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足球三十年(一)無可奈何花落去,梅州30年無國腳

2019年1月1日,梅州五華,新落成的五華奧林匹克中心,被命名為“惠堂”的這個體育場還有一個漂亮名字“天使之翼”。

當晚,梅州市第一屆棕櫚·客家杯“一帶一路”國際足球邀請賽的開幕式在此舉辦,耗資9個億的體育場美輪美奐,來自阿根廷、巴西、葡萄牙等國家和地區的12支球隊參加了這次比賽。

高規格的賽事,政府的高度重視,再加上梅州已經有的“兩甲一超”的職業俱樂部,一派欣欣向榮之景。

梅州足球三十年(一)無可奈何花落去,梅州30年無國腳

這才是真正的足球之鄉嘛。

然而,我們並不滿足於此——因為這些都是“硬件”,要體現足球之鄉的“軟件”,評價的標準只有一個,那就是人才的培養。

這些年,梅州培養的國腳有幾個?那些年,為什麼梅州能培養出那麼多國腳?未來,梅州還能給中國足球培養出多少國腳?

這就是這篇文章的由來,我們選擇事件的起點,是在1989年,因為這是梅州人才培養的最後巔峰。

彈指一揮30年,這30年,梅州足球,乃至廣東足球,到底發生了什麼?

【一】 無可奈何花落去

1989年10月28日,新加坡。中國隊1比2輸給卡塔爾隊,這是著名的兩個“黑色三分鐘”的第二個——中國隊在只要獲勝就可以進軍意大利世界盃、而且把1比0的比分堅持到了85分鐘的情況下,從85分鐘到88分鐘,卡塔爾人連進兩球,中國隊只差一步到羅馬。

梅州足球三十年(一)無可奈何花落去,梅州30年無國腳

比賽當天,香港富商霍英東抵達新加坡,賽前他已經在新加坡最好的酒店預訂了兩桌,中國隊只要獲勝,大家就大快朵頤,不僅如此,他還宣佈,如果國足戰勝對手,他就給每位隊員一萬美元獎勵。那時候的一萬美元,可不是一個小數字。

霍英東的國際足球事務負責人李高對霍英東說:“老闆,咱們沒有那麼多現金帶在身邊,中國隊贏了怎麼辦?”

霍英東回答:“李高你辛苦一趟。如果中國今天勝,你明天一早飛回香港,取了美金,當天再飛回來。”

1988年進軍漢城奧運會,1990年進軍意大利世界盃,兩大戰役都能拿下,這支國家隊就能立下不世殊勳,而這一切,就差了那麼幾分鐘。

現在,罷了,罷了……

氣氛壓抑得如同沉默的冰山,當晚,隊員們只能自己去買點啤酒回房間解悶,22歲的伍文兵的室友是來自武漢的塗勝橋,如果說作為替補隊員,他們還沒有那麼痛徹心扉的話,那麼21歲的謝育新,把這場比賽當作了自己永遠的恥辱。

“那場球我打滿了全場,那場失利讓我永世難忘。對我而言,那個黑色3分鐘是種莫大的恥辱。這種恥辱甚至超過了我們在奧運會上的三個鴨蛋(0∶0平突尼斯、0∶2負於瑞典、0∶3負於西德)。”

回憶是多麼美好的事情,1987年的漢城奧運會預選賽,中國隊在主場落後的情況下,客場迎戰日本,最終2比0拿下,順利進軍奧運會,19歲的謝育新還是第一次入選國家隊就趕上了,那晚他喝得酩酊大醉。

“這是我第一次喝醉”。

梅州足球三十年(一)無可奈何花落去,梅州30年無國腳

和他一起出任主力的,還有兩個梅州同鄉,司職中衛的郭億軍和司職左後衛的張小文,他們三個和沒有出場的伍文兵,不僅都來自梅州,而且都是來自梅州的興寧縣。

一縣四國腳同時出現在同一個國家隊,如果國家隊進軍意大利世界盃,這是多好的一段佳話啊!

郭億軍,生於1963年,梅州興寧人。

張小文,生於1964年,梅州興寧人。

伍文兵,生於1967年,梅州興寧人。

謝育新,生於1968年,梅州興寧人。

這是梅州足球最後的巔峰,也是廣東足球的巔峰尾巴。

國家隊於此時,已經從蘇永舜、曾雪麟的南派風格轉變為年維泗、高豐文的北派風格,但即使如此,廣東球員仍然佔據半壁江山,除了客家四虎,高家軍還有麥超、吳群立兩名廣州籍球員。

這些隊員在整個預選賽中留下了汗馬功勞。張小文、郭億軍、麥超和謝育新都是絕對主力。

小組賽,主場2比0戰勝伊朗隊的比賽,張小文破門;客場2比3輸給伊朗的比賽,麥超點球破門,其後,張小文助攻馬林破門。新加坡的獅城六強決戰,首場2比1戰勝沙特,麥超梅開二度;1比0戰勝朝鮮的比賽,謝育新射入唯一進球。

無論你是“南派”還是“北派”,有實力總是會得到重用的。

南派有南派的問題,技術好,有時候會自視甚高。高豐文國家隊出訪巴西的時候,巴西人不客氣地問一名廣東籍隊員:“你叫什麼名字?”“我叫XXX。”

“我還以為你的名字叫貝利呢!就算是貝利,他在場上也要聽教練的指揮,更何況你不是貝利呢!”

北派有北派的問題,脾氣火爆,不容易管理。張惠康和傅玉斌兩名門將住同一個房間,結果鬧出了“賊喊捉賊”的鬧劇,心理壓力太大的張惠康同時遭遇婚姻危機和球隊輸球,退出國家隊以後,一度精神崩潰;90年亞運會的時候,隊中某位大哥聚眾賭博,這也讓高豐文好不為難。

梅州足球三十年(一)無可奈何花落去,梅州30年無國腳

無論是專業時代的國家隊還是職業化以後的國家隊,國腳都是寵兒,如何管理這些隊員,是一門學問。但總體來說,高豐文喜歡廣東的隊員,有技術,聽話,不惹事。

聽話,不惹事,這一條,30年過去,對於廣東的隊員,尤其是梅州的隊員來說,仍然是適用的,但是,“有技術”這一條,早已經成為昨日黃花。

打完獅城決戰,郭億軍和張小文基本告別國家隊,其實他們年紀都不大,一個26,一個25。那一屆的國家隊,最年長的是生於1960年的朱波和吳群立,29歲。

22歲的伍文兵在國家隊匆匆而過,21歲的謝育新和更加年輕的區楚良、彭偉國後來成為了廣東足球在國家隊的門面擔當,等到這幾位從國家隊退出,不要說梅州,整個廣東都被剃了光頭。

誰能想到,1989年居然是梅州足球最後的輝煌,此後30年間,雖有李海強、李健華、饒偉輝、劉彬彬等隊員在國家隊一閃而過,但他們不過是閒棋冷子,曇花一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