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夜初醒,後夜無眠

翻開以前的文字,卻又覺得多少透露出點矯揉造作的感覺,或許這就是曾經的那個自己吧:

數不清,這是第多少個前夜初醒,又後夜無眠的夜晚。先是用書頁催眠了雙眼,自然醒來,夜深,窗外雨潺。雨勢不怎麼大,只是恰巧窗後有樹,雨滴拍打了葉面,便用耳朵數著,一遍又一遍。

聽起來,可能一會兒就停歇了,也或許一直垂老到黎明。也好,沒有名山古剎,妙弦可人,也還能聽風聽雨。只遺憾,這不是宋玉的風,而是空調用以愚人自樂的旁白。

有一些狀態沒法去細究和解釋,好比沒緣由的就丟了兩支鋼筆,為什麼半夜還不曾睡去,為什麼我坐在這裡,看著身邊這一摞還沒讀完的書籍,為什麼忽然就沒了軌跡,留下一片未知和沉寂。有些故事結束的太倉促,甚至算不上結局。有些事,發生了卻追溯不到原初的意義。有人說,這本來就是一齣戲,一切皆是虛妄,誰還等最終的歸宿,又何必像嗔棋者一樣,去和上蒼下一場只為半子的天局。或許,為的就是那半子,也好,至少有所意義。

鐘錶沒有滴答,空谷失去迴響,長夜少了睡眠,生活暗淡了色彩,眼裡便只剩下黑白。那些極其絢爛的過往,也終究會隨著歲月的剝蝕而了沒痕跡。而,時間最是沒有意義,沒有緣起,沒有盡頭。那些小小的螻蟻,低著頭,在這恆長的線上摸索。像是創造了新的世界,卻最後都墜入時間的深淵,化成塵埃,風起,就像從未開始,沒了痕跡。

念念不忘的,未必會有迴響,但會深刻的在你心裡留下了烙印。很多循環往復的故事和人,終究敵不過宿命。如《悟空傳》裡面講到,“鴻蒙初闢本無性,打破頑冥需悟空”。原以為會有太多的牽掛常礙內心,或許,往往放不下的僅僅只是自己。世人終究有太多情愫無法割捨,假若全部拋之棄之,那便不再是人,是神是佛。可曾想,神和佛,曾也是人。立地成佛,並不是漸悟和頓悟之間本源的差別,只是一念之間和念念之間,萬物皆虛,萬物皆允,就都成了佛。

總是在最沉寂和孤獨的時候,人才能隔著時空的差距和那個最真實的自己對話。無論是本位面上還是另一個位面的自己,無論是時光隔層的旁觀還是未來即將發生的存在。孤獨,始終是每個人最終的歸宿,靈魂的棲息。靈魂是孤獨的,也,只能是孤獨的。你是否曾在那面鏡子裡照見過自己,是否曾在某個偶然的瞬間,彷彿看到了另一個熟悉,卻又完全陌生的自己。對,那個就是你,只是沒有覺醒,於是我們就嚐嚐忽略,不再提及。

挺久沒有動筆,現在的文章,似乎已經沒有了什麼主題和最基本的邏輯。就這樣,任著意識的塗鴉,草草了一大篇廢紙。不敢輕易的去造次和詆譭“意識流”派別的寫記風格。自己的,也根本算不上什麼。話說,我只是為了消遣,寫了這麼多,於是乎,也就自己一邊一邊的讀完了,你們,都還好嗎?

落書生

2017年9月4號 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