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帆:中式設計要從傳統文化中尋找依託

1月8日,第九屆中國紅木傢俱品牌盛典在北京雁棲湖國際會議中心隆重舉辦。

由全聯民間文物藝術品商會、全聯民間文物藝術品商會藝術紅木傢俱專業委員會聯合主辦,騰訊家居紅木頻道、《品牌紅木》全媒體承辦的第九屆中國紅木傢俱品牌論壇同期舉行。本屆論壇圍繞“紅木新十年 擁抱新時代”的主題,從過去十年的變化展望未來十年的發展。第九屆中國紅木傢俱品牌論壇高峰對話由著名中央電視臺主持人趙保樂主持。


張帆:中式設計要從傳統文化中尋找依託

北京林業大學傢俱設計與工程系主任、博士生導師張帆在第九屆中國紅木傢俱品牌論壇高峰對話環節上分享精彩觀點

北京林業大學傢俱設計與工程系主任、博士生導師張帆在第九屆中國紅木傢俱品牌論壇高峰對話環節上就“紅木傢俱的設計要注意什麼”論題,以“中式設計要從傳統文化中尋找依託”為主題暢談感想。

以下為張帆主任的觀點整理:

中國紅木十年,紅木傢俱也開始從單純形制上的仿製,到做新中式、新東方、新古典、當代中式等這樣的設計。我理解,新,就是時間的概念,中是空間和地域的概念。以下談幾點自己的想法:

第一、中式設計歸根結底,還是要從優秀的傳統文化中尋找資源和依託。中西方文化是有巨大差異的。西方有一句話,“濃於宗教,淡於理論”,但是,中國正好相反,“濃於理論,淡於宗教”。器物演變在中國的傳統文化和哲學思想中都能找到根基。從最開始《周易》“天人合一”的生命結構,它是所有器物美學的起點。到儒家思想的倫理秩序、中庸之道,再到道家的“天地有大美而不言”這樣浪漫的精神。其實很多設計師和企業家已經意識到這一點,但是做的還遠遠不夠。設計師還缺乏潛下心來持續挖掘,還需要在文化上做積澱。

第二、目前這個階段,傢俱設計要思考功能和審美,功能和造型的關係。一個好的能傳承下來的傢俱或設計,歸根結底並不是單純的造型、裝飾上的呈現,最終呈現的是生活的方式。回頭再看傳統文化和傳統傢俱也應該是這樣的。目前大家會覺得,中式設計有點走進“怪圈”。設計差異化不大,市場都在拼裝飾、拼材料這樣形式上的東西,現在很多民用和辦公傢俱品牌已開始越來越注重用戶研究。但是,中式傢俱在用戶研究這一點上還有欠缺,對用戶有什麼樣的生活需求,他用傢俱最終做什麼,他要有什麼樣的生活體驗,還缺乏瞭解。只有關注到這些,才能細分產品設計,而不是紮根在形式上。

第三、傢俱設計還是要有差異化和多元化。中國地大物博,文化也很廣博。中國文化講究包容性。傳統傢俱文化有“京作”、“廣作”、“蘇作”這樣不同的風格,也有大眾的、普通老百姓用的民間和民俗傢俱。所謂“既有陽春白雪,又有下里巴人”。在中國的器物當中有一個詞叫“雅俗共賞”。目前,北歐設計被推崇,其中也有一個詞叫“大眾設計”。其實,這兩個是相通的。目前我們的新中式受眾還不是很大,更多是定位中高端。其實,中國地域很大,有北上廣深一線城市,也有很多二三線城市,甚至鄉村。這些區域將來也是中式文化的受眾,我們需要這樣新的細分。只有在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年齡、不同的文化階層都有合理合適的中式傢俱的呈現,才是真正的意義上中式傢俱大繁榮時期。

第四、設計不止是產品的設計,還有品牌的建設。紅木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需要經歷一個過程,從剛開始一兩件單件產品的琢磨,到一定積累之後開始建立自己品牌文化和品牌內涵的梳理。但是,更多的時候還要思考應該用什麼樣的價值觀和審美觀去和消費者形成共鳴,形成情感的溝通,可以做一些有故事的設計。企業家要意識到品牌建設也是設計的一個部分。

第五、文化是一種基因,每天聽的音樂,交流的語言都是文化的傳承。95後、00後是未來中式傢俱設計文化的受眾和參與者,不用擔心中國文脈會斷掉,因為年輕人會很自然的在自己狀態裡表達他們的中國文化,這些與中國哲學思想、為人之道是吻合和契合的。大家要相信年輕一代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中式傢俱一定會越來越好。


張帆:中式設計要從傳統文化中尋找依託

第九屆中國紅木傢俱品牌論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