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肅殺之氣是什麼?可能是場小感冒,也可能是致命一擊

最近,一個個熟悉的名字先後告別人世,給我們帶來不小的情緒波動。或感慨時光流逝,或感嘆青春不再,或感悟健康珍貴……

秋天的肅殺之氣是什麼?可能是場小感冒,也可能是致命一擊

大俠金庸江湖歸隱圖/@人民日報

當我們還在“難以相信”李詠的突然病逝時,金庸的“歸隱江湖”再次刷屏。此前,還有單田芳、師勝傑、常寶華、盛中國……因為在秋天,人們的心情倍加惆悵!

本來,中國人自古“悲秋”。蕭瑟的秋風有“肅殺之氣”,生靈萬物易在秋天凋零。作為自然靈長的人類,健康也易受“肅殺之氣”損耗。

那麼,“肅殺之氣”究竟為何物?對人的健康有何傷害?該怎麼避免這種傷害?

秋天的肅殺之氣是什麼?可能是場小感冒,也可能是致命一擊

秋風蕭瑟,草木凋零圖/視覺中國

54天14位文藝名家離世

這個秋天,可謂“多事之秋”!新聞報道中連續出現名人病故的消息。有心人做過粗略統計,僅僅在文藝界,短短54天內,就有14位人們熟知的名家離世!

金庸,他喚醒了“千古文人俠客夢”;他的作品深深影響了幾代人。被稱為“有華人處就有金庸讀者”。10月30日,94歲的他駕鶴西去,就此別過,歸隱江湖!

秋天的肅殺之氣是什麼?可能是場小感冒,也可能是致命一擊

金庸筆下的經典人物形象圖/@央視新聞

單田芳,著名評書大師。在很多人的記憶裡,他曾是收音機時代的象徵。大江南北,到處都能聽到他播講評書的聲音。9月11日,這個聲音成了絕響!

李詠,一個在屏幕上給了我們無數歡樂的人,《幸運52》、《非常6+1》、《詠樂匯》,他一度成了綜藝的代稱。10月25日,個性十足的“詠哥”,在大洋彼岸悄然告別!

秋天的肅殺之氣是什麼?可能是場小感冒,也可能是致命一擊

永遠記住他帶給我們的快樂圖/@人民日報

9月7日,相聲大師常寶華辭世;

同一天,小提琴藝術家盛中國辭世;

9月15日,著名錶演藝術家朱旭辭世;

9月19日,“吉祥三寶父親”、歌手布仁巴雅爾辭世;

9月28日,搖滾歌手臧天朔辭世逝;

同一天,相聲藝術家師勝傑辭世……

秋天的肅殺之氣是什麼?可能是場小感冒,也可能是致命一擊

《朋友》一曲成絕響圖/新京報網

他們,或已風燭殘年,其“歸去”雖有不捨,但還好接受。而其中有一些,則是因病痛離世,比如李詠,不過50歲;比如臧天朔,54歲;比如布仁巴雅爾,59歲……給人無限感慨,無限遺憾!

固然,他們並非因為“秋天”離世的。但至少,秋天的“肅殺之氣”,對因年邁、病重而虛弱的他們,是個不小的損耗和摧折。

就如花兒凋零,樹葉飄落,他們,與我們道別。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這個秋日,似乎更像是別離的季節!

秋天的肅殺之氣是什麼?可能是場小感冒,也可能是致命一擊

這個秋天更顯“肅殺之氣”圖/視覺中國

“肅殺之氣”有何殺傷力?

秋風蕭瑟,草木凋零。秋天的“肅殺之氣”摧折草木,對人的健康也有損害。想一想,這其實並不難理解。這種破壞之力會削弱人的免疫力。

人體是個移動的城堡,有自己的防守體系。這就是對外來侵襲和內部騷擾的抵抗能力。

傳統中醫認為,人是個有機整體,如果陰陽平衡,就不會發病。人在自然環境中生存,需要不斷適應變化,隨時自我調整,從而達到動態的平衡。

秋天冷暖變化、氣壓變化和溼度變化等都比較劇烈,人體處在氣血的重新調整期。這段時間氣血不充、陽氣不足、正氣不盛,導致免疫力下降,病毒和細菌容易趁虛而入,輕則感冒咳嗽,重則心梗腦梗,甚至危及生命。

秋天的肅殺之氣是什麼?可能是場小感冒,也可能是致命一擊

人與自然都守著動態平衡/資料圖

秋天的一些不利因素還會直接導致發病,或導致病情加重。比如秋天相對較乾燥,如果你的保健意識和方法不到位,你就容易被秋燥耗傷津液,引發口乾舌燥、喉嚨疼痛、肺熱咳嗽等。

並且秋季草枯葉落,空氣中過敏物質較多,容易誘發皮膚病、氣管炎等。因此秋季是慢性氣管炎的高發期,且容易反覆發作、遷延不愈。

秋天的肅殺之氣是什麼?可能是場小感冒,也可能是致命一擊

秋天是個乾燥的季節圖/東方IC

中醫理論中還有個“寒氣”概念,很適合拿來分析“肅殺之氣”。在一年的四個季節中,人類終老或病逝的數量排名,第一位是冬天,其次是秋天。箇中因素最重要的就是寒冷。

寒氣是健康的一大殺手。它不僅能引發感冒、腹瀉等尋常小病,還有更嚴重的殺傷力。人體遇冷時肌膚會收緊,這是一種保護性適應,能減少熱量損失。但這會導致皮下血管收縮,情形劇烈者會使血脈閉塞,導致血壓升高,誘發高血壓、冠心病、心肌梗死、中風等疾病。

在寒氣的激發下,舊病容易復發,已發之病容易惡化。

如果情形不算劇烈,但持續時間較長,寒氣會在體內沉積,形成“病根子”,導致多種慢性疑難病症。比如寒氣凝滯血脈,會導致各種痛症;寒氣阻滯水液代謝,會導致水腫、風溼、類風溼等。

尤其一些體弱多病的中老年人,最容易受“寒氣”傷害。對他們來說,每個秋冬季節,都可能成為生命中的一道坎!

秋天的肅殺之氣是什麼?可能是場小感冒,也可能是致命一擊

很多中老年人受病痛折磨圖/東方IC

“悲秋”心緒本身也是殺手

另一方面,秋天給人帶來的心理上的負效應,也使免疫力下降,並進而對健康帶來不利影響。

秋天萬物蕭索,象徵一年繁華時光的結束。人們觸景生情,容易聯想到破敗、垂暮,甚至死亡。身處其中的人,有意無意間會出現消極情緒。

中國人自古就有“悲秋”的文化心理。你看“愁”字的寫法,就是“秋”和“心”的組合。古人把秋日心緒指向了“愁”,指向了“惆悵”。

秋天的肅殺之氣是什麼?可能是場小感冒,也可能是致命一擊

“秋心分兩半”,就是一個“愁”字/資料圖

這種文化基因深植於中國人的血脈之中。自古以來,歷代都有對秋之“肅殺”的描述:戰國的宋玉在《九辯》中言:“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宋代文豪歐陽修的名篇《秋聲賦》中寫道:“草拂之而色變,木遭之而葉脫。其所以摧敗零落者,乃其一氣之餘烈。”

外在的環境變化,很容易內化為中國人的心緒。因為中國文化中還有個“天人相應”觀念。按照五行學說,人的肺臟屬金,而秋天也屬金,二者相應。肺主氣司呼吸,控制人的情緒變化。肺氣虛的人對秋天氣候變化敏感,尤其是中老年人,目睹花木凋零、萬物蕭條的秋景,常在心中引發悲傷之感,產生抑鬱情緒。

秋天的肅殺之氣是什麼?可能是場小感冒,也可能是致命一擊

《秋聲賦》書法局部/資料圖

古人對秋之“肅殺”的理解,還體現在政治制度上。除非十惡不赦的罪犯要“斬立決”,一般死刑犯都要“秋後問斬”。這正是古人順應“天道”的表現:春天萬物萌動,夏天草木豐茂,秋天則衰敗凋零,這時候執法奪命,似乎很“應景”。

這種無處不在的“悲秋”心緒,如果排遣不力,對人的健康是一種損耗。尤其是性格敏感的人和脾氣暴躁的人,長期的不良情緒不斷積累,容易導致重症肺病、肝病、心病等。

而這種低落的情緒,對健康的人來說尚容易排解;對體弱或患病的人,往往較為困難,導致病情雪上加霜。

秋天的肅殺之氣是什麼?可能是場小感冒,也可能是致命一擊

壞情緒本身透著寒意圖/視覺中國

秋日防病身心都要調整

那麼,如何抵擋秋天的“肅殺之氣”?這需要身體和心靈兩方面都著力應對。

從身體健康角度講,秋天帶來哪些不利因素,就要針對性地彌補一下。秋天乾燥,一些燥病,如糖尿病、皮膚病、支氣管病等容易加重,需要及時補水、潤肺,要多吃清熱生津、養陰潤肺的食物,以保持體內水分充足。

秋天日常飲食也宜清淡,切記少吃辛辣、肥膩的食物,以免多生內熱。內外燥熱之氣相逼,身體就會出亂子。

秋天尤其要少吃生薑。生薑屬於熱性食材,多吃容易上火,會加重秋燥對人體的危害。古代醫書就有警示:“一年之內,秋不食姜;一日之內,夜不食姜。”

秋天的肅殺之氣是什麼?可能是場小感冒,也可能是致命一擊

預防秋燥要多吃補水潤肺食物/資料圖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秋天是“收斂”的季節,人的活動也不宜過於劇烈,應收斂神氣,心平氣和,減少“肅殺之氣”對精神的損耗。

秋天的日夜溫差增大,降溫時要及時添衣。對於“春捂秋凍”的說法,並非適合所有的人,如果你體虛怕冷,還是要及時保暖,莫為一時涼爽而著了寒氣的道。

秋天的肅殺之氣是什麼?可能是場小感冒,也可能是致命一擊

天氣轉涼時一定要及時添衣保暖圖/東北網

同時要有意識地調整心態,雖然無可避免地會看到秋之蕭瑟,但要增加些理性認知,儘量達觀地看待上下、進退、消長、得失。

在滿目秋景中,自己會想到“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會想到“枯藤老樹昏鴉”、“斷腸人在天涯”;但也要想到“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以及“一年好景君須記,正是橙黃橘綠時”!

雖然身處同樣的環境中,但隨著你想法的調整變化,看到的風景就會不同,你的情緒也會好起來!

秋天的肅殺之氣是什麼?可能是場小感冒,也可能是致命一擊

中華文化基因中也不乏開朗的因素圖/視覺中國

秋天的肅殺之氣是什麼?可能是場小感冒,也可能是致命一擊

走出“悲秋”情緒,欣賞秋之大美圖/視覺中國

夏楊人文工作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