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学社:中国建筑史学的摇篮


1939年,梁思成与刘敦桢在测绘四川雅安高颐阙。作为中国营造学社的中坚,他们带领学社同人,以现代科学技术的观点和方法,释读中国古建筑之精华,引入文物保护之新法,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建筑史学科之父”。摄影:赵钢

1939年末,中国营造学社考察至此,拍照测绘,抄写题铭。其时他们脚下的川陕公路刚刚修建完成不久,刘敦桢在调查日记中特别提到,筑路时低处诸多龛窟被毁,令人惋惜。摄影:赵钢

四川梓潼卧龙山上千佛崖摩崖造像开凿于唐代,风格古朴。民国二十八年,梁思成和莫宗江到此探访,壁间留有墨书题记, 依稀可见。1939年学社对川、康地区的调查历时半年,是学社历史上最后一次野外调查。摄影:陈新宇

华灯初上,北京东南角楼与城墙在高架桥与商务圈的摩天大厦之间默默伫立。1950年代,梁思成为保留城墙奔走呼吁,建议利用城墙 建设一个全长近40公里的立体环城公园为市民休闲之所,但古老的城墙在城市建设中几乎尽被拆毁。摄影:赵钢

河北正定隆兴寺摩尼殿内壁画多绘于明成化年间,构图雄伟。隆兴寺拥有四座宋代殿阁建筑,十字形平面、四面抱厦的摩尼殿被梁思 成誉为“最大最重要者”,其样式在宋画中常见,“角柱升起”等做法多与《营造法式》相合,并为后世少见。摄影:赵钢


四川广元千佛崖莲花洞。摄影:赵钢

山西大同华严寺上寺的大雄宝殿是我国现存辽金时期最大的佛殿之一,建于高台之上,气势恢宏。中国营造学社1933年前来测绘考察,梁思成、刘敦桢两位先生叹为巨作。摄影:赵钢

北海白塔下面的造像与正在建设中的国家大剧院遥遥相对。1950年代,“梁陈方案”遭到批判,一代宗师对如何设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主义建筑的探索戛然而止。北京成为摩登大都市和各国设计师的试验场,独有的文化古都风貌渐失。摄影:赵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