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原罪”翩翩起舞的微信小遊戲,國內小遊戲廠商掀抄襲潮

帶著“原罪”翩翩起舞的微信小遊戲,國內小遊戲廠商掀抄襲潮

臺上是一個世界、臺下又是另一個世界。

7月10日,在小遊戲正式開放100天后,微信公開課來到了魔都上海,不僅騰訊微信小遊戲官方人員做了詳盡指導性演講,也攜四款近期大獲成功的小遊戲開發團隊在現場做了分享。

100天、2000款微信小遊戲,同時出現了月收入過億元的超高人氣產品,這是一個非常值得微信平臺驕傲的成績,這說明了中國遊戲開發者對微信小遊戲這一歷史性機遇強烈的熱情,開發者可謂人人積極進場爭奪流量、時不我待。

但在GameLook看來,與臺上出彩的業績、高人氣的產品不太協調的是,臺下的圈內開發者除了熱議本輪小遊戲的機會外、還在談論一個尷尬的話題:這些微信挑選出的人氣小遊戲真有創新麼?真能站到臺上去公開做分享麼?在Gamelook前日發佈了微信大會全場演講速記後,我們的微信公號評論後臺收到了不少這種質疑的評論。

行業不應逃避這種質疑。

仔細檢查一遍這次在微信大會上登臺的四款小遊戲產品《跳一跳》《海盜來了》《騰訊桌球》《熱血大灌籃》,這四款遊戲中有三款的創意都能找到直接的來源,也成為了大會之後業內人士的槽點。

帶著“原罪”翩翩起舞的微信小遊戲,國內小遊戲廠商掀抄襲潮

左:歡樂跳瓶、右:跳一跳

騰訊第一款小遊戲產品《跳一跳》,此前已有媒體報道過,其跟UBI公司收購夠 小遊戲廠商Ketchapp的《歡樂跳瓶》存在明顯的相似性。此前為了這款遊戲的創意問題,國內媒體沒少找茬,而隨著騰訊公司正式投資UBI公司,這起風波也逐漸消停。

帶著“原罪”翩翩起舞的微信小遊戲,國內小遊戲廠商掀抄襲潮

左:Pirate Kings,中:豬來了,右:海盜來了

微信大會當日的當紅產品,月收入超過1億、DAU超2000萬的《海盜來了》,其在微信上線的第一天就被業內人士認為其與此前在App市場運營的《豬來了》存在玩法方面的相似性。

但GameLook必須多說一句的是,在國內遊戲人認為《海盜來了》的原型是《豬來了》的時候,各位可知道《豬來了》的原型又是誰?

在《豬來了》成為臺灣超人氣遊戲的時候,就有業內人士提醒過GameLook,《豬來了》玩法原型是以色列遊戲公司Jerry Butoon Games出品的《Pirate Kings》,而《Pirate Kings》此前已在Facebook、android、iOS發佈,並有7000萬的全球玩家。

帶著“原罪”翩翩起舞的微信小遊戲,國內小遊戲廠商掀抄襲潮

左:Bouncy Hoops,右:熱血大灌籃

同樣的問題,也出現在了小團隊的產品上,微信大會當天分享的最後一個案例《熱血大灌籃》的開發者雖然分享的非常用心,4人團隊開發出一款DAU過100萬的微信小遊戲更是不容易,但依然在會後遭遇了業內人士的質疑。

有業內公司表示,《熱血大灌籃》的原型是《Bouncy Hoops》這款早在appstore發佈的小遊戲,且《Bouncy Hoops》這款遊戲的海外發行商還被某國內遊戲公司控股,該公司對《熱血大灌籃》表示了不滿。

整場微信大會雖然給了行業非常大的鼓勵,但除了《騰訊桌球》金身未破以外,其他三款遊戲在核心玩法上的瑕疵,讓行業感受到了微信小遊戲目前正遭遇最大的問題:真正的原創玩法遊戲的匱乏。

2000款又如何?到底有多少是原創的?

100天,上線2000款微信小遊戲對遊戲業來說,已經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數字,客觀評價,此次微信小遊戲的熱度超過了2013年手遊爆發期頭三個月的情況。

但仔細去檢查目前在運營的2000款微信小遊戲,其實有不少都出現了玩法借鑑過多的情況。

這對騰訊來說其實是最不想看到的結果,但如何讓微信上的小遊戲正版化、去搬運化,並不是騰訊自己短期能解決的。

有消息人士對GameLook透露,騰訊獨代方面此前曾某一批次獲得了近70款小遊戲,但最終敲定獨代的產品僅有1款,這被放棄的大量小遊戲主要問題就出在抄襲借鑑產品太多、或者產品用戶群早已洗過的問題。

客觀上說,美術換皮在法律角度並不構成對遊戲的侵權行為,行業內都知道玩法並不受法律的嚴格保護,但 對一款小遊戲來說,最具創新的玩法可能佔了這類小遊戲生命的90%,如果搬運了玩法的小遊戲、還能叫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遊戲麼?答案當然是蒼白的。

在GameLook看來,要解決小遊戲搬運產品過多的問題,唯有三個辦法:

1)原創遊戲積極進場,通過海外引進的方式將源頭產品帶入中國市場,或者直接開啟英語平臺直接面對海外開發者,但這需要時間,同時版號也是一個現實問題。

2)國內小遊戲開發者轉變思維,同時微信對玩法做一些主動的保護。

3)國內大廠進場,推高小遊戲的用戶獲取成本,這正如APP遊戲市場一樣,當門檻加高了,問題就不再是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