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地茅臺——珍酒


茅臺鎮是醬酒的發源地,而茅臺酒對醬酒的發揚光大有著極大的功勞,翻看醬酒歷史,現在的很多醬酒廠其釀酒工藝都師從茅臺。珍酒便是一個典型例子,其“異地茅臺”的稱號便是最好的佐證。

異地茅臺——珍酒


貴州珍酒廠位於遵義市北郊龍壙村,酒廠始建於1974年10月,酒廠的建立,肩負著擴大茅臺酒產能的任務。因為在當時,茅臺酒一直供不應求,70年代初,周總理曾有“茅臺酒生產要發展”的指示,但因茅臺鎮的地域條件限制,大規模擴建有困難,於是作罷。也正是因為如此,1974年8月,中科院科技辦和輕工部科技司根據周總理的意見,委託貴州省科委和省輕工業廳組織茅臺酒異地生產試驗,期望能在另一個地方釀造茅臺酒,並擴大其產能。

異地茅臺——珍酒


對於這一次異地試驗,相關職能部門都很重視,他們邀請了原茅臺酒廠廠長鄭光先主持,並從茅臺酒廠挖走了不少工人和技術人員。在異地試驗廠的建設中,試驗廠的窖泥都是從茅臺酒廠挖過來的,試驗人員甚至從茅臺酒廠帶了不少灰塵,畢竟茅臺酒廠的灰塵裡面也有釀酒微生物。在試驗酒的釀造過程中,試驗人員完全按照茅臺酒的工藝釀酒,從選糧、制曲,再到發酵、蒸餾、貯存、勾調都運用了茅臺酒的工藝。從某一方面,異地試驗的酒,除了釀造環境以外,其他完全按照茅臺酒的工藝在執行。

異地茅臺——珍酒


這一次異地試驗,在酒圈內影響較大,試驗出來的酒,許多白酒專家都參與了測評,測評的結果是“基本具有茅臺風格,接近市售茅臺酒的質量水平”。對於這一個測評結果,到現在卻引起了一些爭議。一些人認為,茅臺工藝離開茅臺鎮便釀不出茅臺酒,珍酒便是一個典型例子。對此個人覺得嘗試一下當時的酒應該更能理解專家們的解讀。

異地茅臺——珍酒


然而最早的異地茅臺試驗酒已無法弄到,即便是早期的“茅藝酒”也不太好弄,不過我還是很幸運,弄到了一瓶1991年產的珍酒。說到珍酒,其實就是茅臺異地試驗的酒,其名是1985年國家領導人方毅在品鑑此酒後題詞“酒中珍品”而來的。91年珍酒相比後期的珍酒更像茅的風格,畢竟後來的珍酒也結合了自己的釀造環境進行了一些工藝上的改進。

倒酒聞香,此酒香氣屬於典型的茅系醬香風格,香氣偏幽雅,是醬香、焦香、糊香、芝麻香、陳香、曲香的複合氣息,入口品鑑,此酒入口醇厚,帶點甜味、酸味和甘苦味,酒體細膩,入口香氣豐富,中後段香氣偏柔雅,尾段幽雅的回味略微不夠。空杯留香上,此酒空杯香焦香突出,欠缺豐富和幽雅感。

異地茅臺——珍酒


整體上,此酒的典型的茅系風格酒,路數與現在的茅臺不同,此路數更像傳統茅臺產區醬酒。不過相比那些酒,此酒尾段缺乏幽雅感、細膩感,酒體酸味偏大。聞香像茅,口感前中段像茅,後段表現不太像茅。

個人覺得,異地茅臺試驗並沒有完全複製出茅臺,只是釀造出了一款像茅臺的醬酒,當然這並不意味著試驗的失敗,畢竟這也是一款不錯的醬酒。後來的珍酒,結合酒廠的小環境,在釀酒工藝上進行了一些調整,也釀造出了獨具特色的醬香酒,改制之前的年份珍酒,便是這種風格醬酒的代表。對於這一次異地試驗,揭示了醬酒釀造的一個特點:醬酒釀造受環境氣候的影響大,不同的小環境釀造出來的醬酒都會有不同的特點,離開這個小環境要想複製這種風格,理論上是不可能的。

最後,對於這次異地茅臺試驗,作為酒友的您怎麼看,歡迎大家在留言區留言,我們一同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