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基因組實現3D定位,基因改寫將不再遙遠

當基因組實現3D定位,基因改寫將不再遙遠

1990年,美國能源部(DOE)和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與國際機構合作,對人類基因組中的所有30億個鹼基對進行測序,這成就了後來我們所知的人類基因組計劃(HGP)。其目標是成為有助於<strong>更好地理解,診斷,治療和預防疾病的研究工具。

人類基因組項目推動了全球創新革命。它於2003年(於預期提前兩年,並在預算範圍內)完成。從那時起,我們已發現超過1,800種疾病基因,已開發了2,000多種基因診斷測試,並且至少有350種基於生物技術的產品正在試用或在使用——所有這些都可以直接連接到HGP(人類基因組計劃)。

現在,一個研究團隊已經找到了一種新型方法來創建人類生物學路線圖的3D圖像。他們於上週二在“Cell Biology(細胞生物學)雜誌”上發表了他們的研究成果。

在我們對人類基因組進行測序後,我們得到了一個非常長的字母列表。我們知道了雙螺旋,並且每個人類細胞都或多或少地以這種特定順序包含整個DNA序列。

當基因組實現3D定位,基因改寫將不再遙遠


但是我們對DNA對的三維位置瞭解甚少。也就是各種各樣的雙螺旋對於細胞核結構的關係。清楚這一點很重要,因為它可以告訴我們很多關於細胞的功能和活動信息。以上就是the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ampaign(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的這項新研究發揮作用的地方。

研究人員們開發了一種映射技術,他們稱之為<strong>酪胺信號放大測序(TSA-Seq)。 Tyramide是一種分子,一旦它從一種特殊的核酶結構周圍的特殊酶中釋放出來,就可以標記出它周圍的所有DNA。基因與這些特定結構越接近,來自酪胺標籤的信號則越強 ,這就像你越站在靠近灑水器的地方,衣服就會變得更潮溼。

當基因組實現3D定位,基因改寫將不再遙遠


研究人員在實驗室測試了白血病細胞中的TSA-Seq。他們發現靠近特定核結構(核斑點)的基因往往比那些靠近另一種核結構的核基因(核層)更活躍。我們本身並不知道核斑點的作用,但我們現在可能已經更好地瞭解了它的作用,因為我們確認了核斑點們在遺傳活動中發揮了某種重要作用。

研究人員Andrew Belmont在新聞發佈會中表示:“這個核組織的工作邏輯仍有待確定,但我們的模型表明只有幾百納米的染色體運動可能具有重要的功能及意義。”

目前,該團隊計劃繼續開發其TSA-Seq技術。最終,研究人員希望將基因的3D位置映射到其他類型的細胞中,重點關注位置在細胞老化或患病時如何變化。我們越瞭解人類基因組的結構組成,我們就越可能最終編寫出我們自己的基因組。

當基因組實現3D定位,基因改寫將不再遙遠

1

當基因組實現3D定位,基因改寫將不再遙遠

2

本文節選/編譯自Futurism平臺的文章<strong>15 Years Ago,We Sequenced the Human Genome, Now We Can 3D Map It, 原文作者Kristin Houser.


待編寫出超強的基因組

長生不老或許不再是傳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