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忆1955年手拿红宝书,心念毛主席的战友,心愿此生再去台山岛


父亲出生于1937年,1955年当兵,在福建当兵,当时交通落后,从河南到福建坐火车,需要七天七夜,火车经过黄河、长江的时候都需要用轮渡,有时候,排队等轮渡到都需要大半天,来到上海还需要转车

父亲当兵走时候,家里穷,吃不饱饭,上了三年小学,就辍学了。在部队的熔炉上,由一个没文化的普通一兵,成长为一名军官,所以他一直念念不忘的就是党和毛主席的恩情

父亲当兵时候,18岁,在部队服役21年后转业到河南老家乡政府工作,把自己的青春岁月,都献给了部队,献给了那个远在东海里,在地图上,不放大,就找不到的小小台山岛

这是父亲当年的军官照,自信坚毅,意气风发

父亲给我讲过一个故事,当年他们驻守在一个海岛,淡水和粮食都需要用船从大陆运输,当时海峡两岸呈敌对态势,两边都是戒备森严,每天如临大敌一般。一年冬天大雾,父亲他们从大陆出发,坐补给船返回他们的守备连队时候,迷失的方向,靠近一个岛,准备靠岸,有人发现守岛士兵装扮不同,仔细观察,才发现误闯到了国军驻扎的岛屿,立即悄悄原路撤回,返航路上,才发现每个人的衣服紧张得都湿透了。如果被对方发现,就全船覆没了


那个时代的人,精神面貌很好,一个个精神抖擞。

我小时候问他,那么喜欢部队,为什么转业回来,他说,他是家里最小,不放心年迈的父母,想为父母尽孝,让他痛下决心转业回家的一件事,就是有一年他回家探亲,三岁的姐姐死活不让他抱,他抱就哭闹,不认识他,他感觉给部队奉献21年青春了,愧对父母妻儿太多,所以他归队后,谢绝领导的提拔和挽留,执意要退伍回家

那个时代的人,很有仪式感,欢送战友荣调,欢迎战友归队,都要整装照相,他们把照相当成很严肃的事情。手拿红宝书,精神奕奕的面对镜头

父亲在部队21年,那是他最好的芳华,以至于回家工作多年,他还对部队的事和人念念不忘,部队官兵一致,人际关系简单,战友来自五湖四海亲如兄弟。他适应能力慢,我感觉有点一根筋,跟不上形式,套用现在的一句流行语,不会与时俱进,他怀念部队的热火朝天,怀念那个时代,看不惯地方复杂的社会关系,看不惯蝇营狗苟,不会溜须拍马,所以一直得不到提拔,他最为遗憾的是,转业后,再也没有回到过魂牵梦绕的那个福建小海岛

照片里的人,如果健在,应该都已白发苍苍,步履蹒跚,或许很多人已经不在。但是他们把无悔的青春奉献给了军队,他们光荣过、自豪过,这种与生俱来的荣耀,是我们这个年代的人所不能理解的。我想起了一位美国著名将军说过的一句话:老兵不死他们只会凋零!献给这些当年的老兵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