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人人争名夺利,然而老子却告诉我们,不争的人才有大智慧

老子哲学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那就是“不争”。《道德经》一书中经常会出现“不争”这两个字,如第八章说:“

利万物而不争”,第八十一章说:“为而不争”等。

有人认为,老子提倡不争,是叫人表面上不争,背地里却用尽手段去争夺,因为《道德经》第二十二章中说:“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老子真的是一个阴谋家吗?当然不是,因为上述这句话是老子经常使用的一种表达方式:正言若反。

这个世界人人争名夺利,然而老子却告诉我们,不争的人才有大智慧

那么老子为什么认为“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呢?这要从一种常见的物质——水说起。

在上一篇文章中,居士我说过,道是万物的自然本性,所以老子常常从客观事物的本性中去求道。老子注意到水这种物质非常有趣,它非常柔弱,却又能胜过一切坚硬的事物,可以说是无坚不摧了。《道德经》第七十八章说: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天下没有什么比水更柔弱了,它没有固定的形状,注入什么容器就呈现出什么样子。然而水虽然柔弱,却没有敌手。哪怕再锋利的刀都无法切断水流,所谓“抽刀断水水更流”。相反,柔弱的水却可以战胜坚硬的东西。大家都知道一个成语:水滴石穿,水不停的滴下来,可以将坚硬的石头滴穿。而水如果汇集到一起,形成洪流,将会浩浩荡荡摧枯拉朽,没有什么可以抵御它的威力。

这个世界人人争名夺利,然而老子却告诉我们,不争的人才有大智慧

水尽管柔弱,却无比坚韧。老子注意到了这一现象,因此他认为,在水的本性中体现了道,体现了最高的美德。《道德经》第八章说:

上善如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也就是说,具有最高美德的人就像水一样。水滋养万物却不争名争利,总是流向低处,甘于居卑处下,水的这种特性与道是相近的。正因为水柔弱不争,所以没有什么东西能战胜水。

因此老子特别重视“不争”,不争的人就像水一样,尽管柔弱,尽管居于卑下之地,却胜过所有刚强之人。这就是“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的道理。居士我想起以前看过的一则新闻,一个拾荒卖破烂的老人,靠卖破烂的收入供养了很多贫困儿童上学读书。这位老人可谓是“利万物而不争”的典型了,他感动了全国人民,成为所有人的道德楷模,正说明了“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的道德。

这个世界人人争名夺利,然而老子却告诉我们,不争的人才有大智慧

那么老子所推崇、提倡的“不争”,具体是什么意思呢?居士我认为“不争”一词蕴含着两重含义:

第一,不争名争利

老子虽然总是提倡“不争”、“无为”,但他的哲学并不消极颓丧。老子并不是让人放弃一切努力遁入山林,而是认为应当无私的为人类而努力,“利万物”,却不将成果据为己有。

所以《道德经》第二章说: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不为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意思是圣人(具有最高美德的人,最理想的统治者)顺应万物的本性处理事情,辅助百姓自我成就。万物兴起时不加干涉,生养万物却不据为己有,作育万物却不夸耀自己的能力,事情办成了也不居功。正因为圣人不居功,所以他的功绩才不会泯灭。

可见老子认为,圣人主动成就大众的事业,功勋卓著。但是他们既不占有胜利果实,也不宣扬自己的功劳,可以说既不争利,也不争名,是“不争”的典范。

这个世界人人争名夺利,然而老子却告诉我们,不争的人才有大智慧

在圣人的统治下,百姓却感受不到圣人的存在,等等事情成功了,他们会说:“我们本来就是这样呀。”在老子看来这正是统治的最高境界。

不仅圣人自己不争名争利,还要让百姓们也不争名争利。因为在老子看来,这个时代之所以这么混乱,就是因为争夺名利的人太多了!

争是因为人们的贪欲,也是因为生活资料的不足。有一句俗话说:“穷山恶水出刁民”,当你饿了三天后,看到食物绝对会上去争抢。所以要在整个社会中消灭“争”,一方面要让人们生活富足安乐,一方面要去除人的贪欲。这是《道德经》第三章所说的: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老子在这里说的当然不是愚民政治,而是如何在社会中消除争端。

这个世界人人争名夺利,然而老子却告诉我们,不争的人才有大智慧

第二,不争论是非

《道德经》第二十二章说: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可见,这一章说的“不争”指的就是“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如果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不要自以为是”。

这个社会中,有很多人刚愎自用,固执己见,自以为是,也就是老子说的自见、自是、自伐、自矜。如果两个自以为是的人碰到一起,他们都认为自己是对的,谁也说服不了谁,最终就会产生纷争。

这个世界人人争名夺利,然而老子却告诉我们,不争的人才有大智慧

针对这种情况,老子提出“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可见老子所说的“不争”,不仅是指“不争夺利益”,同时也指“不争论是非”,也就是要虚怀若谷,不要固执己见。真正对社会有利的人,一定是那些埋头苦干的人,而不是整体夸夸其谈、争论不休的人。

老子认为,要让百姓不争论是非,统治者就不能崇尚贤人,即“不尚贤,使民不争”。为什么老子这么说呢?因为只要统治者不崇尚贤人,百姓就不会为了显示自己能耐而争论不休了。

这个世界人人争名夺利,然而老子却告诉我们,不争的人才有大智慧

我是梦露居士,为你解读国学经典。欢迎点击关注,阅读系列文章。

这个世界人人争名夺利,然而老子却告诉我们,不争的人才有大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