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李湘平:爭當經濟社會發展的“急先鋒”

全国人大代表李湘平:争当经济社会发展的“急先锋”

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煉油化工協會會長、東明石化集團董事局主席兼總裁李湘平

3月7日下午,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山東代表團分組審議政府工作報告小組討論上,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煉油化工協會會長李湘平出席並做了發言,分析了當下山東省煉油企業運行和發展情況並提出自己的建議。

2016年是我國“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在全球經濟不景氣的大背景下,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不凡的成績,走出了一條改革、發展、創新的“不尋常”路。李湘平認為,近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以及各級黨委、政府一手抓經濟運行,一手全面深化改革的前提下,持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到了決定性作用,山東省地煉企業實踐了中央的要求,取得了相應成果,地煉企業經濟指標大幅上揚,去產能取得重大突破,在全省外貿進出口增幅領先全國水平的情況下,大宗商品進口量值齊增,拉動山東省進口總值增長,山東地方民營煉化企業發揮了主力軍作用,進出口貿易形勢大好。

李湘平講道,東明石化作為全國最大的地方民營煉油企業和菏澤市的龍頭骨幹企業,也取得了快速健康發展,2016年,東明石化與山東地煉企業一起,緊緊圍繞各級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和工作部署,以無比的責任心和強烈的使命感,爭當經濟社會發展的“急先鋒”。

全國煉油企業去產能、降成本的“急先鋒”

全省地煉企業已經淘汰落後裝置66套、產能6052萬噸;其中,東明石化淘汰落後產能550萬噸(其中異地淘汰200萬噸)。中國(獨立煉廠)石油採購聯盟2016年上半年原油採購進口價格低於全國平均水平16.7%,減少了國家外匯支出,增加了企業經濟效益。

轉型升級的“急先鋒”

煉化企業是傳統產業,但任何產業中都有不斷日益發展的高新技術。我們積極貫徹“創新”發展理念,通過技術創新、技術引進和技術改造,淘汰落後產能,加快轉型升級步伐,全省地煉企業油品質量全部達到國Ⅴ標準,部分企業油品質量已達到京Ⅵ標準,實現了北京市場直供。東明石化也提前一年時間實現了國Ⅴ汽柴油產品的生產和銷售,在推動中國經濟發展進入質量時代率先做出了貢獻。

社會貢獻的“急先鋒”

2016年,地煉企業拉動全省進口總值增長11.8個百分點,原油加工量創歷史紀錄,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925億元、利稅318億元、利潤138億元,分別較上年增長了21.7%、79.1%、60%。其中,14家獲得進口原油資質的地煉民營企業,實現銷售收入3181.5億元、利稅232.4億元,分別佔全省地煉企業的64.6%、73.15%。企業遵章守紀,照章納稅,拉動地方稅收大幅增長,成為山東稅收增長的主要支撐和亮點。

環境保護的“急先鋒”

我們落實“綠色”發展理念,把“青山綠水也是金山銀山”融入到企業生產經營理念中,深入推進節能減排,生產優質產品,爭做環境友好型企業。

安全生產的“急先鋒”

在全國安全生產極其嚴峻的形勢下,山東省地煉企業加強安全生產責任意識、風險意識,強化安全生產應急演練和防控措施,包括東明石化均實現了“九無一控一減”安全生產目標,生產裝置均保持了長週期、滿負荷運行。

行業政策守護的“急先鋒”

自2015年國家放開原油進口政策後,地煉企業認真貫徹國家政策,增強自律意識,遵守行業規定,合理使用配額計劃指標。

就業安置的“急先鋒”

就業是民生之本,就業就是最大的民生,也是創造社會財富的根本。截止目前,38家山東地煉企業安置員工6.5萬人,每年新增就業2000人,為社會穩定做出了貢獻。

目前,東明石化每年有過1000萬噸加工量,近1000億元的營業額,過2000億元的現金流,過2000萬噸的物流,近萬人的直接就業,對菏澤市、東明縣的經濟社會和相關產業發展產生了較大帶動作用。李湘平講道,在聆聽了李總理的《報告》後,更加明確了發展方向,更加堅定了發展信心。下一步,東明石化與山東省地方民營煉油企業將珍惜當前良好的發展態勢,嚴格行業自律,遵規守紀,積極推動地方民營煉油企業的轉型升級和科學發展,為偉大“中國夢”的早日實現貢獻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