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寧市川劇團編排的小品《扶貧書記》火了,傳遞扶貧正能量!

遂宁市川剧团编排的小品《扶贫书记》火了,传递扶贫正能量!

近日,由遂寧市川劇團編排的小品《扶貧書記》著實火了一把。全市文化扶貧,送戲下鄉活動每走進一個貧困村,村民們看了演員的精彩演出,都稱這個故事就是講的他們身邊的扶貧故事。該小品緊扣脫貧攻堅脈搏,接地氣的對脫貧攻堅工作生動再現,讓群眾在娛樂的同時,瞭解政策、理解政策、落實政策,有效激發貧困戶脫貧致富的信心和決心。

遂宁市川剧团编排的小品《扶贫书记》火了,传递扶贫正能量!

方言小品展現的扶貧故事

據遂寧市川劇團業務副團長徐旭介紹,方言小品《扶貧書記》熱情謳歌黨的幹部紮根基層,全面踐行黨的基層扶貧戰略。全劇通過被幫扶對象扶一把和第三者李大嫂的風趣對白以及駐村第一書記的女兒來到鄉下,探望媽媽的感人故事來具體描寫人物內心情感,更接近廣大觀眾的真實生活,是一出充滿正能量的輕喜劇。

徐旭介紹說,在這部小品裡,駐村的第一書記根本沒有出面,卻通過他人之口將第一書記為其所幫扶的貧困村辦的實事,給村裡帶來的巨大改變進行講述,以村民的實際感受切入,更具有說服力。

“這部小品是我們今年夏天開始編排,劇本是借用的兄弟團的劇本,進行二度創作。”徐旭介紹說。雖然《扶貧書記》是一部方言小品,當中也不乏戲劇的影子,比如裡面採用了一些戲劇的套子,在“樹苗風波”裡就加入了戲劇的蹬戲。

遂宁市川剧团编排的小品《扶贫书记》火了,传递扶贫正能量!

演員:仔細揣摩角色

方言小品《扶貧書記》裡的村民李大嫂由遂寧市青年川劇演員冉茂莉扮演。冉茂莉說,小品裡的角色是一個心直口快,比較潑辣的軍嫂,因為平素裡她也是一個心直口快的人,這一點和小品裡的李大嫂比較相像,所以便安排她演這個角色。

“鄉村一派新氣象,脫貧致富奔小康,精準扶貧第一書記就住在我家。這個女子真是了不起,能幹咯,為了脫貧四處奔波,找資金找貸款,鄉村公路修到了各村各戶,還修起了養雞場,養豬場,建了七八個蔬菜大棚,水果基地,對貧困戶關愛有佳,問寒問暖,送錢送物。不到兩年,我們這個有名的貧困村。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村民們都誇她是黨的好書記,真是巾幗不讓鬚眉喲。”開場通過李大嫂的一番獨白,展現了駐村第一書記給貧困村帶來的巨大改變,借李大嫂之口表達出村民對這些變化的欣喜。

隨後,被幫扶對象扶一把登臺,到李大嫂家稱要找第一書記。因為扶一把好吃懶做,經常來找第一書記要錢要物,李大嫂便出言斥責了他:扶一把,你各人也懂點事嘛,別個書記起早貪黑扶貧扶智,女兒生病住院都沒回去,就在我們村裡幫助村民......通過李大嫂與扶一把的對話再次展現第一書記的人物形象。

《扶貧書記》是一部方言小品,對於排慣了戲劇的川劇演員們是一個新的挑戰。為了排好這部小品,冉茂莉和團裡其它兩個演員仔細揣摩角色,包括人物的內心世界和每一句臺詞的語氣。

排演小品是一個二次創作的過程,在排練之初,演員們揣摩的臺詞語氣和導演想要的不一樣,在排練時,導演就一句一句給演員們校正。從每一句臺詞的語氣到每一個面部表情,導演和演員們都一一多次校正、練習,最後才將滿意的作品搬上舞臺,呈現給觀眾。

遂宁市川剧团编排的小品《扶贫书记》火了,传递扶贫正能量!

觀眾:演的是身邊人和事

從11月下旬開始進村進行慰問演出開始,方言小品《扶貧書記》已先後走入全市十多個貧困村、十來所學校,每到一處,觀眾都稱讚連連,稱是演的他們身邊的故事。

在經開區聯升村,村民代建被演員們的精彩演出深深打動了。他說,他們村的扶貧書記也是起早貪黑在村上忙碌,村裡開展扶貧工作之後,村裡的面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感謝好政策。也感謝為村裡脫貧付出的每一個人。”

12月10日,遂寧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主辦,遂寧市文化館、遂寧市川劇團承辦,以“我們的中國夢 文化進萬家”為主題的文化扶貧,送戲下鄉活動,走進大英縣玉峰鎮斗笠村。在演出中,川劇、變臉、四川清音、方言小品,演員們精心編排的經典曲目輪番上演,贏得群眾陣陣掌聲,方言小品《扶貧書記》更是獲得觀眾的好評如潮。村民劉大明說:“這部小品感覺就是講的我們身邊的扶貧故事,小品裡的人物將我們的感受都說了出來。通過扶貧之後,我們村的面貌確實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第一書記到我們村幫我們幹了許多事,不僅扶貧,還扶智。有了他們,我們這些貧困村摘掉貧困帽是早晚的事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