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強力出擊後,P2P行業回暖了嗎?這“三大跡象”告訴你!

隨著國家監管重啟網貸備案工作,並有望在年內落地,P2P市場回暖跡象明顯,即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根據數據顯示,現在不少平臺月交易量呈現逐步上升趨勢,部分平臺也開始實現資金迴流,越來越多的老投資者也重新迴歸,行業洗牌使得大量不合規或經營不善的平臺退出這個行業。

監管強力出擊後,P2P行業回暖了嗎?這“三大跡象”告訴你!

網貸監管制度框架完成

我國的金融是分業監管體制,各個行業都有一套法律法規、部門規章和自律規章。對於P2P來說,《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網絡借貸資金存管業務指引》、《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備案登記管理指引》全部出臺,行業的“3+1”監管制度框架已經搭建完成。這意味著行業得到國家認可,監管已經對P2P的範圍、原則、機制、規則給出了明確的定義與依據,平臺機構只需要合規運營,不越雷池,就可以持續發展。

此外,金融業還是牌照制度,其實,備案也是一種牌照,完成備案和取得牌照的意義一樣,P2P的主管部門是銀保監會,此外,因為行業正處於專項整治階段,目前負責平臺檢查的是銀保監會的全國網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及各地的網貸整治辦、互金協會。檢查工作分三個階段,目前京滬粵已完成機構自查,廣東正式開啟自律檢查,各地2018年12月底前完成行政檢查問題不大,而那些通過三道檢查關卡的平臺,離正式備案也就不遠了。

監管強力出擊後,P2P行業回暖了嗎?這“三大跡象”告訴你!

合規備案逐步推進

此前因為備案延期,合規建設成本持續提高,P2P平臺的市場信心頗受打擊。而隨著國家嚴厲打擊逃廢債,網貸合規檢查108條也正式發佈,以及國家監管方面持續為P2P行業正面發聲,P2P平臺已經開始重振信心,逐步加強自身的合規建設,等待合規備案檢查。

目前,在北京、上海、廣東、山東、湖南等各地已經開展了網貸平臺合規自檢工作,現已有多家P2P平臺向當地金融辦提交合規自檢報告。

P2P平臺此階段最大的期望便是獲得備案資格,而監管這一系列的舉措,確實給予了眾多平臺極大的希望與信心,合規整改意願與進度也愈發良好。

監管強力出擊後,P2P行業回暖了嗎?這“三大跡象”告訴你!

打擊惡意逃債老賴

其次引發雷潮的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借款人惡意逃廢債,老賴們心存僥倖,妄想拖到平臺現金流出問題之後就可以不用還款。實際上,平臺倒閉並不意味著債權和債務關係消亡,無論是個人還是企業,一旦成為“老賴”,今後生活的各個方面將受到重重阻礙。

針對老賴,監管層已經出臺了一系列辦法予以打擊。早在今年8月份,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就下發相關通知,要求各地上報借網貸平臺惡意逃廢債的借款人名單。並鼓勵各地公告失聯跑路平臺高管、逃廢債黑名單。

目前,首批借款人惡意逃廢債信息已納入金融信用信息數據庫,所涉及的借款金額總計約2億元。

監管強力出擊後,P2P行業回暖了嗎?這“三大跡象”告訴你!

同時,網貸借款人惡意逃廢債信息還與消費金融公司、汽車金融公司、融資租賃公司、民營銀行、助貸機構、金融科技公司等數據一起被同步納入了百行徵信系統,成為近期百行徵信將推出特別關注名單的一部分。

相當於國家構建的新信用體系,裡面不僅有銀行流水,還有支付寶、微信,乃至所有金融平臺的信用,P2P老賴的信用情況被信聯和簽署協議的公司共享後,將寸步難行!針對惡意逃廢債老賴的措施,對平臺保持現金流穩定作用很大,是網貸行業利好之一。

監管強力出擊後,P2P行業回暖了嗎?這“三大跡象”告訴你!

經過這一輪大洗牌,最終留下來的則會迎來巨大的市場空間與更多的發展機遇,伴隨著網貸市場對出借人的投資教育,使得大家更為有效的識別風險,我們也期待,P2P網貸行業能夠朝著更好更遠的方向良性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