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初读(4)丨思念有多远——《国风·周南·卷耳》

【首先,请朗声读诗】

国风·周南·卷耳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

陟彼崔嵬,我马虺隤。

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

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陟彼砠矣,我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

每一次读诗,我们希望能首先养成一个习惯,先至少朗声读上两遍。第一遍熟悉其文字与发音,第二遍达到一种节奏韵律的起伏感,再读完有关诗的注解后,回过来再读第三遍,这个习惯适用于读一切诗。

而且这一篇生字比较多,就当习字,我们不妨多读两遍。

《卷耳》的主题在“怀人”,这种“怀人”一般认为是妻子怀念丈夫,也有进而被解读为求贤的。这个不在此细说,但这首诗中有一些可以反映出历史背景的元素,我们后面会讲到。

本篇总共有四句,第一句的“嗟我怀人”后,二三四句的“我”则转换成了被怀之人。这种由思念到想象其路途景象,比之“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要更深切动人。

诗经初读(4)丨思念有多远——《国风·周南·卷耳》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

采采,采之又采。 卷耳,苍耳,一种野菜(配图),可入药,祛风散热,解毒杀虫。 ,满。 顷筐,斜筐,有说是指畚箕。

,语助词。在这里有一种幽叹之意,嗟我怀人,想念悠远。 ,同“置”,放置。,读háng,与筐押韵。 周行,在诗经出现过几次,意为大道、大路,这里是指生长卷耳野外的路上。

采之又采都没能把小筐采满,因为我的心思在怀人不在劳作,不禁停了下来就把筐放在了路边。这种情景和情感很直接明了,而延伸到下文的想象时又如此寂然幽然。

诗经初读(4)丨思念有多远——《国风·周南·卷耳》

卷耳

【陟彼崔嵬,我马虺隤。】

(zhì),登高。《前出师表》有“陟罚臧否”,陟就是由登高延伸为晋升擢升的意思。 崔嵬,高低不平的山。这个词也一般用来形容高大雄峻的山峰,李白《蜀道难》有诗句“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虺隤(huī tuí),瘣颓的假借字,疲劳生病的意思。这两字听起来像废颓,我初读时也确实依照这两个字去做联想记忆的。

从这一句开始进入怀人而想象的情景中,担心着这时候他正趴着高山,马已经累病了,而且还是以我为主体的代入感,这种是比“计程应说到梁州”(白居易《《同李十一醉忆元九》)更深切更悠远的思念。小时候父亲曾经有段时间和人到海南谋生,那时候交通不如现在便利,通常要一天一夜才到,我们兄妹几个和母亲在田里干活时,母亲也会念叨着说父亲这时候应该是到广州了。

诗经初读(4)丨思念有多远——《国风·周南·卷耳》

剑阁峥嵘而崔嵬

【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姑且。 金罍(léi),一种青铜盛酒器(配图)。 金罍和下文的兕觥具体形制已经慢慢有多种考古发现在验证,但可以肯定得是一定身份的贵族甚至可能是诸侯才能用得起的,这也验证了我们前面提到的贵族女子一样要亲身从事劳作的说法。在西周,实行的是封建制,地方上一个有身份的贵族出远门,无非是接受册命、参加典礼、参与军事行动这几种,所以才有“国之大事,惟祀与戎。”这一说法。

这一句想着他远行坎坷,疲累到马都病了,此时应该是在路边取金罍倒酒,以饮酒解思念之愁。此处我想起了少年时很爱听的一首歌:张信哲《信仰》有一句歌词“想知道多年漂浮的时光,是否你也想家。”

诗经初读(4)丨思念有多远——《国风·周南·卷耳》

皿方罍(商晚期,现藏湖南省博物馆)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高冈,高山。 玄黄,玄是黑色,玄黄是指黑马病后毛色或肤色发黄。 (sì),犀牛。 (gōng),酒杯。 兕觥,一说是做成犀角样式的酒杯,这个有考古证据了(配图)。一说是犀角杯(配图)。无论哪一说,都是贵重器物,更证明远行者的贵族身份。

这一句和上一句景象重合,都是写翻山越岭,马累病了,停在路边饮酒解思念的忧伤。可见这个确实是想象的虚景,而非像有的学者认为是把妻子和丈夫做的两部分诗拼接起来的。因为诗经中虽然重复咏叹的诗句很多,但涉及实际情景时,通常有一些或内容或节奏或强度的渐进变化。

但是这里边虚景又蕴含了很多实景,崔嵬、高岗虽是虚景,但路上需翻山越岭却是实情,马和下文的仆人亦是伴他远行的实体。停下来饮酒解思念之愁虽是虚景,但金罍、兕觥却是实物,可能还是妻子知道丈夫喜欢饮酒,亲自打点给装在行李中的。而这个停在路边思念,不就是前面“嗟我怀人,寘彼周行”的投射吗?这种虚实相映的物、景、情,在短短一篇不过七八十个字的诗中布局得如此巧妙又纯乎天然,难怪孔子说“不学诗,何以言。”

诗经初读(4)丨思念有多远——《国风·周南·卷耳》

龙纹兕觥(商晚期,现藏山西省博物馆)

诗经初读(4)丨思念有多远——《国风·周南·卷耳》

犀角杯

【陟彼砠矣,我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

(jū),多土的石山。 (tú),病。有一个成语:瘏口哓音,意为费尽言语把口舌都弄病了,这个成语出自诗经另一篇《豳风·鸱枭》。 (pū),病。有个成语叫毒痡四海,意思和流毒四海相近,出自《伪泰誓》。 说这两个成语不是为了掉书袋,其实都是百度来的,只是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加深对习生僻字的理解,也可丰富自己的词汇用法。 ,语助词。 (xū),叹气。这几个字押韵,关于押韵,一般读的时候自己能体会到,不特别说明。

这句同样是虚景,而每句都加了个“矣”的叹声,这个叹声实则映的是怀人者的实情。最后一个“吁”,又实则呼应了开始的“嗟”,这种首尾呼应,并不是刻意为之,而是人在真情处的自然合一。现在很多写文字的人,不求内心的诚挚,就只是徒然雕琢样式而已。

而这句的歌咏节奏也明显变得短快了,令人感受得到这种由悠远思人到担忧急切的心情,不禁为之动容。

诗经初读(4)丨思念有多远——《国风·周南·卷耳》

南宋 马远《晓雪山行图》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最后,再朗声读一遍《卷耳》,这诗从怀人之情缘起,从无心采集卷耳停于路边思念的实景,想象他路途艰难愁苦的虚景;从仆马酒器的实物记忆,延及他在路边因思念而以酒解忧的联想;想着想着竟满腹担心起来了。闽南语把这种担心叫“憋腹”,大概是这种心情吧!

诗经初读(4)丨思念有多远——《国风·周南·卷耳》

献丑手抄金文大篆《卷耳》一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