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日,读到这篇文章胜颂万遍《金刚经》

关于腊八粥比较靠谱的说法

此日,读到这篇文章胜颂万遍《金刚经》

大约据今两千六百年前的古代印度地区,有个释迦族人建立的王国,称为:迦毗罗卫国,这个国家有个王子叫乔达摩悉达多的,苦于部族羸弱,想寻求一种办法让辖下百姓都认可追随,以巩固自己家族的统治地位,当时的印度,在重解脱的宗教风气下,对哲学和思想的追求相当普遍。出现以不同形式出家的沙门,其中有一种比较流行的办法就是深居于森林茂密之处进行沉思。

据说当年的乔达摩悉达多就是选择了静修这一条路,他得道之前经过了六年的苦修苦行,乃至日食一麻一麦,渐渐身体变得极度瘦弱。

直到有一天,饥渴交迫之间,神情恍惚,种种过往涌上心头,终于感觉到:世间的人们追逐物欲,忱迷于声色犬马之中,过份享乐,固然无法达到解脱;而一味的执着于苦行,只是使肉体上受苦,也是徒增对于身的执著,也是没有办法证悟的;只有舍弃苦乐二边,才能进趋大彻大悟的菩提大道。于是,这位王子决定重新调整修行的方法,从苦行的座位上站起,走下附近一个叫尼连的河,痛痛快快的在清水河里洗了个干干净净。

此日,读到这篇文章胜颂万遍《金刚经》

尼连河边有两名牧牛女子,一名难陀,一名波罗,平常乔达摩悉达多的虔诚苦修,二人一直看在眼里,对他的作为也是非常感动敬佩。这时见乔达摩悉达多已愿受愿,连忙选择肥壮的母牛,在河里洗刷干净,然后挤取乳汁,蒸成乳糜,盛了个满碗,捧到他面前,礼拜奉献。

释迦牟尼接受了供养,发愿说:“今食饮食,得充气力,以保留智慧年寿,为度众生。”遂即服食。自此,释迦牟尼每日皆受牧女供献乳糜。一月之后,体力强健,已回复了昔日的壮实,他又去尼连河中沐浴洗衣,更觉得遍体清凉,光彩焕发。

洗干净自己之后,他自我感觉很棒,思维清明、容光焕发,他接下来到了一个现在叫菩提伽耶的地方,在一株高大茂郁的无花果树下,树下放一个蒲团,然后坐其上思惟,发下誓愿:“我如果不圆成正等正觉的佛果,宁可碎此身,终不起此座!”

此日,读到这篇文章胜颂万遍《金刚经》

如此,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趺坐四十八天,时至腊月初七日。这天晚上,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乔达摩悉达多默坐蒲团上,克服种种心魔,遍观十方无量世界和过去世、现世、未来一切事情,洞见三界因果。腊月初八日凌晨,当第一颗明星出现在天上时,他豁然大悟,得无上大道,成为圆满正等正觉的佛陀——世称释迦牟尼,直译就是:释迦族的圣人。

此日,读到这篇文章胜颂万遍《金刚经》

从此,腊月初八,本师释迦牟尼佛的成道之日,便成为佛教的一个盛大、隆重的纪念日,后来佛教传入我国后,各地兴建寺院,煮粥敬佛的活动也随之盛行起来,尤其是到了腊月初八,祭祀释迦牟尼修行成道之日,各寺院都要举行诵经,并效仿牧女在佛成道前献一种“乳糜”之物的传说程式,煮粥敬佛。这便是腊八粥的来历。

而腊八节则融合了我国传统文化的风俗,寄托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