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重的背影——走進流坑村隨感

踏著鵝卵石鋪就的古街路面,我們終於走進了流坑,走進了這個被稱為“千古第一村”的古老村莊。

進村口雖然有棵碩大的古樟樹,但看上去也沒什麼特別。當我們跨過“龍湖”,踏進由鵝卵石鋪就的古街時,這個古老的村莊才開始揭開她神秘的面紗,讓我們開始領略到這個古村的特別風韻。

沉重的背影——走進流坑村隨感

古街有一處僅能容一人穿過的窄巷被稱為“時光隧道”,因為它的左邊是一幢明朝建築,右邊則是一幢清朝建築,僅一步之隔就跨過了一個朝代,猶如跨過了一條“時光隧道”。其實,走進流坑的每一條古街巷,我都感覺恍若進入了“時光隧道”——鵝卵石鋪就的街巷上,一眼望過去兩邊全是整齊排列的古民居,一律的青磚灰瓦,一律的飛簷翹角,古街古宅、幽幽的、靜靜的、恍若隔世……

淅淅瀝瀝的雨落在這恍若隔世的古街上,我彷彿走在戴望舒的“雨巷”中,更彷彿穿越時光的隧道,走進了古代。

有人說,走進古代能讓我們變得心平氣和,忘卻身邊的煩憂,但我在這幽幽的古巷中穿行,雖然鵝卵石鋪就的路面和街兩邊的古民居都在雨中靜默,我卻感覺走進了一片喧囂。

這些古街巷,尤其是這些明清古宅,你只要稍稍走近它,就能想見它昔日的輝煌。從房屋的高大幽深,從木雕藝術的精美,從題字眾多的匾額,你都可以感受和想象到它們當年的那種繁華,那種富貴。

同許多古村一樣,流坑村在古代出了很多名賢,最多時在宋代,但據介紹明清時卻是該村的鼎盛時期,而現在保留的古建築也絕大多數為明清古建築,所以雖然匾額眾多,我們走在這裡,感受它輝煌面最深的還是它的富麗堂皇。

沉重的背影——走進流坑村隨感

當然富商對科舉名位仍是十分嚮往,有一個富商家精美的磚雕圖案,寓意就是“爵(鵲)祿(鹿)封(峰)侯(猴)”和“連升三級”,不過這個富商門口的對聯“門對九天紅日,路通萬里青雲”雖然仍然有些庸俗,但卻有一種氣魄,它的門口其實擁擠狹窄,這讓素來不喜商人的我很是感嘆。我彷彿看見那個時代這裡繁華富貴,人聲鼎沸……

我有些奇怪,明清是中國封建社會逐漸走向衰亡的時期,這裡卻是鼎盛時期,也許象清朝的康熙、乾隆時期一樣,這是最後的輝煌?如今這一切都已經被雨打風吹湮沒在歷史的雲煙中了,記得似乎有本書叫做《一個王朝的背影》,我覺得眼前的流坑村也象一段歷史漸漸遠去留給我們的一個背影。

十年前第一次遊覽故宮,當我站在院牆邊從側面抬眼看到那象徵皇宮的金光閃閃富麗堂皇的琉璃瓦時,不知怎地心裡猛然升起一種強烈的厭惡感——雖然我仍然說不清那是為什麼,但我依然清晰地記得那一瞬間的感覺。

走進流坑村那一幢幢曾經富麗堂皇如今仍然高大的古民居中,我沒有那種厭惡感,但卻感到一種壓抑。房子都很高大,也都有天井,但仍顯得很灰暗,問這裡的孩子們是想住這樣的房子還是電視裡的樓房,都異口同聲地說當然想住電視裡的樓房。當年的富麗堂皇如今卻變成一種灰暗,繁華的背後充滿了門第觀念、金錢觀念、男尊女卑等封建意識,古老的儺舞雖表現了古人豐富的想象力和美好的願望,但同時也充滿了濃厚的封建迷信色彩……

流坑村之所以被稱為“千古第一村”,是因為它的歷史悠久,約發起於唐代末期,至今已有千年歷史,特別是其董姓家族雖經千年仍凝聚不散,它的千年歷史也是從董姓開基算起,它的凝聚力的確令人驚歎,這可能也是這個村莊的古建築古文物能保存如此完好的一個原因吧?

不能不佩服古人在這樣一個鄉野山村竟能有如此格局規劃,“一橫七縱”,九百多戶人家的村子顯得井然有序,街巷旁也均挖有一條排水溝,鵝卵石鋪就的路面雖然簡陋,卻很整潔,也別有一番風味,而且這規劃佈局和古建築也有幾百年的歷史了,如此穩固,彷彿歷史在這裡定格了。

沉重的背影——走進流坑村隨感

我不禁想到中國二千多年的封建歷史,也被許多歷史學家稱之為“超穩定”現象——真難說這是好事還是壞事,它的好處很明顯,最大的好處就是穩定穩固,它的壞處以今天的眼光看也是很明顯的,最大的壞處也在於穩固,過於穩固,不利於吸收外來新鮮事物,開放性能差從而也不利於它自身的發展……

我就這樣邊走邊想著,思緒很雜亂,當走完一條街又走進另一條街時,看到一眼望過去的古街和兩旁整齊的古建築,猛然想到這些老房子和腳下的鵝卵石竟然經歷了幾百年的風雨,物是人非,而它們卻仍然如同昨日一樣靜靜地注視著我們,不禁很是感嘆:在時間面前,在歷史面前,一切都是脆弱的,而人是最脆弱的,榮華富貴更是過眼煙雲——也許只有在這點上,流坑村的古老才給了我一份寧靜。

走出流坑村,一條清澈的烏江河繞村而行,走過大橋,到對面的觀景亭上可看到流坑村的全貌,古老的村莊炊煙裊裊,轉眼去望周圍的群山,卻驚見一片光禿禿,真是很煞風景,這是這個村莊最不古老的地方,彷彿是“時光隧道”一下子把我們送回到眼前的現實中來。

沉重的背影——走進流坑村隨感

據村裡人說山上的樹都砍光了,大的賣的,小的燒了。好在現在大家都已開始重視,旅遊業的興起也使他們開始有能力放棄種種殺雞取卵的古老方式,村裡已有許多人用起了現代化的液化氣灶,放棄了燒柴的古老用火方式——古老的村莊,要保持你的古老,也必須藉助現代化的方式。

謝謝你,流坑村,讓我穿越時光的隧道,走進一段歷史,雖然只看到一段歷史漸漸遠去留下的模糊沉重的背影。同時,我也衷心祈願“今天的村莊不再唱著那過去的歌謠”,祈願千年古村從此煥發新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