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論電影《師父》《箭士柳白猿》?

《箭士柳白猿》沒看過,但是徐浩峰的《倭寇的蹤跡》、《師父》、《一代宗師》(編劇)都看過,風格一貫上的統一,從總體上做個評論也未嘗不可。

徐浩峰算的上中國新武俠的開創者。所謂新武俠,自然是與傳統武俠電影走不同的風格。傳統的武俠電影在70-90年代的香港,是黃金時期,等到了21世紀,逐漸式微,現在已經很少有武俠電影上映。

無他,作為一種類型片,看得多了也就審美疲勞了。

(劍與江湖,已是過去時)

如何評論電影《師父》《箭士柳白猿》?

而新武俠,如果想要做出點不一樣的東西,就必須要找出自己與傳統武俠電影不一樣的地方,徐浩峰選擇的是走現實主義路線的武俠風格

徐浩峰此人,算是武術世家出身,從小接觸過不少舊武林中的人物,對於各種武術理論也瞭解不少,又是北京電影學院專業出身,對於電影和武術這兩者,能夠做到巧妙的融合。

如何評論電影《師父》《箭士柳白猿》?

李安在自己的自傳集中曾說過,在過去的武俠電影中,文戲導演和武戲導演是分開來的,文戲導演負責設計各種情節、橋段,而武戲導演則只負責打鬥。這就導致一個問題,當一段戲進入到打鬥場景的時候,劇情的進展實際上是停滯的,很多時候是為了打而打。

(在注意到這個問題之後,李安《臥虎藏龍》裡的幾場武俠打鬥戲,都有著濃郁的情感流動在其中,動作只是表象,內核仍然是人物與人物之間的互動)

如何評論電影《師父》《箭士柳白猿》?

除此之外,香港武術導演們,大多為京劇武生出身,後來才轉向電影中作武行,在拍戲時,很多動作與其說是“功夫”,不如說是京劇動作,走樣式走套路的成分多,這樣的電影拍出來好看,但是有時會有些假,更多的是讓觀眾關注在視覺特效,比如飛簷走壁,刀劍內功決鬥上,而非人物本身。

如何評論電影《師父》《箭士柳白猿》?

徐浩峰的武俠片,想要做出新意思,自然要脫出此類窠臼。看慣傳統武俠電影的觀眾,乍一看徐浩峰會不適應,因為太過簡潔了。

兩人過招,氣場上的對峙倒是夠足,靜止的長鏡頭常常讓人覺得畫面靜止,等到動手時,卻又只在電光火石之間,不過三五招即分勝負。初看的確沒意思,看多了卻又日式劍戟片的風格,是酣暢淋漓,硬邦邦的打鬥,簡潔,但是其中卻有著非凡的真實感。

(真實、流利、爽快,毫不拖泥帶水,這就是徐浩峰的動作設計,也更加貼近真實的武術打鬥)

如何評論電影《師父》《箭士柳白猿》?

如何評論電影《師父》《箭士柳白猿》?

更不用提徐浩峰電影中的武林。別人故事、電影中的武林,是個快意恩仇的放浪江湖,是逃脫現實世界的烏托邦,而徐浩峰電影中的武林,卻常常設在民國,所謂武林中的人物,沒有什麼蓋世的武功,多的卻是蠅營狗苟的日常生活、權力鬥爭。

看完徐浩峰的武俠片,難免對江湖、武林這些字眼要失望的,因為不美,太真實。

可是,我們不要忘了,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構成江湖的終究是人。而人,到底是什麼樣的,大家自己還不清楚嗎?

如何評論電影《師父》《箭士柳白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