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馬蜂窩看改革開放40年中國旅遊業的變遷

前言:

1978年,中國拉開了改革開放的序幕。旅遊業作為啟動改革的突破口,開始肩負起從外交事業向經濟產業的轉變。然而,彼時對於絕大多數中國人來說,"旅遊"還只是一個生僻詞。

2018年,中國成為世界最大的國內旅遊市場、世界第一大國際旅遊消費國,旅遊業成為國民經濟戰略性支柱產業。僅在上半年,中國國內旅遊人數已達28.26億人次,說走就走的旅遊成為了一種普遍的生活方式。

改革開放40年,中國旅遊業以黑馬速度實現起跑、趕超和跨越,中國人的步伐走遍大江南北,走向全球各地,中國文化也隨著旅遊業的發展得以傳揚,這些鉅變,凝聚在了一篇篇的遊記裡。

在馬蜂窩看改革開放40年中國旅遊業的變遷


2018年11月13日,由人民日報新媒體中心與馬蜂窩旅遊網聯合打造的"時光博物館——旅行時光機專區"亮相中國國家博物館"偉大的變革——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型展覽"。該展區內展示的數百張旅行照片全部甄選自馬蜂窩旅遊網用戶的真實遊記,這些圖文並茂的內容,將40年來國人的旅行記憶娓娓道來,展現了改革開放以來旅行從"奢侈品"到"日常品",國人的腳步從國內邁向世界的變遷全過程。

八十年代旅遊理念的萌芽

八十年代初期,中國人均國民出遊只有0.2次,其中多以不超過500公里的"順道遊"為主,全民旅遊意識尚待啟蒙。在那個"有票券走遍天下,無票券寸步難行"的時代,出門旅遊通常意味著要拿著單位出具的出差證明,每天自備半斤全國糧票,然後在小旅社或者單位招待所和四五個人擠一夜,就這樣,中國人邁出了探索的步伐。

在馬蜂窩看改革開放40年中國旅遊業的變遷


馬蜂窩旅行者@老言

作為改革開放後最早一批的旅行者,老言的"順道遊"可是下了大手筆——花費10塊錢,第一次搭乘從天津到北京的"子爵號"飛機,票價相當於在最有名的飯店吃一頓十人餐。老言在馬蜂窩遊記中寫道,"飛機7點準時起航,28分鐘即到首都。乘飛機的農民中不少是到北京'旅行結婚'的青年人,更多的是想到北京看看人民大會堂,到故宮、北海、頤和園遊覽的老年社員。"這篇報道《兩千多農民自費坐飛機進京遊覽》也在《天津日報》頭版登出。

在馬蜂窩看改革開放40年中國旅遊業的變遷


"子爵號"登機牌和中國民航贈的通訊錄

值得一提的是,八十年代的票據雖然簡單,卻會在登機牌、地圖、明信片上提供中英文雙語信息,方便國際遊客閱讀。這是因為中國旅遊業初期被定位為重要的創匯產業,入境旅遊獲得了長足發展。正是在這群外邦來客的親身示範下,旅遊這一理念得以在國人心中生根發芽,國內遊也在摸索中不斷髮展。

休假制度施行,大眾旅遊覺醒

步入九十年代,中國迎來大眾旅遊熱潮。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對中國公民開放大門,"新馬泰"立刻成為中國人走出國門的第一站。國內旅遊更是熱鬧非凡,1995年開始實行的雙休日製度,1999年開始實施的黃金週政策,都讓按捺已久的中國人開始計劃真正意義上的一場旅行。

在馬蜂窩看改革開放40年中國旅遊業的變遷


馬蜂窩旅行者@老牛

據旅行者老牛分享,他曾用半個月時間走完上海到成都的自由行,遊玩了九寨溝黃龍、峨嵋山、樂山大佛,再到重慶,看了白公館渣滓洞,夜晚遊鵝嶺,再乘船遊三峽,大寧河小三峽,再到武漢玩黃鶴樓……一路山水相伴,不亦樂乎。

在馬蜂窩看改革開放40年中國旅遊業的變遷


馬蜂窩旅行者@老牛

自由行中最令人費心的當數前期規劃。"95年時的旅遊與現在大不相同,沒有像現在這樣方便地上網訂機票,訂旅館,所有旅遊信息都可以從手機上查詢",老牛分享道。與此同時,旅遊供給端的不完善,也讓接待設施、交通運力成為旅遊"受罪"的客觀因素。遊記的最後一段,老牛意味深長地說道,"回憶那時半個多月的自由行,真的是很不容易啊……"。

改革開放深化,旅遊新時代到來

新世紀尤其是十八大以來,旅遊作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被加緊提上日程。中國人從第一個黃金週,第一批出國潮,第一次高速路免費,到如今擁有72個免簽證或落地籤國家和地區……出境遊、入境遊、國內遊三大市場全面繁榮,旅遊業成為名副其實的戰略性支柱產業,也成為了讓人民群眾更加滿意的現代服務業。

在馬蜂窩看改革開放40年中國旅遊業的變遷


馬蜂窩旅行者@lijingzhen

2000年,旅行者lijingzhen和妻子第一次參與海南跟團遊,"下了飛機,走出機場,酒店派來的免費大巴早就在門口等候了,大家高興地登上大巴車,很快來到安排好的豪華酒店住下",這場新鮮的體驗讓兩個人大呼難忘。

在馬蜂窩看改革開放40年中國旅遊業的變遷


馬蜂窩旅行者@lijingzhen

2003年,他們跟隨"哈爾濱國際冰雪節"的腳步,親身體驗電視上那些晶瑩剔透、五光十色的冰雕。"為了這次冰雪之旅,我們認真研究了哈爾濱的旅遊景點、天氣情況,每人帶著一大箱各種禦寒的衣物",這也是他們第一次在旅途中歡慶新年。

在馬蜂窩看改革開放40年中國旅遊業的變遷


馬蜂窩旅行者@無忌-Sajia

2008年,旅行者無忌第一次出境自由行選擇了"泰國普吉島+皮皮島自由行套餐"。以前公務外出時,總想帶著老婆開著車,吃著火鍋唱著歌,如今成為了現實。

在馬蜂窩看改革開放40年中國旅遊業的變遷


馬蜂窩旅行者@無忌-Sajia

2010年,他們第一次挑戰在歐洲阿爾卑斯自駕遊,在遊記開篇寫著:"我們並不年輕,但是,遊船、徒步、自駕車,我們的玩法絲毫不輸給年輕人"。

從些原創內容中可以看出,中國人的旅遊夢想,早已不是"每年到省外旅遊一次"這麼簡單。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中國遊客的足跡越來越遠,遍佈全球各個角落,更多強調個性、注重體驗的自由行蓬勃發展,品質化與深度化,成為新旅遊時代的最強音。

在馬蜂窩平臺,每天都有精彩的旅遊故事在發生,旅遊者們以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為期持續更新自己對於美好旅行體驗的記錄。這一篇篇中國遊記,見證了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旅遊業的發展軌跡,記錄了"旅遊夢"從理想到現實、從奢侈到大眾、從尋常到個性的變遷,也承載了中國人對於美好生活的嚮往。

改革開放40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和消費能力的提升,中國人的旅行方式經歷了從早期的探親遊、跟團游到自由行的演變,旅遊業也日益成為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連續多年GDP綜合貢獻率超過10%。2017年,中國國內和入境旅遊人數超過51億人次,旅遊總收入超過5.3萬億元人民幣。馬蜂窩旅遊網等技術驅動的在線旅遊企業,更在其中成為旅遊信息化、移動化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在馬蜂窩看改革開放40年中國旅遊業的變遷


馬蜂窩旅遊網聚集了海量旅行內容和旅行產品,並藉由大數據技術,幫助每一位用戶實現智慧旅遊。與此同時,馬蜂窩陸續推出的"攻略全世界網紅牆"、"聖地巡禮"等活動,也顯示出旅行已經成為一種更潮、更酷、更炫的生活方式。

"旅遊業的發展是中國綜合國力增強、對外開放擴大、國際影響力提升的有力見證。馬蜂窩旅遊網與平臺上每一位用戶,都是改革開放的見證者和受益者。利用前沿科技,為中國旅行者提供優質的旅遊資訊與產品,幫助行業迭代升級,跟上新時代的步伐,幫助每一位普通中國人實現旅行夢想,是馬蜂窩的使命所在。" 馬蜂窩旅遊網聯合創始人、CEO陳罡如是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