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們還是太年輕

大部分人漸漸長大後,通過對社會的接觸和認知,還有本身的歷練,逐漸會有自己獨立的思考能力,很多事情小時候覺得是對的,但是現在看起來似乎並不是那回事,只能嘲笑以前的自己太單純幼稚。

以前我們還是太年輕

比如高中歷史課本中,講資本主義發展的時候,在大蕭條時代,農場主資本家寧願將牛奶都倒進河裡也不給窮人,當時覺得啊,資本主義真是可惡啊!

但是現在,只有自己開店、做生意或者開公司了,才會明白其中的道理。

因為如果農場主將牛奶送給窮人或者低價賣給窮人,必將造成市場混亂。各家農場主、經營商陷入價格戰,農場工人抗議罷工,影響了公司的運營,公司運營不善,必將節流辭退工人,嚴重的造成公司倒閉,社會失業率攀高,使整個社會經濟都泥潭。

所以,很多事情並非是你一看到的那樣,只有通過自己的思考、體會,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

以前我們還是太年輕

《醜小鴨》的故事大家都熟悉吧,寫了一隻天鵝蛋在鴨群中破殼後,因相貌怪異,讓同類鄙棄,歷經千辛萬苦、重重磨難之後長成了白天鵝。

說明只要有理想,有追求,併為這目標而努力奮鬥,即使身處逆境也不要緊,“是金子總會發光的”。人生中的挫折和痛苦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堅強的面對。

等等,好像哪裡有點不對?

以前我們還是太年輕

“是金子總會發光的”,這句話描述得很正確,但首先你得是塊金子,別整天發白日夢以為自己是金子。

那些名人自傳雞湯不要看太多,裡面不會告訴你蓋茨他媽媽是IBM的董事,巴菲特他爸爸是國會議員。

以前我們還是太年輕

《羅密歐與朱麗葉》講述了兩個青年男女相戀,卻因為家族仇恨而導致不幸,最終兩個家族和好的故事。

但是,這本書中就已經寫了羅密歐之前熱戀的是羅瑟琳,結果看到朱麗葉就邁不開腿了,被她的顏值俘獲,完全忘記了之前愛死愛活的羅瑟琳。

So?

還是要看臉啊......

以前我們還是太年輕

莎士比亞另外一部著名的喜劇《威尼斯商人》,我們初中的時候也學過吧。講述了年輕人巴薩尼奧一心要向富商千金鮑西婭小姐求婚,為了這個願望,他必須付出三千金幣,無奈中他只好向熱心腸的商人安東尼奧借錢。碰巧的是,安東尼奧因為生意週轉的問題,只能問猶太人夏洛克借來這筆錢。

安東尼奧對猶太人歷來抱有強烈的厭惡感,而夏洛克則提出了讓人吃驚的要求:安東尼奧必須如期如數的歸還這筆錢,否則,他將會切下安東尼奧身上的一磅肉。

巴薩尼奧終於如願以償的娶回了鮑西婭,安東尼奧卻因為生意失敗,在夏洛克的討債中陷入困境。夏洛克還要趁這個機會,一雪安東尼奧對猶太人侮辱之恥。安東尼奧那一磅肉,看來非割不可了,聰明的鮑西婭卻用絕妙一招,化險為夷。

等等,這不是無視合約無視法律嗎?

男豬腳向夏洛克借錢是自願簽訂不平等條約的,最後還不了錢還賴賬,放在今天就是老賴啊。還通過打官司打贏了夏洛克,既不用還錢還剝奪了夏洛克全部財產,這不欺負人嗎?

查理·卓別林也說過喜劇其實源自於悲劇。悲劇也就是喜劇的心臟,也許有了悲劇的心才能編出好的喜劇吧。這不是我憑空的想象,不論是周星馳過去的無厘頭,還是寧財神現在的黑色幽默,如若不是有揭示那悲的一面。

以前我們還是太年輕

買櫝還珠的故事比喻不要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大家明白這個理就行。

當然了,每個人的價值觀不同,大胖小的時候看這個成語的故事一直想不明白,買家就是想要買那個盒子啊,不喜歡珠,這有錯嗎?我有錢你管得著麼?就像中秋節,月餅盒包裝越來越華麗,為的就是買家買了送人有面子,至於月餅是否好吃這只是次要的,買家看中的是它的包裝。比如健達奇趣蛋,小朋友要的只是裡面的玩具,以前還有買方便麵集水滸、三國卡片的,很多小朋友都拿了卡片把方便麵扔了。

言而總之,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看待事情的角度不同,認知也就不同。哪有什麼對與錯,都是傾向於有利於自己的一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