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安:“新農人”的現狀與建議——漫談“新農人”的起源、現狀與未來(二)

魏延安:“新农人”的现状与建议——漫谈“新农人”的起源、现状与未来(二)

魏延安:“新农人”的现状与建议——漫谈“新农人”的起源、现状与未来(二)

“新農人”的特點、現狀與面臨困難

不管來自何方,不管具體從事什麼領域,各類“新農人”有著一些共同的特點:

一是具有新思維,探索新常態下的新農業,把安全、可持續作為最重要的追求目標;

二是展示新形象,不再把當農民作為一個受歧視的職業,而是甘願為此付出,為自己從事的事業而自豪;

三是運用新載體,左手新媒體,右手玩電商,站在時代的颱風口上,許多人是網絡紅人、電商達人,根據農業農村部的通報,農村“雙創”人員80%以上運用著互聯網工具;

四是做出新示範,給農民帶來新思維、新理念、新方法、新技術、新載體、新平臺、新出路,特別是在農業產後環節,共享、眾籌、預售、領養、文創等農業創新領域,都有“新農人”積極探索的身影。

當前“新農人”運動正表現出更加蓬勃發展的態勢:

一是從業規模越發龐大。如果將整個農村電商的從業人員均納入計算,則2017年農村電商的網店數已達985萬家,從業達到2800萬人。如果按農業農村部近年公佈數據,則每年以50萬人左右的速度在遞增。

二是從業領域越發寬廣。從最初的直接從事農業到發展農產品電商再到現在的鄉村旅遊、休閒農業、三產融合,都是“新農人”開疆拓土的領域;現代農業服務業受到越來越多“新農人”的重視,特別是在智能種養、無人機等新型社會化服務和農村生活在線化等領域,生機勃勃。

三是行業聯繫越發緊密。各地的“新農人”聯合會、農人會等組織如雨後春筍般產生,也出現了一些知名的領袖式人物,如“新農人”聯合會的創始人畢惠芳、農人會的創始人勤勞農哥李芳華、新農堂堂主鍾文彬等。雖然“新農人”的組織還不夠規範化,但已初步發揮了聯繫服務的積極作用,成為良好的交流平臺。

當前“新農人”面臨的主要困難:

一是對農業農村深度瞭解不夠。有的農業常識匱乏,經營效率與質量不高,甚至做出違背自然規律的事;有的不會與農民打交道,難以融入農村社會,處於孤立無援狀態;有的缺乏對自然的敬畏,盲目進行創新,投入過大而效果了了。

二是專業化程度還不高。面對跨界融合創新的新使命,雖然也努力學會了電商、微商、新媒體、市場營銷等,努力打通經濟學、社會學和生態學相關的領域,但學習力度不夠,難免面面俱到,顧此失彼,經營慘淡,出現巨大的心理落差。

三是心態不夠成熟。成名要早,出名要快,這對於做農業而言是極其有害的。因為農業天生就是自然的,不緊不慢。但這些年來,一些“新農人”還是違背農業的天性而異想天開,急功近利,但無一例外都失敗了。還有一些頻繁“換頻道”,最終往往“十年一覺揚州夢”。

四是普遍缺乏有效的協作。由於主觀、客觀的原因,往往一人身兼多個角色,小而全,在沒有足夠實力的基礎上做起了全產業鏈,既增加了同業競爭,又帶來運營效率不高的現實問題,亟待轉變思維。

魏延安:“新农人”的现状与建议——漫谈“新农人”的起源、现状与未来(二)

對“新農人”運動趨勢的判斷與建議

展望未來,“新農人”運動會隨著鄉村振興時代的到來而進一步發展壯大,在從業主體上,會有更多的城市知識青年主動來到農村,為“新農人”運動帶來新的氣象;在從業領域上,大力開發農業多種功能,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完善利益鏈,發展鄉村共享經濟、創意農業、特色文化產業等方面成為熱點;在發展形態上,會出現要素的整合、分工的調整、角色的轉換,逐漸形成一個良性的農村創新創業生態圈。

在不遠的將來,在服務“三農”的大領域中,一定有很多好的創業機會,成長起一批農業創新型企業和人才。如何做好一個鄉村振興時代的“新農人”,我有四點建議:

01

一是務實而作。把握好理想與現實的關係,既要有長遠的方向,也要有當下的小目標,不能像夸父一樣,倒在逐日的飢渴的路上。可以說,活著是許多“新農人”的第一要義,而尊重經濟學與社會學規律是“新農人”的基本準則。如果有機會,我建議大家讀一下《一根蘿蔔的革命》,看看公益如何與經濟結合去做大農業。把握好創新性與專業性的關係,不是所有的新東西都可以在農業上應用,特別是工業化的思維,要更多地遵守農業規律。

02

二是跨界融合。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農業的多功能性空前延伸,農業與文化、與旅遊、與教育等產業深度融合,“新農人”應該學會跨界融合的思維。以當前最為熱門的“互聯網+農業”為例,在三個層面積極融合,一個是互聯網技術深刻運用的智能農業模式,第二個是互聯網營銷綜合運用的電商模式,第三個是互聯網與農業深度融合的產業鏈模式,呈現梯次推進的狀態。方興未艾的各種新型產銷銜接方式,如眾籌、預售、領養、定製等,基本是依託互聯網開展的,正是“新農人”的用武之地。

03

三是善於合作。這個時代留給單打獨鬥者的創業機會正在減小,一個“新農人”的崛起,往往是一個團隊集體成長的過程。想讓自己的事業長久,還是選幾個志同道合的夥伴吧。就像農產品電商,沒有專業人士,那些臨時組合的“父子兵”“夫妻店”“兄弟連”“女人幫”也正在演繹著奇蹟,因為這也是天然的互補性團隊。現代農業的供應鏈、產業鏈、價值鏈正在加速成形,每個“新農人”都不可避免地成為其中的一份子,不同的“新農人”之間要聯合、“新農人”與農村經營主體要聯合、“新農人”與其他關聯行業要聯合,到最後每個人都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

04

四是尊重農民。新時代的返鄉下鄉創業,絕對不是替代農民,農民可以幹、願意幹的事情還是要交給農民,“新農人”要避免與農民同質競爭,更多在生產性服務業和供應鏈、產業鏈、價值鏈上尋找農民幹不了、幹不好的領域。一個可以參考的數據是,美國只有200多萬農民,但農業服務業卻有1500萬人在從業,顯然農業的產前、產中、產後相關領域還有大量的機會可以挖掘。應該尊重農村的實際和農民主體地位,可以示範引導他們,也可以與他們合作,甚至可以用事實教育他們,但卻不宜生硬地排斥他們,某種程度上與農民的關係決定著“新農人”事業的興衰。

再沒有比農業還古老卻永恆的行業了,不管未來如何變化,總會有辛勤的腳印留在綠色的大地上,還有“新農人”們徜徉在田園牧歌中的身影,我為他們祝福。

(寫於二〇一八年十二月一日至二日)

(本文圖片均選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