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政治世家的比德尔:参与老同学罗斯福新政,用画笔影响美国

昔日的血汗工厂和贫民窟终将由公正的生活所取代(the sweat shop and tenement of yesterday can be the life ordered with justice of tomorrow)

——华盛顿,美国联邦司法部总部,罗伯特肯尼迪大楼五层楼梯口的一面墙壁上,有这样一组由五幅壁画组成的作品《公正解放社会》(Society Freed Through Justice),上述这句话就来自其最中央一幅画作上留下的口号。

出身政治世家的比德尔:参与老同学罗斯福新政,用画笔影响美国

壁画《公正解放社会》之三

“它(这组作品)描绘了这个国家的每一个人,并赋予他们非凡的尊严,至今依然屹立不倒,”1973年,艺术评论家约翰·卡纳代(John Canaday)在《纽约时报》上这样评价这幅作品,以此悼念在这一年去世的作者:比德尔。

尽管这是个号称人人可享有平等的国度,但毕竟有一些人自出生之时,就比其他人更接近自己的梦想。

乔治·比德尔(George Biddle 1885——1973年)就是这样一位美国人。

壹 影响美国的家族

比德尔出生于费城一个显赫家族,他的父亲是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法学教授,曾祖父是埃德蒙德·兰道夫( Edmund Randolph 1753-1813)。这位兰道夫是弗吉尼亚州的第七任州长,第二任美国国务卿,第一位美国总检察长,也是第四任总统詹姆斯·麦迪逊的远方亲戚。

出身政治世家的比德尔:参与老同学罗斯福新政,用画笔影响美国

美国第一任联邦总检察长

出身政治世家的比德尔:参与老同学罗斯福新政,用画笔影响美国

美国第54任联邦总检察长

比他小一岁的弟弟弗朗西斯·比德尔(Francis Beverley Biddle 1886-1968)在巴黎出生,那时他们全家居住在法国。但在成长年代,这俩兄弟都被送入1884年建立的格罗顿学校(Groton School),这所位于马萨诸塞州的独立寄宿学校由JP摩根等人资助,也得到了罗斯福家族的鼎力支持。

如今,这所学校依然有着显赫的声誉。有数据统计从这里毕业的学生大部分都进了美国名校:乔治敦大学, 哈佛大学, 三一学院, 耶鲁大学, 塔夫茨大学, 斯坦福大学, 布朗大学, 达特茅斯学院, 普林斯顿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大学(按比例排名)。

比德尔兄弟正是在这所学校中认识了富兰克林·罗斯福。从少年时期始,进入格罗顿学校——哈佛大学——律师——参军——从政,注定是他们不二选择的人生道路。

罗斯福和弗朗西斯·比德尔,正是这样度过了一生:前者于1933年初履职美国总统,而后者在罗斯福的班底中干上了与他曾祖父一样的差事——美国联邦总检察长,这个职务也就是美国司法部长,联邦政府的法律事务首脑。二战结束后,弗朗西斯·比德尔在1945—1946年出任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的美国法官,此后还担任过海牙常设仲裁法庭法官等职。

然而从16岁开始,从哈佛获得学位的乔治·比德尔就决定走一条与他朋友罗斯福和兄弟弗朗西斯完全不同的道路。

出身政治世家的比德尔:参与老同学罗斯福新政,用画笔影响美国

壁画《公正解放社会》之一

出身政治世家的比德尔:参与老同学罗斯福新政,用画笔影响美国

壁画《公正解放社会》之二

出身政治世家的比德尔:参与老同学罗斯福新政,用画笔影响美国

壁画《公正解放社会》之四

出身政治世家的比德尔:参与老同学罗斯福新政,用画笔影响美国

壁画《公正解放社会》之五

贰 与卡萨特、里维拉的缘分以及给罗斯福新政的建议

1911年年底,拥有哈佛大学法律学位的乔治·比德尔,中断了自己短暂的律师生涯,前往巴黎的朱利安艺术学院(Académie Julian)学习。

在对美国美术史的介绍中,我们会频频看到这所由法国画家、教育家鲁道夫·朱利安(1839-1907)创立的美术学校。这所创立于1868年的学校活跃了一个世纪,在1968年与另一所院校合并。由于鲁道夫·朱利安海纳百川、开门办校的气魄,该校从19世纪80年代就首次招收女学员。

不光如此,它还成为世界各地奔赴法国学习艺术的国际人才摇篮,广泛吸引了来自英国、加拿大、匈牙利等地的学生,约翰·罗素在1989年3月一期的《纽约时报》上撰文称,据他统计这所学校共招收过来自50多个国家的学生,学生们在学到的不仅是艺术,而且也学会了生活。

特别是对于美国学生来说,朱利安几乎成为19、20世纪之交赴欧洲学习艺术那些美国人的大本营。法国艺术评论家埃格蒙特·阿伦斯在1924年对美国艺术有段总结文字,他认为当时的美国艺术在那段时间反映了这所院校的教义,这句总结并非言过其实。

出身政治世家的比德尔:参与老同学罗斯福新政,用画笔影响美国

比德尔自画像 1933年

早在1888年,日后美国首个城市写实主义画派——垃圾桶画派的创始人罗伯特·亨利,就来到这所学校学画。在比德尔决心进入朱利安学院时,另一位美国乡土主义(Regionalism)最重要的代表画家——托马斯·哈特·本顿刚从这所学院结束学业返回美国。(可参见文章《托马斯·本顿的咆哮年代:爵士乐中的美国城市、工厂和农村》)

比德尔在巴黎朱利安学院的日子里,接触到罗伯特·亨利的远方表亲、另一位居住在欧洲的美国印象派女画家玛丽·卡萨特。从1911年开始,卡萨特已经被诊断为患有糖尿病、风湿病、神经痛和白内障,但她那时仍然坚持创作,一直到1914年后才几乎完全失明。同样来自费城的卡萨特,为年轻的比德尔提供很多帮助,因为她与德加的关系亲密,这让比德尔的画风也间接受到了德加的影响。

两年后,比德尔返回美国就读于宾夕法尼亚的美术学院,这也是卡萨特、埃金斯、罗伯特·亨利曾经就读的知名艺术院校。在这所学院学习一段时间后,他于1914年再次回到欧洲,前往慕尼黑和马德里,在那里学习版画,之后又再次来到巴黎,开始尝试印象派绘画。

比德尔的画风多变,这和他广泛的经历和对不同风格尝试有关。就如他自己回忆说,在欧洲求学期间就“在博物馆里狼吞虎咽”,他如饥似渴地学习法国印象派、立体主义、未来主义,也从传统的大师作品中获取灵感,在马德里他大量临摹过西班牙画家委拉斯贵支的作品,在慕尼黑也没有放弃近距离临摹鲁本斯的机会。

随着美国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比德尔于1917年回到美国应征入伍。战争结束后,他继续在各地游历并尝试各类风格,比如他曾去到过后印象派代表高更呆过的塔希提岛。

比德尔于1928年前往墨西哥,在那里他遇见了迭戈·里维拉(Diego Rivera (Diego Rivera,1886-1957年)。比他小一岁的里维拉,此时早已加入了墨西哥共,产党,他认为艺术可以为社会服务,希望通过壁画这种形式来唤回这个古老国家的文化自信,于是他发起了墨西哥壁画运动。他采取了文艺复兴时期大师们使用的湿壁画技术,绘制了大量的公共壁画。(相关文章可参考本号:里维拉、弗里达、达利和布勒东们的墨西哥往事)

与里维拉的交往使比德尔受到了启示,在30年代比德尔成为社会艺术的拥护者,并强烈主张政府资助艺术事业。在他的发小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总统,准备推行新政来挽救大萧条时期的美国时,他写信劝说罗斯福效仿墨西哥的做法,由政府为艺术家提供报酬,让他们参与到宏大国家叙述过程中去。

出身政治世家的比德尔:参与老同学罗斯福新政,用画笔影响美国

King Street Movie 1931年

出身政治世家的比德尔:参与老同学罗斯福新政,用画笔影响美国

portrait of Hélène Sardeau 1934年

出身政治世家的比德尔:参与老同学罗斯福新政,用画笔影响美国

Portrait of Frieda Lawrence 1941年

于是,在1933年12月3日,罗斯福政府在新政中建立了公共工程艺术计划(Public Works of Art Project,此后又于1935年8月成立了工程振兴局(the Works Progress Administration),在WPA之下设立了联邦艺术计划(Federal Art Project,简称FAP),由霍尔格·卡希尔(Holger Cahill)担任计划的主任,这一计划直到1943年计划终止。

在上述计划实施中,比德尔都深入参与,他为联邦司法大楼所做的壁画《公正解放社会》也是完成于这一时期。正是因为罗斯福新政中的上述措施,美国在走出经济大萧条的同时,也为日后抽象表现主义出炉,最终引领西方现代绘画奠定了基础。

叁 丰富的涉猎和多变的风格

比德尔尝试过多种风格:法国印象派、立体派、垃圾桶画派,也尝试过各类题材与风格的版画,在20世纪30年代,他成为一名社会现实主义者,开始关注当代美国的生活。

比如当他在科罗拉多司普林斯美术中心( Colorado Springs Fine Arts Center)任教期间创作的《科罗拉多之春》系列版画,就描述了那里独特的农村生活,他使笔下的动物,呈现出温馨并充满人性意味的形象。

出身政治世家的比德尔:参与老同学罗斯福新政,用画笔影响美国

初为父亲 1937年

出身政治世家的比德尔:参与老同学罗斯福新政,用画笔影响美国

夜晚的大火 1936年

出身政治世家的比德尔:参与老同学罗斯福新政,用画笔影响美国

猪和鸡 1937年

出身政治世家的比德尔:参与老同学罗斯福新政,用画笔影响美国

10只大象

再比如他这两幅夸张而变形的《里约狂欢节》,则显得质朴而幽默。人们评论他这些多变的风格的来源,一是因为他走遍全球,从世界各地的文化中吸取营养,比如从印第安文化、印度文化等等,这些不同的种族的文化丰富了他的创作手法和题材;

出身政治世家的比德尔:参与老同学罗斯福新政,用画笔影响美国

里约狂欢节之1 1944年

出身政治世家的比德尔:参与老同学罗斯福新政,用画笔影响美国

里约狂欢节之2

出身政治世家的比德尔:参与老同学罗斯福新政,用画笔影响美国

The Goat Herder's Wife 西部印第安系列 1928年

出身政治世家的比德尔:参与老同学罗斯福新政,用画笔影响美国

鹿 1955年

其次,他的创作风格也来自于他和比他早一辈以及同龄艺术家们的交往和友谊,他擅长从很多其他艺术家那里获得借鉴,并且尝试用不同的技法、理念来获得各类不同的效果。他的成功是因为他在拥有这些技法后,能够将其变成自己的风格,并且表达一种真实的感受。

要理解人们对他这样的评论,我们可以从他这幅为超现实主义画家朋友所做的肖像。画面中这位朋友名叫曼·雷(1890-1976),比德尔将这位朋友用一系列奇怪的东西:包括浮木、牛骨、撕碎的窗帘等等包围着他,曼·雷的翘着二郎腿的右脚,露出五颜六色的袜子。整体氛围正是想超现实主义绘画所追求的那样,用不相干的意象组合,来塑造一种脱离现实的非理性真实。而在画面的沙发后边,则是这位画家刚完成的画作:《丽达与天鹅》,这也是超现实主义画家达利曾经创作过的一个题材。

出身政治世家的比德尔:参与老同学罗斯福新政,用画笔影响美国

Portrait of Man Ray 1941年

1935年至1936年,比德尔曾担任美国全国壁画画家协会会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被任命为美国战争部艺术咨询委员会主席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War's Art Advisory Committee,并为该机构招募艺术家。他本人跟随着第三步兵师,这只部队是美国陆军唯一一支在欧洲大陆连续作战531天的部队,先后参加过北非战役、西西里登陆战、法国南部登陆战等战役,此后1950年,还参加过朝鲜战争。在二战期间,比德尔跟随这只部队在阿尔及利亚、突尼斯、西西里岛和意大利旅行,并制作了记录该部队活动的作品。

1950年,比德尔被任命为美国美术委员会成员,任职至1951年,并于1953年至1955年再次任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