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仲華談五彩湘茶之千億藍圖

近十年來,湖南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設茶葉強省,打造千億產業”的宏偉目標,政策引導、龍頭引領、品牌發展,科技文化雙輪驅動,政產學研協同推進,把茶產業作為實施“精準扶貧、鄉村振興、健康中國、一帶一路”的支柱產業。安化黑茶稅收中國第一、瀟湘綠茶影響全國、湖南紅茶全面打造、岳陽黃茶全國第一、桑植白茶潛力巨大。

三湘四水五彩茶,五彩茶興千億茶。對於發展湖南茶產業,國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劉仲華瞭然於胸、娓娓道來,讓我們對湖南茶產業的未來充滿希望,有了信心,有了勇氣,也更有了底氣。

三湘四水五彩茶:瀟湘綠茶、湖南紅茶、安化黑茶、岳陽黃茶、桑植白茶。五彩湘茶奔興千億茶:生態興茶、科技興茶、品牌興茶、人文興茶、龍頭興茶。

劉仲華談五彩湘茶之千億藍圖


▲國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劉仲華


茶祖在湖南,茶源始三湘。茶為國飲,湖南為先。陸羽《茶經》載:“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炎帝神農是發現茶葉藥用功能和飲用價值的先祖,在湖湘大地嚐遍百草,以茶解毒,並長眠於茶陵。

早在西漢時期,湖南就有茶事活動,迄至明末清初,湖南茶葉逐漸擴大,成為大宗出口商品,產茶之多,質量之佳,馳名中外。清光緒年間,為湖南紅茶生產最鼎盛之時,號稱百餘萬擔,其中安化紅茶,品質優異,暢銷國外,享有“無安化字號不買”的聲譽。民國初期,茶葉仍為全省主要出口商品,銷售興旺,年產茶持續在百萬擔左右,輸出數額仍為全國之冠。抗日戰爭爆發後,由於沿海淪陷,交通阻塞,茶葉銷路幾乎停滯。到1949年,全省年產茶僅9750噸。解放後,逐步恢復,1987年產茶7.91萬噸,全國第二。

1989年後的10多年,產量滑坡,但大力發展名優綠茶和茉莉花茶,產值增加。2001年,省政府提出重振湘茶雄風,重點發展湘西、高山、庫區等優勢產區,開發百萬擔品牌茶。2007年,安化黑茶率先發力。

2011年,岳陽黃茶復興跟進。2014年,省委省政府先後提出打造瀟湘綠茶、湖南紅茶品牌。2016年,桑植白茶異軍突起。2017年,全省茶園面積243萬畝,產茶25.1萬噸,出口4.7萬噸,創匯1.6億美元(含邊貿和代理出口),綜合產值713億元,連續十年呈現茶農增收、企業增效、財政增稅的可喜局面。2018年,省委省政府確立以“三湘四水五彩茶”品牌統籌湖南茶葉發展,目標千億湘茶。

劉仲華談五彩湘茶之千億藍圖


生態興茶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高山雲霧出好茶。湖南位於長江中游,北阻大江,南薄五嶺,東臨羅霄,西接黔蜀,方圓20萬平方公里,“瀟湘”、“灕湘”、“蒸湘”三湘錦繡如畫,“湘、資、沅、澧”四水縱橫三湘,匯於八百里洞庭,注入滾滾長江。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溼潤溫和,雨量充沛,土壤微酸,是種茶的“黃金緯度帶”。

生態瀟湘,大山大水,“七山二水一分田”,張家界、壺瓶山、雲臺山、八大公山、八面山、衡山、塔山、君山、福壽山、莽山,武陵山區、雪峰山區、南嶺山區、羅霄山區,洞庭湖、東江湖、五強溪、拓溪等造就了世界優質綠茶、紅茶、黑茶、黃茶、白茶的最佳產區之一。重點發展大湘西、大山區、大庫區最適種茶區域,優化現有茶園生態,實現“大山大水,生態興茶”。

劉仲華談五彩湘茶之千億藍圖


科技興茶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好茶自己會說話。品種改變世界,充分挖掘雲臺山大葉、江華苦茶、城步峒茶、汝城白毛茶、黃金茶五大特色珍稀優異種質資源,採用系統育種和雜交育種方法,選育出櫧葉齊、桃源大葉、瀟湘紅21-3、黃金茶1號、碧香早、湘波綠2號、湘妃翠等優異品種;引進軟枝烏龍、黃觀音、金牡丹、黃金葉、英紅9號等優良品種,為五彩湘茶奠定品牌基因。通過“冠軍品種,營養缽苗,有機栽培,綠色防控”,實現“多、快、好、省”的可持續發展。

六大茶類的工藝融合創新和加工裝備的改造升級,實現了茶葉加工的清潔化、機械化、連續化、自動化,並向智能化邁進,湘豐茶機智能化水平和勝希黑茶機械製造全國領先。

湖南農業大學構建的茶葉功能成分和速溶茶綠色高效提製技術體系催生了“輕輕茶”、“小黑茶”、“冰維斯”、“華地茶酒”、“黑小可”等精深加工新產品,延長產業鏈,提高附加值。

湖南農業大學先後獲2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中國茶葉商學院落戶湖南,湖南省茶業協會獲唯一省級“國家優秀社團組織”,湖南省農科院茶葉研究所科技興茶的“五個一工程”和湖南省茶葉產業技術體系“優質高效十大技術集成、業績倍增計劃”等科技元素服務全省茶業。

劉仲華談五彩湘茶之千億藍圖


品牌興茶

產品經營是一分一分地賺,品牌經營是一毛一毛地賺。政府主導的“公共品牌”支撐龍頭“企業品牌”管理精進,實現億元、十億、百億“產品品牌”的戰略突圍。

“神韻大湘西,生態瀟湘茶”——瀟湘綠茶,重點打造古丈毛尖、黃金茶、碣灘茶、石門銀峰、瀟湘花茶,實施“標準化基地建設、標準化生產提升、品牌戰略營銷”三大計劃,黃金茶---一兩黃金一兩茶,四高四絕甲天下”;“古丈毛尖---山水精神”,“茶禪一味---石門銀峰”,“碣灘茶---千年貢茶”等廣為傳頌。

“花蜜香,甘鮮味”——湖南紅茶,發揚傳統優勢,利用“桃源大葉”及“江華苦茶”、“城步峒茶”等小喬木紅茶和數十萬畝野生茶資源,大膽技術創新,“甜於滇紅,濃於祁紅”特質鮮明。

“世界只有中國有,中國只有湖南有,湖南只有安化有”——安化黑茶,中國十大茶葉區域公共品牌,工藝獨到,金花獨有,香味獨特,“減肥降脂、調降血糖、調理腸胃”等養生功效明顯。

“刀槍林立、雀舌含珠、三起三落、雨後春筍”——“君山銀針”,中國十大名茶之一,被毛主席譽為“會跳舞的茶”,與“北港毛尖”黃小茶和“岳陽黃大茶”有機組合,取得了“高端產品立品牌,中端產品賺利潤,大眾產品打市場”良好效果,“養顏、養胃、降糖、潤肺”功效明顯,“岳陽黃茶”持續升溫,產銷兩旺。

“新工藝、老茶味”——桑植白茶,產於“千年紅豆杉和全球野生娃娃魚”生長地,著力工藝創新,既有“一年茶,三年藥,七年寶”的白茶共性,更有“湯黃亮、味醇甜、孕花香、回味長”的品質特徵;結合白族文化,研發了“風、花、雪、月”系列產品,形成了“品桑植白茶,賞風花雪月”的文化氛圍。

劉仲華談五彩湘茶之千億藍圖


人文興茶

人才是第一資源。茶文化是茶產業的靈魂。馬王堆漢墓出土的世界上保存最早的茶葉實物,全國唯一以茶命名的茶陵縣,“炒青綠茶”的發源地常德,“茶禪一味”起源於石門夾山寺,名聲顯赫的醴陵紅毛瓷、望城銅官窯、嶽州窯茶具……。“心憂天下,敢為人先,經世致用”的湖南人精神,激勵“政產學研商”組成的萬名“茶業湘軍”帶領500萬茶農脫貧致富奔小康,吸引億萬“五彩湘茶”愛好者品茶品味品人生。

“安化黑茶文化節”乃全國茶葉節會規模之最、影響巨大,湖南電視臺茶頻道是全國唯一茶葉電視頻道,《挑擔茶葉上北京》、《桑植七碗茶歌》、《古丈茶歌》、《千兩茶賦》、《你來得正是時候》、《黑茶大業》、《湖南茶葉大觀》、《茶葉三百句》等成為湘茶文化傳播經典;“變產區為景區、變茶園為公園、變勞動為運動、變產品為商品”,茶旅文深度融合,大興茶莊園,以茶促旅,以旅促茶,全域旅遊。

劉仲華談五彩湘茶之千億藍圖


龍頭興茶

大者恆大,強者恆強。企業興則茶業興。上世紀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湖南茶園面積全國第一,以“湘益特”為代表的邊銷茶佔全國一半,紅碎茶出口佔全國40%以上;“君山銀針”,茶蓋中華,價壓天下;“東山秀峰”、“洞庭春”全國評比多次摘冠;“猴王”花茶在全國的花茶銷量、銷售額、市場佔有率穩居第一,是最大的茶葉消費品牌。然而,九十年代中後期湖南茶產業曾一度迷茫。歷經市場洗禮和改革激盪,進入新世紀,湘茶烈火重生,茶業湘軍奮發圖強,共創千億湘茶。

近十年來,湖南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設茶葉強省,打造千億產業”的宏偉目標,政策引導、龍頭引領、品牌發展,科技文化雙輪驅動,政產學研協同推進,把茶產業作為實施“精準扶貧、鄉村振興、健康中國、一帶一路”的支柱產業。安化黑茶稅收中國第一、瀟湘綠茶影響全國、湖南紅茶全面打造、岳陽黃茶全國第一、桑植白茶潛力巨大。

“三湘四水五彩茶”引領全省14個地州市、40多個重點產茶縣、百家省級龍頭企業全面發力,中國百億級茶企將首出湖南,湘茶集團、華萊生物、湖南中茶、湘豐集團、白沙溪、湘益、隆平茶業、怡清源、金井茶業、桂東玲瓏、百尼茶庵、君山銀針、茶祖印象等全國百強企業集群脫穎而出,帶領古樓、十八洞、新田、武陵紅、君和等全省3000多家規模茶企奮勇爭先。

竹淇、唐羽等10多家全國百佳茶館與全省上萬家茶館共推湘茶“進機關、進軍營、進學校、進社區、進家庭”;高橋茶葉城、益陽茶葉市場、岳陽茶博城等茶葉市場連通全國,千億湘茶指日可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