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登珠穆朗瑪峰時,遇見有人摔倒了不能扶?

無論任何時候,生命第一,這是社會生存的重要法則,沒有之一。危險面前,先求自保,才能助人,這是天經地義的道德底線。除了生死,其他任何事都是小事,生死麵前雖說何所懼,但一損俱損誰願為?

為什麼登珠穆朗瑪峰時,遇見有人摔倒了不能扶?


一、登珠峰,這不是‘扶不扶’的問題,而是‘能不能’的問題。

這好比我們看到一個老奶奶違章過馬路,對面有一輛車開過來,在二十米、十米遠你可以去扶她一把,但只有五米、三米了,你會去拉麼?還來得及拉嗎?

珠穆朗瑪峰,藏語的意思是大地之母。珠穆指的是‘女神’,朗瑪是指“第三”,珠峰位居第三,因為在珠峰附近還有四座山峰。珠峰高達8844米,是世界第一高峰。正是它的高與險,激勵著無數探險人士,去挑戰極限,征服最高峰。

為什麼登珠穆朗瑪峰時,遇見有人摔倒了不能扶?


大家知道,站得越高,看得越遠,雖說無限風景在險峰,但越高氧氣越稀薄。體力不支的人,很容易發生高原反應,如果在半山腰生了病,返回去很難,一起的隊友到了這兒,好不容易來了,也想挑戰一下自己的極限,何況登一次珠峰的花費不低,據說最少也得150萬元。誰也不想輕易放棄。

再說幫助那個受傷或摔倒的人極大可能是沒有效果,陪上的不僅是自己的時間,也有可能是生命。

二、珠峰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決定了“不能扶”。

珠穆朗瑪峰的環境非常惡劣,氣溫很低。即使在最適宜的時候,5、6月間,氣溫也在零下27度左右,風速達81公里/小時,其他時間,過頂峰時風速為189公里/小時。

很多地方常年積雪,有裂縫,有冰川,還有落石,隨時有危險發生,雪崩是常有的事兒。

對地理環境的不熟悉,一個摔倒,另外一人去扶,更增加了危險,重力的改變很有可能發生大的雪崩,這樣不僅給自己帶來了風險,也給全小隊帶來的風險,因此不扶不幫成了登峰人的共識。

三、珠峰驢友數年的經驗教訓決定了“不能扶”。

珠峰,成了驢友們的一項時尚活動,以攀登珠峰為榮。確實,珠峰美景無數,登上珠峰,可看到群山來朝,非常壯觀。

但登珠峰的風險也大,有一組數字可以說明。1992年至1999年,1169人次登頂,170人遇難;2000年到2015年5832人次登頂,112人遇難。其中2005年,有一支22人的探險隊就遇到了雪崩,22人沒有一個人能活著回來。

為什麼登珠穆朗瑪峰時,遇見有人摔倒了不能扶?


沒有誰願意為幾乎結果為‘0’的勝算去賭一把。何況登珠峰的每個人都是有夢想的。攀登珠峰的隊伍中,也幾乎達成了共識,到了8000米上,再也沒有道德的界限,只有生死。

在這樣的高度,能夠達到自己登頂的目標,能夠保全自己都是一件很艱難的事情,誰也沒有更多的精力照顧別人,因此,遇到有人有困難是不會伸手相幫了,何況是摔倒,扶了別人,不但不能救,還要搭上自己,想必那個被扶的人也是不願意的。

珠穆朗瑪峰,女神第三峰,真的勇者,儘管前行,無畏生死。夢想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