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也奇怪,唯有他创作的建安诗歌达到了风骨与文采的完美结合

建安时期,“三曹”、“七子”并世而出,为中国诗歌打开了一个新的局面,并确立了“建安风骨”这一诗歌美学的典范。曹操古直悲凉,曹丕隽永婉约,曹植文采气骨兼备。曹氏父子的创作,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徒诗的转变,为五言诗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曹植的诗歌创作过程。曹植,字子建,是曹丕的弟弟。他创作的诗歌以建安二十五年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说来也奇怪,唯有他创作的建安诗歌达到了风骨与文采的完美结合

曹植前期的诗歌主要是歌唱他的理想和抱负,洋溢着乐观、浪漫的情调,对前途充满信心。如《白马篇》:“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此诗赞赏幽并游侠儿的高超武艺和爱国精神,寄托了诗人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和憧憬。

说来也奇怪,唯有他创作的建安诗歌达到了风骨与文采的完美结合

曹植后期的诗歌,主要表达由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所引起的悲愤之情,其内容可分为四类。

第一类是对自己和朋友遭遇的愤慨。如《野田黄雀行》:“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拔剑捎罗网,黄雀得飞飞。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

第二类用思妇、弃妇托寓身世,表白心迹。如《七哀》:“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借问叹者谁,言是宕子妻。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沉各异势,回合何时谐?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

说来也奇怪,唯有他创作的建安诗歌达到了风骨与文采的完美结合

第三类是述志诗。曹植用世之心,在黄初以后屡屡诉诸诗赋,《杂诗》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第四类是游仙诗。曹植在现实世界中处处碰壁,深感时光流逝,功业无成,幻想在神仙世界中得到解脱,于是写下来许多游仙诗,如《远游篇》、《游仙诗》、《升天行》等等。

说来也奇怪,唯有他创作的建安诗歌达到了风骨与文采的完美结合

总的来说,曹植的诗“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 他的诗达到了风骨与文采的完美结合。后人给予了他极高的评价,如张戒在《岁寒堂诗话》中说:“韩退之之文,曹子建、杜子美之诗,后世所以莫能及也。”

今天的文学小知识,小编就分享到这里了,感谢大家的阅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