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黔東南貴州畫個圓《六十五》遵義會議會址主樓


我們來到了遵義會議遺址地了,現在的大門就鄰近大街。

參觀遵義會議遺址是免費的,要拿本人身份證換取參觀票進入參觀。

遵義會議會址,位於貴州省遵義市紅花崗區老城紅旗路80號,老地名叫琵琶橋。會址原系國民黨二十五軍第二師師長柏輝章的私邸。圖為會議會址大門。

進入大門就是一個較大的廣場,廣場的對面是遵義會議遺址博物館。

右側就是遵義會議會址。

天氣很熱,但來參觀的人還是不少的。

遵義會議會址是一座坐北朝南的二層樓房,為中西合璧的磚木結構建築。上蓋小灰瓦,歇山式屋頂上開一“老虎 窗”,有抱廈。整個建築分主樓、跨院兩部分。

廣場上有石刻的毛主席詩詞《長征》。

來參觀的有學校組織的小學生團隊。

遵義會議會址主樓樓屋四周有迴廊,樓房的簷下柱間有十個券拱支撐,東西兩端各有一轉角樓梯,外面加有一道木柵欄。

主樓和跨院之間伸出一船形的樓房。會址大門臨街,門兩側原是八間鋪面,是柏輝章家的商店。鋪面居中有一小牌樓。

遵義會議是指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貴州遵義召開的獨立自主地解決中國革命問題的一次極其重要的擴大會議。

這次會議集中解決了當時最迫切的具有決定意義的軍事問題和組織問題。首先,博古作了關於五次反“圍剿”的報告,極力為“左”傾冒險主義錯誤辯解。接著,周恩來作了副報告,主要分析了第五次反“圍剿”和長征初期戰略戰術及軍事指揮上的錯誤,並作了自我批評,主動承擔了責任。

毛澤東在會上作了重要發言,對第五次反“圍剿”和長征以來“左”傾教條主義者在軍事上犯的一系列錯誤,進行了切中要害的分析和批判,逐一批駁了博古在總結報告中的錯誤觀點,正確地闡述了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

張聞天、王稼祥、朱德、彭德懷、劉少奇、凱豐等許多同志都在會上發了言,支持毛澤東的正確意見。經過三天的討論,會議委託張聞天根據毛澤東發言的內容,起草了《中共中央關於反對敵人五次“圍剿”的總結決議》,並隨後由政治局正式通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