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黔东南贵州画个圆《七十二》散发着独特的迷人韵味的古村寨


漂亮的彭家寨吊脚楼。中国古建筑专家,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张良臬先生,在考察恩施州古建筑后撰文:“要挑选湖北省吊脚楼群的‘头号种子选手’,准定该宣恩彭家寨出马”。

吊楼内部。张良臬先生并以歌咏赞叹:“未了武陵今世缘,贫年策杖觅桃源,人间幸有彭家寨,楼阁峥嵘住地仙”。

吊脚楼外观。彭家寨是武陵山区土家聚落的典型选址,以其完美而集中的吊脚楼群而享誉中外。

在吊脚楼二楼看吊脚楼门脸。吊脚楼这一古老的建筑形式,旧称“干栏”、“阁栏”、“廊栏……”,自古流行于百越族群地域。

吊脚楼二楼侧后。武陵山区山多田少,民居择地,为了适应山坡地形,吊脚楼形式成为首选。

彭氏家族迁徙沙道,看中此地,然尽是坡地,建房不得不以吊脚之高低来适应地形之变化,时光推移,经几代人的创造建设,终形成今日集土家吊脚楼形体美、空间美、层次美、轮廓之美的吊脚楼群。

吊脚楼的背后堆放了很多的木材。

目前村里正在对一座百年老吊脚楼进行修缮。

这栋楼年久失修已有些歪斜,现在的维修就的把楼扶正。

维修房屋的是专业的队伍,从他们现场管理就可以看出,每个参与施工工作的人员都是戴有安全帽的呢。

百年老屋现在已经扶正,坏了的瓦条等也都换好。图为正在给房屋上瓦。

看看这吊脚和飞檐,无处不显现出人们的智慧。

历史的传奇隐藏着彭家寨的神秘,古朴的吊脚楼群展示着土家人的智慧,悠扬的地方歌谣倾诉着彭家寨的心声。

古老的窗户与现代的中国结融合一体,述说着过去与现在。

农家晒熏肉八个大板凳架起来。

来寨子的游客们兴致勃勃的拿起农家生活用具拍照留影。

彭家寨其精美的装饰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秉承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精髓,具有鲜明而朴实的民族特色,门联、对联等,无处不显现出屋主人的朴实、热情,喜庆,好客。

寨里坐落着一片拥有200多年历史的土家族吊脚楼群,因其年代久远且保存完好,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寨居住着50多户近300口人,他们依山傍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多年来少受外界打扰。

古老的石板路和土家古寨、原汁原味的土家生活,让彭家寨散发着迷人的独特韵味吸引着众游客。

我们一行人已经来到寨子的中心位置,寨子一字排开有很多人家。一些人家可能是到田间劳作去了,门上挂着锁。这家还有人在家们前摘菜。

小朋友见我们来,在门口依门而站的看着我们。彭家寨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古色古香,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闪烁在宣恩县西南边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