,稱:"這次不一樣"的時候(指沒有以前的經濟衰退嚴重)應保持警惕。領先指標和內部計量體系能很清楚地顯示美好時光就要結束的這一事實,但是管理層總是認為增長會一直持續下去,因為過去的經驗不足為據,而且"這次不一樣"。股市在未來某個時間點也會發生同樣的事情:它會在脫離引力的趨勢之中進一步攀升。最終,只有一部分人會好奇或者質疑這種增長是否具有可持續性。對這種不合理的增長不可能有合理的解釋,但是許多人會爭相提出各種新理論和新範式,而這只是"這次不一樣"宣言的另一種版本而已。當你看到這種言論出現在股市中或者經濟增長中時,一定要保持高度警惕。我們絕不應該,也不能忽視債務的增加,以及我們此前描述過的各種各樣的問題,但是人們總是會忽視它們,認為增長的動力無窮無盡。把這一條加到你的路標上,事實上它可能是衰退前最後出現的跡象。

(7)可能會出現新興的經濟力量推動全球經濟發展。東歐、非洲部分國家,以及中美洲的經濟地位會提高,就像曾長期佔據新聞頭條的中國、巴西、印度、俄羅斯一樣。這些新興經濟體具有如下優勢:①年輕的人口結構;②龐大的可利用的自然資源儲量;③缺乏旨在保護經濟現狀的規則;④三者的結合。需注意,這些因素恰恰也是另外幾個經濟蕭條的驅動因素,能向我們提供關於未來的已知的信息。

(8)政客和凱恩斯主義經濟學家必然會斷言,國家在未來的 15 年內都不會破產--世界仍然在購買美國債券--是鐵錚錚的事實,這表明事態尚可控制。儘管不太科學,甚至不怎麼符合邏輯,他們的言論還是給很多人帶來了心理安慰。這是所有錯誤邏輯的變體:我知道吸菸有害健康,但我現在活得好好的呢,它能有什麼危害呢?


《衰退時代的繁榮》|個人、家庭、企業生存指南



《衰退時代的繁榮》|個人、家庭、企業生存指南


《衰退時代的繁榮》

【美】布萊恩·比尤利(Brian Beaulieu)

【美】艾倫.比利(Alan Beaulieu)

《衰退時代的繁榮》|個人、家庭、企業生存指南


《衰退時代的繁榮》|個人、家庭、企業生存指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