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強東醜聞,揭開京東最後一塊遮羞布

2018年8月31日,劉強東因涉及一級性犯罪在美國明尼蘇達州被捕。半個月內,劉強東醜聞事件接連衝頂各大平臺熱搜,京東股價在事情發酵期間累計跌近16%,市值蒸發超過72億美元。

外界好奇“去劉強東化”的京東,還能否守住JTMD(京東、今日頭條、美團、滴滴)“四小龍”的地位,京東官方倒是很從容:“劉強東將繼續領導公司,該事件並未影響京東的正常運營。

劉強東醜聞,揭開京東最後一塊遮羞布

12月22日凌晨,美國檢方稱案件存在嚴重的證據問題,決定不予起訴,喧囂三個多月的明尼蘇達事件暫時告一段落,京東估價也“回血”10%。

兩天後,京東的股價再次暴跌,跌幅超過6%,一度逼近發行價。明尼蘇達事件一出,京東市值被蒸發至333億美元,事件平息後,京東的市值繼續暴跌,目前市值僅為280億美元。

因此,京東市值蒸發和股價暴跌的“天災”,不僅僅是因為明尼蘇達事件的“人禍”,在劉強東醜聞事件被曝光前,京東就已經“岌岌可危”了。

市場在“拋棄”京東

據京東披露的財報顯示,京東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的淨利潤已經出現下滑,第三季度活躍用戶數首次出現下降,少了800萬人。京東的營業總額增速首次低於30%。

資本在“拋棄”京東

2018年上半年,劉強東臺前幕後的“好兄弟”高瓴資本,一個季度內減持京東6億美元股票,倒戈京東“死對頭”阿里。環球老虎、富達和摩根大通等機構,包括劉強東自己,都在減持京東股票。

劉強東醜聞,揭開京東最後一塊遮羞布

後輩在“拋棄”京東

拼多多的月成交額已超過京東,市值與京東僅差26億美元。

網易嚴選依靠精品電商的招牌和消費升級的紅利,招攬了一批“背棄”京東的中高端人群。

蘇寧“小弟”反超京東“大哥”,不僅高速增長,而且盈利金額十分可觀。

曾經半條腿邁入BAT大門的京東,不但市值早已被美團和小米反超,甚至連增速和盈利上都不斷被後輩們超越,尷尬不已。

干將在“拋棄”京東

原京東商城COO李永和,2016年5月離任京東,轉至阿里麾下,花名老鼎,11月26日被提拔為天貓超市事業群總裁,直接向阿里CEO張勇彙報。

原京東物流首席規劃師侯毅,曾想內部創業並將商業模式告訴劉強東,卻被拒絕。2015年初應張勇之邀加入阿里,當年的創業夢成為如今的網紅“盒馬鮮生”。侯毅也成為了阿里集團副總裁、盒馬CEO。

劉強東醜聞,揭開京東最後一塊遮羞布

原京東集團高級副總裁熊青雲,2017年離任京東,出任小鵬汽車CMO(首席營銷官)。

原京東商城CEO沈皓瑜,2017年加盟“好兄弟”高瓴資本。

……

京東似乎成為互聯網公司培養高管和CEO的“黃埔軍校”。

一直“長不大”的京東,最大的硬傷就是劉強東

劉強東的“霸權專制”,從明尼蘇達事件便可窺一斑。劉強東陷入醜聞時,京東一度無法正常運轉。主要原因是,劉強東擁有近80%投票權和15.5%股權,對公司治理擁有絕對主動權,上至京東發展方向,下至高管電話會議、IT系統的穩定。

京東的董事成員只有五名,僅為其他公司人數的一半。京東董事會章程規定,如果劉強東不在場,董事會不得舉行正式會議,除非是劉強東自己迴避;“任何未經劉強東意願的限制”都不應成為這條規則的例外,除非劉強東精神或身體永久喪失能力。

對於自己的強勢,劉強東解釋道“對於資本,我只有一個底線,就是控制權。我永遠要控制股東會,永遠控制董事會。”

劉強東醜聞,揭開京東最後一塊遮羞布

劉強東也曾嘗試放權,但京東早已患上“嚴重依賴劉強東症”

劉強東這邊赴美深造,京東那邊開始“亂套”。大小事議而不決,效率低下,股價觸底、跌破上市開盤價,大批高管離職倒戈。2016年,劉強東高調回歸、鐵腕管理,但如今看來,大刀闊斧地改革似乎都成了軟肋。

劉強東醜聞,揭開京東最後一塊遮羞布

一、京東物流,對標順豐,主打“次日達、極速達”,一度需要不斷擴增倉儲面積來滿足物流的高速。但如今倉儲面積的增速已經大幅放緩,從二季度末平均每月27萬平米,降至平均每月10萬平米。激情褪去後,京東物流的速度優勢日漸弱化,反觀善於整合資源的阿里菜鳥,一直是窮追不捨,大有趕超京東之勢。

劉強東醜聞,揭開京東最後一塊遮羞布

二、京東7 Fresh,對標盒馬鮮生,主打“生鮮+餐飲”,進軍精選超市時,立下2018年要覆蓋全北京的小目標,投入生鮮事業部的全部資源,但目前為止,也僅開了3家店而已。

劉強東醜聞,揭開京東最後一塊遮羞布

三、京東拼購業務部,對標拼多多,主打“低價不低質”,但走“農村包圍城市”路線的拼多多,已經從五環外圍攻至二環內,京東能分走的“蛋糕”越來越少,儘管京東2014年下半年就已經提出砍價和裂變紅包的玩法。

劉強東醜聞,揭開京東最後一塊遮羞布

四、京東便利店,對標7-11,翻牌收編夫妻店,劉強東聲稱要日開千家,並宣佈“百萬京東便利店計劃”,但便利店模式卻飽受店主詬病,頻頻爆出關店傳聞,京東至今未公佈京東便利店的具體數據。

劉強東醜聞,揭開京東最後一塊遮羞布

五、京東小程序,“雪藏”四年後終於出鞘,但其他小程序電商平臺的江湖格局,已經在小程序問世的兩年間奠定了堅定的基礎。想紮根小程序市場,京東或許只能搶點兒餘糧了。

劉強東醜聞,揭開京東最後一塊遮羞布

六、京東數科,京東金融2.0版,聲稱要“去金融化”,主打數字科技+實體產業,比如早已玩膩的“智慧城市”和智能養豬,不過,相比能親眼看到“在風口上飛翔的豬”,我還是更希望京東把心思放在業務增長上,畢竟阿里的螞蟻金服和騰訊金融已經吹響上市的號角了。

明尼蘇達事件,讓劉強東缺席了2018年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世界互聯網大會、改革開放40年百名傑出民營企業家的評選,但並不是重創京東的“元兇”。連續虧損十一年、一年內股價縮水超過50%的京東,面對十面埋伏的圍攻,是時候好好反思一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