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抑鬱症,離我們的孩子有多遠?

兒童抑鬱症是起病於兒童或青少年期的以情緒低落為主要表現的一類精神障礙。

美國研究者的調查表明抑鬱在兒童中的發生率為0.4%~2.5%,在青少年中這一比率可能上升至5%~10%,這與澳大利亞及意大利的研究結果一致。

在10歲以前男女患病比例相似,以後隨年齡的增加女性患病率逐漸增加接近男女比1∶2。

兒童抑鬱的表現

兒童、青少年抑鬱症的識別率低,診斷難度大,臨床表現有其特點:

1.情緒波動大,行為衝動。

成年人抑鬱症常見的表現如情緒低落、興趣喪失、精力下降、睡眠障礙、自卑和自責罪在兒童、青少年抑鬱症卻不常見,相反,激惹、發脾氣、離家出走、學習成績下降和拒絕上學卻十分常見。

2.部分兒童還不能準確表達內心的感受如憤怒和沮喪等,有些則在表達認知症狀時,如絕望和自卑還存在困難。

3.不同的年齡段各有特點:研究發現

3~5歲學齡前兒童主要表現特點為明顯對遊戲失去興趣,在遊戲中不斷有自卑自責、自殘和自殺表現;

6~8 歲的兒童主要有軀體化症狀如腹部疼痛、頭痛、不舒服等;其他有痛哭流涕、大聲喊叫、無法解釋的激惹和衝動,

9~12歲兒童更多出現空虛無聊、自信心低下、自責自罪、無助無望、離家出走、恐懼死亡。

12~18歲青少年更多出現衝動、易激惹、行為改變、魯莽不計後果、學習成績下降、食慾改變和拒絕上學。

兒童抑鬱症,離我們的孩子有多遠?

怎麼有效預防寶寶抑鬱?

1.儘量不對孩子發脾氣

面對寶寶突如其來根本停不下來的狀況,爸爸媽媽都難免會有崩潰的感覺;寶寶的抑鬱的最大因素,就是父母不良情緒的影響。

2.準媽媽身心愉快

媽媽情緒不佳,體內血液向子宮的流動受到限制,胎兒獲得的營養相應減少,應激激素也會通過胎盤輸送過去。

3.家庭氛圍和諧

哪怕是嬰兒,也能清楚感受到家庭的氛圍、父母的情緒;並且時刻受著潛移默化的影響。

4.積極陪伴

如果抑鬱發現早程度輕,有效的陪伴甚至可以促使寶寶痊癒。

孩子抑鬱如何調節?

如果孩子有了抑鬱的表現,父母也不要太著急,建議最好到醫療機構求助專科醫生,也可以嘗試以下方法去幫孩子調節。

1.認知調節法

不論是什麼原因導致的抑鬱狀態,都有非理性觀念在作怪。所謂認知調節,也就是誘導啟發孩子進行深刻的反思,排除心中的非理性觀念。

比如,“學習失敗是我的無能,我的無能讓我沒有希望,沒有希望我活著還有什麼意思”,就是非理性觀念。只要消除了這一非理性觀念,抑鬱情緒很快就會跑掉了。

2.暗示調節法

積極的心理暗示會使人的灰色心境亮起來。

比如可以用這樣的暗示語——

“我現在處在一個很安靜的地方,心情十分平靜舒適。

我以前所以情緒抑鬱,全是自己主觀臆想造成的。

不要認為自己有一兩次失敗,就是無用的人,就是比人家差的人,就抬不起頭來。

挫折困難並不可怕,我有毅力戰勝困難和挫折。

我開始學會凡事都要往積極方面想,我的心情不再壓抑和抑鬱了,我的心情愉快起來了。”

這個方法與上一個相輔相成。

3.傾訴調節法

引導孩子學會表達,學會傾訴心聲,學會把心中的憂愁、煩惱、痛苦、悲哀等情緒,向親朋好友訴說出來,學會該哭的時候就痛痛快快地哭一場。

大雨過後有晴空,傾訴之後心中的抑鬱情緒會一掃而光。

兒童抑鬱症,離我們的孩子有多遠?

4.日記調節法

日記可以有兩種寫法:

一是主觀性的。有消極情緒時,在日記中自我傾訴,然後對消極觀念進行剖析,辨明其中的謬誤。這可以算認知調節法的一個具體方式。

二是客觀性的。不寫自己的內心感受,不提“我”字,儘可能地記錄外界的現實生活。這樣逐漸會看到生活中的陽光,心中也就會灑進陽光。

5.快樂調節法

情緒抑鬱的人應該學會尋找快樂。父母應該引導孩子領悟生活中不是沒有快樂,需要的是我們會尋找快樂。

培養一種興趣愛好是一種快樂,看一次喜劇小品是一種快樂,踢一次球是一種快樂,唱一首歌是一種快樂,說一個笑話是一種快樂,參加一次聚會是一種快樂,

……

6.交友調節法

增進人際交往,搞好人際關係,是保持精神興奮、情緒開朗的一劑良藥。

人際交往有兩重意思,一是從別人那裡收穫,也就是從別人那裡獲得積極的心理能量,來化解自己的抑鬱情緒;

二是從為別人付出中獲得,也就是通過幫助和關心別人,獲得自我心理的滿足和快樂,讓抑鬱情緒隨風飄散。

7.目標調節法

有些人之所以感到學習生活受到挫折,往往是因為自我目標定得不切實際。

目標難以實現,就感到自卑失望,就容易陷入抑鬱狀態。

所以,應該指導孩子調整自己的生活和學習目標,不要太高太嚴,讓自己有一顆平常心。

目標調低了,就容易獲得成功,心裡也就容易收穫成功帶來的滿足和歡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