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懷不慶梆子」

懷梆的大眾化

懷梆的大眾化表現在通俗易懂,人人都喜好。懷梆在懷慶府地區流行甚廣,差不多近一半的村莊都有懷梆戲,它是一種群眾自發的娛樂組織。上世紀40年代以前,農村幾乎村村建立了“同樂會”,在農事消閒的時候聚在一起,玩唱作樂。後來這同樂會就演變成“梆子會”和“梆戲班子”,每逢過大年的時候,或地活閒了,農村就要搭臺唱戲,一唱就是十天半月。

漫談“懷不慶梆子”

多數是本村人在本村唱戲,有時候由幾個村在一塊搭臺唱對戲。哪家看戲的人多,哪家就贏了,哪家看戲的人少,哪家就輸了。因此,有些戲班子到處邀請名角來助唱。民國年間,泗溝同樂會領了一班子人到外村唱對戲,本來他們村有個好演員,在舞臺上很出臺。

漫談“懷不慶梆子”

偏偏開戲那天,這個演員他父親死了,在家守靈不能出演,唱三天戲連輸了兩天,再有一天就敗下來了。老闆心中著急,親自到靈前弔孝,一邊哭一邊說:戲輸了,戲輸了!”那個演員陪哭說:“馬上就去,馬上就去…”老闆前門走,演員後門趕去。他登上舞臺只喊了兩聲,人群就嘩嘩走過來,一下子把戲贏了。

漫談“懷不慶梆子”

這些演員演戲為了取樂,從不計較報酬,有時候還陪工夫、貼錢。李封有個梆子迷,外號叫“雞蛋清”,他愛好梆戲,愛演丫環,因為戲藝不高,沒人請他。他自備衣服、首飾到各地打炮唱戲,他還買了兩個汽燈,只要誰家叫他唱一場丫環,用汽燈不要錢,還把汽燈收拾得特別亮。

漫談“懷不慶梆子”

1949年10月,為了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在博愛城內廣場,唱了四臺大戲,一臺京劇,一臺二夾弦,兩臺懷梆。鄔慶村有個老藝人,名喚銀,聽說以後,從幾十裡趕來唱戲。為了唱好一齣戲,累得滿頭大汗。他年近古稀,唱起戲來渾身是勁,不知從哪裡來的力量。有人問他,你這麼大了,怎麼唱得這麼有精神!”宋良銀笑著說:“我愛梆子戲,唱一輩子了。過去家裡窮,省吃儉用唱戲,如今新中國成立了,俺也翻身了,能沒精神嗎?俺是不服老!

漫談“懷不慶梆子”

”他說的句句是心裡話,一個老藝人,在舊社會里經歷了多少風風雨雨,別人瞧不起,說他們是窮戲子,前清時候,還規定唱戲的人,三輩不能入考場。如今時代不同了,他的心情也不同,就產生無比的力量!懷慶梆子是一種大眾戲,男女老少都很喜歡。在他們當中有許多“梆子迷”,而且迷到令人不可相信的程度。據說,20世紀30年代,沁陽南莊有個梆子會,內有四個名角,叫老鱉、鋼釘、白喜、五星。老鱉唱黑頭、鋼釘唱鬚生、白喜唱小生、五星唱花旦。一次,他們到野槐樹廟演出,周圍村的人早就把戲臺下擠得滿滿的

漫談“懷不慶梆子”

。有個女戲迷,白天在家招待親戚,不能去看戲,晚上早點吃了飯就往戲臺下跑。她臨走時怕孩子丟家不放心,到床上撈了個東西包起來就走。到了戲臺下,想喂孩子吃奶,打開包單一看,原來是個北瓜,她想自己在北瓜地摔了一跌,把孩子掉到北瓜地了。到了北瓜地沒找到孩子,見有個枕頭,她拾起枕頭往家跑,到了家裡,孩子還在床上乎乎睡大覺哩!還有一個人,看完夜戲回家,他一邊走一邊想著戲裡的情景,想戲中演員。

漫談“懷不慶梆子”

他走到賣丸子的攤前,想吃碗丸子再回去。賣丸子問他要點什麼?他脫口說:“來一碗五星…·"賣丸子笑了,他才迷過來。這些有趣的故事,說明懷梆在人們的心目中的影響和位置。還有些年輕人為了學懷梆,跑幾十裡去拜師學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