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經常把這4句話掛嘴邊,教出來的孩子,有教養!你說過幾句?

什麼樣的孩子最招人喜愛,無非就是乖巧,孝順,懂禮貌的孩子。教養孩子,體現的其實是父母的言傳身教,當我們罵一個人沒有教養,背後隱含的,是對這個人父母沒有教育好自己家孩子的指責。經常把這四句話掛嘴邊的父母,教出來的孩子,往往都很有教養。

父母經常把這4句話掛嘴邊,教出來的孩子,有教養!你說過幾句?

一、父母經常說「謝謝」

對來自別人的善意和幫助說謝謝,這是最基本的禮貌。謝謝兩個字雖然簡單,但它卻能體現出道謝者對別人真誠的感激。

不經常說謝謝的父母,也許是覺得人和人之間不需要那麼計較,但是你這樣會讓孩子覺得,別人給自己的善意和幫助都是應該的,從而喪失了感恩之心。

二、父母經常說「麻煩您了」

在和他人的相處過程中,我們有時候需要主動去尋求他人的幫助,還有時候會由於自己的失誤給他人造成不便。如果父母能夠讓孩子看見,面對這種情況,應該主動對別人道一聲抱歉,那孩子也會從小知道,自己的行為可能會影響到他人,這樣孩子不會那麼以自我為中心。

父母經常把這4句話掛嘴邊,教出來的孩子,有教養!你說過幾句?

如果是更嚴重的錯誤,父母也要讓孩子看見,自己是如何更鄭重的跟別人說對不起,以及如何盡力去彌補損失,這樣才能教會孩子如何勇於承擔責任。

三、父母經常說「你覺得怎麼樣」

有時候我們和他人會發生協作,這時候父母用這樣一句話,就能教給孩子,什麼叫做尊重他人的意見。

即使是對待孩子,父母也要經常說這句話,聽聽孩子自己的想法,讓孩子學會尊重別人的第一步,就是讓他自己得到尊重。

四、父母經常說「路上小心點」

對別人一句適度的關心,會讓人和人之間的關係更加溫暖,父母經常在家裡的客人走的時候,說上一句路上小心,能給孩子一個很好的示範,讓他學會主動去關心別人。

父母經常把這4句話掛嘴邊,教出來的孩子,有教養!你說過幾句?

記得《爸爸去哪兒》中有個環節是部分爸爸們帶孩子做農活、部分爸爸們帶孩子學做樂器,山雞哥帶著Jasper學做布衣族的樂器。在老匠人的幫助下,樂器快要完工了。詼諧的山雞哥故意逗Jasper需要錢才可以買下樂器帶走,要兒子想辦法借錢。可憐的Jasper借了一圈也沒借著,坑娃的老爸在一旁正樂呢,沒想到一個老爺爺掏錢給了Jasper...陳小春一見玩笑開大了,趕緊讓兒子不要拿,結果Jasper可能是考慮要完成任務帶走樂器,伸手接過了老爺爺的錢。山雞哥見狀只得讓兒子還錢,「爺爺是老人」,「把錢快還給爺爺「,"我不用了, 謝謝」, 「兩隻手」。

這個小細節,當時就震撼到我。脾氣急躁愛「發火」的陳小春,在教育孩子的細節上如此注意,難怪Jasper收粉無數,這樣懂禮貌的孩子哪個爸媽不想要?那爸媽們要怎樣做才能讓孩子也像Jasper一樣禮貌招人愛呢?

父母經常把這4句話掛嘴邊,教出來的孩子,有教養!你說過幾句?

父母是孩子的標杆,孩子是父母的鏡子,孩子的很多行為都是在模仿自己的爸爸媽媽,所以看看孩子成長成什麼樣,就能知道父母自己是什麼樣。

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影響孩子,而不單單是你用語言要求孩子做到那麼簡單。在生活中,如果爸媽要求孩子的那些都能自己做到,那才能夠做到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