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土情緣:醬豆子

 

鄉土情緣:醬豆子

在農村每年的冬季,家家戶戶都有下醬豆子的習慣,別看醬豆子不是什大菜,但在以前的農村飯桌上,是道必不可缺少的主菜。就是來個親戚朋友的,抓把醬豆子,加兩三個雞蛋一炒,照棹是下酒下飯的好菜!現在農村的生活水平,隨著時代的發展,普遍得到提高,下醬豆子的人家也越來越少了。

  那麼醬豆子是怎麼下的呢?為什麼非要在冬天下醬豆子!

下醬豆子需要一定的時間,假如要是錯過最佳時間段,下出來的醬豆子也會有些怪味,俺們那裡人叫它“爛腳丫”味。農民為了生活忙碌了一年,只有冬季是農閒,這段時間有充足,方便下醬豆子的選材、浸泡、烀熟、發酵、配製作料及晾乾。因為冬季天冷,沒有蒼蠅蚊蟲,在晾曬醬豆子時,不會發生生蛆下吒的現象,能保證亮曬後醬豆子,即乾淨又衛生。

  下醬豆子首先是選擇子粒飽滿的大豆,一般要在清水裡浸泡十幾個小時,等大豆充分膨脹後,再用清水清洗數遍,然後放到鍋裡,加清水,水要超過大豆,蓋上鍋蓋大火燒開烀熟,再小火慢煮,把鍋裡的水分基本蒸乾後,停火燜它數小時。起鍋用乾淨容器把它密封發酵,發酵期一般在七至十天左右,在大豆發酵期間,要經常看看,是否會因天氣過暖,提前發酵成功,只要發現大豆發粘,有白毛出現就行了。

  然後,取出發酵過的大豆,再加入準備好的作料,如辣椒、八角、花椒、香葉等混合粉和適量的食鹽攪拌均勻,等作料充分入味,即可晾曬。只能晾曬,不可爆曬,爆曬出來的醬豆子,入口很硬,沒有綿柔的口感。用我們家鄉話說,吃到嘴裡像吃“槍子”子似的!

  兒時的我,最喜歡吃醬豆卷單餅,直到現在的我,還是喜歡尅饃夾醬豆子,朋友,你喜歡尅醬豆子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