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住別墅,人均收入超十萬,寶雞這個村號稱“土豪村”

人人住別墅,人均收入超十萬,寶雞這個村號稱“土豪村”

陝西渭河北岸的寶雞市金臺區,有一個200多戶村民,人口800多人的小村,這裡原來是一個村民小組,村裡人均只有幾分河灘地,務農是最主要的活計。過去,村民維持溫飽都成問題。經過十幾年的發展,這個昔日十里八鄉最窮的村,如今村民年收入人均超過10萬元,戶均資產超過300萬元,村辦企業在近日公佈的中國500強企業中,位列第152位,年收入1300億元。

人人住別墅,人均收入超十萬,寶雞這個村號稱“土豪村”

這就是2010年“中國村莊經濟百強”村—寶雞市東嶺村,該村躍居全國第四名,僅次於江蘇省華西村、山東省南山村和江蘇省長江村。其擁有村辦企業東嶺集團,從1997年至2005年,先後收購兼併了多家國有企業,先後進入鉛鋅冶煉、焦化生產、鋼鐵冶煉、礦產資源開發、木材物流等產(行)業。2014年,東嶺村入選中國9大土豪村。 2017年12月,榮獲2017名村影響力排行榜300佳。

“村東村西水汪汪,村前河灘白茫茫。半年糠菜半年糧,有女不嫁東嶺郎。”這是改革開放前東嶺村的真實寫照。改革開放後,東嶺和全國其他村子一樣,推行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將土地等生產資料分產到戶。可是,有限的土地資源依然無法改變東嶺人吃不飽飯的命運。

人人住別墅,人均收入超十萬,寶雞這個村號稱“土豪村”

1988年,村民李黑記站了出來,承包了資產不足萬元的鉚焊廠,每年上繳村民小組5000元承包費。經過幾年艱苦打拼,鉚焊廠有了起色。村組幹部見李黑記在經營上有一套,主動提出讓他繼續承包。上世紀90年代初,鐵絲、鐵釘等產品的需求量增多。李黑記敏銳捕捉到商機,籌資購回2臺舊冷拉絲機和制釘機。短短兩年,工廠盈利20多萬元,資產猛增到170萬元。

人人住別墅,人均收入超十萬,寶雞這個村號稱“土豪村”

如今,當初小小的村辦工廠已發展成一個擁有員工近20000人、子公司遍佈全國的大型企業集團東嶺集團,2017年企業總收入達到1300億元。靠著工資和分紅,再加上房屋出租等收入,東嶺村民人均年收入超過10萬元,戶均資產超過了300萬元。是名副其實的陝西第一村、中國西部第一村、“全國文明村”。

為了改善住房條件,2001年,東嶺邀請專家對新村進行規劃設計,投資數千萬元建成了住宅小區,每戶村民都分到了一套住房。

人人住別墅,人均收入超十萬,寶雞這個村號稱“土豪村”

2006年後,結合更大規模的“城中村”改造,東嶺村投資10多億元,實施“東嶺新時代”“東嶺國際城”住宅工程,村裡給每家每戶的新房進行了精裝修,甚至連空調、廚衛、窗簾都配齊了。在配套村(社區)公共服務中心的基礎上,村裡又為村民建造了休憩、觀賞、遊覽的蘇式“和園”,村民生活品質不斷提升。

人人住別墅,人均收入超十萬,寶雞這個村號稱“土豪村”

東嶺村在陝西省率先實行村民子女從幼兒園到中學全部免費教育,考上大學有獎勵,畢業返回東嶺工作的,及時返還全部學費;村民每年可從企業分紅,老年人有村上發的退休金,在企業上班的村民、員工均享受有“五險一金”;為企業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的專家、管理人員或員工被吸收為東嶺榮譽村民,享受與村民同樣的住房、分紅、子女免費上學等福利待遇;集團還組織員工、村民到日本、歐洲、港澳臺等考察、旅遊,開拓視野。可以說,東嶺的富裕不是少數人的富裕,而是一戶不落、一人不少真正的共同富裕。

人人住別墅,人均收入超十萬,寶雞這個村號稱“土豪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