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娛樂平臺轉型加強內容輸出

泛娱乐平台转型加强内容输出

上週,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中國科學報社與字節跳動聯合發佈《知識的普惠——短視頻與知識傳播研究報告》,共同探討短視頻在助推知識普惠過程中發揮的作用和價值。記者觀察發現,進入2019年以來,快手、抖音等短視頻平臺紛紛加強深度內容建設;陌陌、酷狗等社交直播平臺,則優先對擁有中華傳統文化優勢的主播進行資源傾斜。

有業內人士指出,短視頻、直播等泛娛樂行業在經歷一兩年爆發式增長之後,近期有“倒春寒”態勢。隨著相關法律法規的完善,整個網絡平臺對“正能量”的需求明顯,各平臺向“有內涵”“有深度”的轉變已成行業大勢所趨。

短視頻平臺:愈發強調內容輸出

短視頻的興起,讓“知識普惠”有了新的渠道。上週,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中國科學報社與字節跳動聯合發佈《知識的普惠——短視頻與知識傳播研究報告》(下稱“報告”),共同探討短視頻在助推知識普惠過程中發揮的作用和價值。

清華大學前副校長謝維和指出,當下傳播知識要掌握新的傳播技術,特別是新的信息技術,要學會運用新的平臺,通過短視頻的方式去推動知識普惠,“希望知識界人士能通過以抖音為代表的短視頻平臺,在15秒到1分鐘的時長裡,以短小精悍而又圖文並茂的形式,讓用戶享受知識普惠所帶來的益處。”據抖音官方提供的資料顯示,截至2018年12月8日,抖音上粉絲過萬的知識類創作者近1.8萬個,累計發佈超過300萬知識類短視頻,累計播放量已超過3388億。

泛娱乐平台转型加强内容输出

在較早之前,另一熱門短視頻平臺快手與國資委新聞中心達成協議,國資委新聞中心和中央企業媒體聯盟通過建設“快手中央企業短視頻”素材庫、開展線上線下互動活動、交流共享經驗等方式,助力央企正能量傳播。快手方面的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該平臺反映央企風采的短視頻就超過了5000萬條。

直播平臺:積極推廣傳統文化

與短視頻平臺“知識型”作者爆發相比,直播行業則注重將資源傾斜到傳統文化傳播中。近年發力直播行業的陌陌正在積極推廣傳統文化傳播,陌陌平臺品牌負責人向記者介紹,目前平臺已通過直播共舉行傳統樂器專業表演數十場。2018年,陌陌邀請六大國家級院團的專業表演者駐場演出打造陌陌音樂季,讓全國各地的用戶在通過手機屏幕欣賞國寶級演奏家表演的同時,還能通過即時互動的方式獲得高雅藝術知識的普及。

此外,陌陌還聯合途夢教育、國學院網等推出“給鄉村孩子的最美傳統文化課”大型教育扶貧公益活動,通過直播技術為貧困地區的青少年帶去生動的傳統文化課內容,很多孩子第一次見到了琵琶,聽到了京劇,認識了崑曲、泥塑等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另外,上週“MOMO直播17驚喜夜”舉行,多名國學主播參與了當晚的演出。

泛娱乐平台转型加强内容输出

同樣開展直播業務的酷狗則重點打造傳統音樂復興計劃,旨在通過“互聯網+”邀請多位非遺大師走進直播間,通過直播這種強互動、新興的傳播方式,拉近傳統音樂與年輕人的距離。在2018年下半年,粵劇大師倪惠英就曾攜徒弟林穎施亮相酷狗直播“非遺大師課”,宣傳推廣粵劇文化。

觀點:泛娛樂進入轉型時刻

對於直播平臺和短視頻平臺紛紛在近期加強對內容質量的把控和引導,業內人士將其解讀為“泛娛樂創新”。社交網絡與自媒體研究院信海光認為,直播和短視頻雖然屬於不同範疇,但卻是時下熱門的泛娛樂應用,而它們近期的變化都有明顯共性——結合平臺自身優勢讓正能量內容得到有效傳播。信海光告訴記者,經歷了2017年到2018年的大爆發之後,泛娛樂平臺的實際增長是有所減慢的,“我們可以從第三方數據看到各平臺動輒上億的用戶,但大多平臺並沒有公佈近期用戶增長數,種種跡象看出泛娛樂行業已告別‘野蠻生長’,有觀察敏銳的平臺已經開始做新佈局。”

另一方面,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的完善也讓泛娛樂行業謹慎選擇發展方向。中國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網站1月9日公佈《網絡短視頻平臺管理規範》,要求開展短視頻服務的網絡平臺,應當遵守該規範。如:網絡短視頻平臺應當積極提高正面優質短視頻內容供給;網絡短視頻平臺實行節目內容先審後播制度。平臺上播出的所有短視頻均應經內容審核後方可播出,包括節目的標題、簡介、彈幕、評論等內容。

早在2018年4月,家長何女士曾向記者吐槽,稱兒子很喜歡看短視頻和直播,“經常一看就兩三個小時,我對此還比較反感。”然而上週何女士再次接受記者採訪時,稱對這些娛樂平臺的印象有所好轉。何女士發現這些平臺賣弄性感、低俗的內容明顯減少,而且兒子也會認真看裡面的科普知識,“如果網絡上多一些正能量內容,我還是會讓孩子適當上網。”對於此現象,多位接受記者採訪的業內人士表示,泛娛樂行業“投機取巧”獲得用戶的機會已經很少,主動傳播正能量並給予支持才是大勢所趨。

泛娱乐平台转型加强内容输出

播報當日票房、排片數據、檔期資訊、深度票房數據挖掘、電影產業觀點速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