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盗藏宝:水涨淹不着,水涸淹三尺,箭三支,银三碟,金十八坛

每个男孩都梦想过海盗生活。少年时读外国小说《金银岛》,我便迷上了海盗、冒险与寻宝的故事,我觉得十分遗憾,为什么中国就没有如此传奇的海盗呢?直到十几年前,开始探究明清海洋文化,我才为自己的无知哑然失笑:原来,中国有许许多多海盗故事,厦门就是他们活动的主要舞台。

明清时期的闽南出过无数江洋巨盗,距我们最近的一位大海盗是清嘉庆年间的蔡牵,同安县西柯镇西浦村新厝顶社人。

海盗藏宝:水涨淹不着,水涸淹三尺,箭三支,银三碟,金十八坛

蔡牵

这位蔡牵非同小可,是清中叶纵横东南沿海的数十名海盗首领中最著名的一个。1809年,听到他的死讯,紫禁城里的嘉庆皇帝松了一口气,御批曰:“洋盗蔡牵一犯、原系闽省平民。在洋面肆逆十有余年。往来闽浙粤三省。扰害商旅。抗拒官兵。甚至谋占台湾。率众攻城。伪称王号。不特商民受其荼毒。官兵多被伤亡。并戕及提镇大员。实属非大恶极。该逆一日不除。海洋一日不靖……”(《清仁宗实录》卷218)

海盗不一定要长得高大魁梧。据同时代人描述,蔡牵的相貌简直就是一个猥琐的土豪:“身材矮小,面色黄瘦,微须,左太阳穴有刀伤疤痕,身穿蕉布短衫、青纱裤子,花绸巾包头,手带金镯,赤脚穿鞋,贼众呼为‘大老板’,也有称为‘大出海’。”蔡牵毫无威仪,与群众打成一片:“手下人见了蔡牵,各人起坐自由,并无尊卑规矩。贼众彼此呼唤俱叫绰号、排行,并没设伪职官名目。”

海盗藏宝:水涨淹不着,水涸淹三尺,箭三支,银三碟,金十八坛

广东 黑水洋

据季士家先生的研究,蔡牵应该生于1762年,自幼父母双亡,佣工自食,约1794年下海。他很快成为纵横东南沿海的“盗首”,1798年,嘉庆皇帝就两次表示要他的命,无奈手下官员不争气。蔡牵到处抢劫渔船商舶、收保护费、掳人勒索,有一次,他乘潮袭击了厦门外面的大担岛官军,抢走6门铁炮。他还攻掠台湾,自称镇海王。鼎盛时期蔡牵聚众万人,有船百余艘,让装备落后的大清水师闻风丧胆。

同安人很强悍。一个同安人的最大麻烦是另一个同安人。有人做海盗,就有人去做官军。蔡牵出生之前,上天便为这个大魔头预备好了克星,这就是离西柯镇二三十公里外的马巷镇后滨村的李长庚。年长7岁的李长庚是武进士,后总统闽浙两省水师,不知他为什么耗上了蔡牵,一路死缠烂打,不屈不挠,甚至扬言:“愿与蔡牵同日死,不愿与其同天生也。”茫茫大海,也只有这一个不要命的对手让蔡牵惧怕。

海盗藏宝:水涨淹不着,水涸淹三尺,箭三支,银三碟,金十八坛

李长庚

李长庚比蔡牵早一年死去。他追击后者来到广东黑水洋,船靠了上去,正准备跳船生擒蔡牵,却被对方船尾发出的炮弹击中咽喉额角,当场阵亡。以他的身份——相当于今天的大军区司令,临阵捐躯,的确壮烈,连嘉庆皇帝也感动得老泪纵横,自承说:“朕披阅奏章,不禁为之堕泪。”(《清仁宗实录》卷191)李长庚被封为三等壮烈伯。

李长庚的事业,由两名得力部将王得禄、邱良功(又一个同安人)继承。第二年在浙江渔山外洋,他们将蔡牵团团围住,激战了两天一夜。炮弹用光了,蔡牵就用白花花的银元塞进炮膛发射。最后的一发炮弹,他用来炸裂座船,与手下沉没冰凉的海底。

海盗藏宝:水涨淹不着,水涸淹三尺,箭三支,银三碟,金十八坛

宝藏

海盗的时代已经远去,但海盗们隐藏起来的巨大财宝,激发了后人经久不息的热情。在闽浙粤沿海地区,流传着许多蔡牵的藏宝故事。福鼎嵛山岛的渔民相信,蔡牵把所有的贵重财宝都给了妻子陪葬,埋在这座岛上,据说有盗墓者掘开坟墓,却只发现了一个刻着大大“宝”字的石碑,边上有谜语般的几行小字:“吾道向南北,东西藏地谷;大水密卖著,小水密三角;九坛十八缸,一缸连一缸;谁人能得到,铺路到连江。”马祖列岛的北竿岛,流传的蔡牵藏宝口诀是:“芹囝芹连连,七缸八钵九排连,大水密卖著,小水密鼎墘,谁人得的著,快活千万年。”均无人能解。南澳岛也有一个类似的口诀:“水涨淹不着,水涸淹三尺,箭三支,银三碟,金十八坛。”但指的是明代大海盗吴平的宝藏。

我已经过了崇拜海盗的年龄。我已知道,闽海处处是海盗遗迹,但是读了这些半通不通的藏宝口诀,还是怦然心动。我忍不住想,换了少年时代,我会不会鬼迷心窍,邀上伙伴神秘兮兮出海寻宝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