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學區房是家裡的書房,這樣的父母才能成為孩子的巨人

著名物理學家、數學家牛頓說:“我比別人看得更遠,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對於孩子而言,父母就是那個巨人。

如果要問天有多大,井底的青蛙會說:“天有井口那麼大!”但在蒼鷹眼中,天空浩渺千里,無極無窮。

所以,在人生路上,孩子能有什麼樣的起點,取決於父母的高度。

最好的學區房是家裡的書房,這樣的父母才能成為孩子的巨人

熱播綜藝《極限挑戰》曾做過這樣一期特別的節目,他們選了一所中學,讓高中生們站在球場的同一條起跑線上。

六個主持人,每人一句提問,如果答案為“是”就前進,反之就留在原地。

這六個問題分別是:

1、父母是否都接受過大學以上的教育?

2、父母是否給你請過一對一的家教?

3、父母是否讓你持續地學習功課以外的一門特長,且目前還保持著一定水準?

4、從小到大的旅行經歷當中,是否有過一次出國經歷?

5、父母是否承諾過要送你出國留學?

6、父母是否一直視你為驕傲,並在親友面前炫耀你?

六個問題過後,有一部分人往前走了36步,但是仍然有很多人依然一步不前地停留在原地,每一步似乎都在殘酷地展示著人與人之間在人生起跑線上的差距。主持人的每個問題都代表了父母能給孩子提供的經濟支持,見識眼界和心理支持。

節目最後黃磊說了一番語重心長的話:“凡是贏在起跑線上的都是短跑,人生,一定不是百米賽,一定是場馬拉松。”

這話沒錯,也很有道理,但我們不得不承認,每一個父母都會在孩子獨自闖蕩之前,拼盡全力把孩子送到儘可能遠的遠方。這就是為什麼有的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能隨意切換好幾種語言,養成了追求卓越的意識,而有的孩子卻連普通話都說不清楚,且不知讀書何用……

孩子的成長,孩子的人生,誠然需要孩子自身的拼搏與努力,但父母的加持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最好的學區房是家裡的書房,這樣的父母才能成為孩子的巨人

每年全國高考成績公佈時,各地高分孩子除了成績以外,其家庭生活情況,也會被媒體陸續報道。

比如,四川的高分考生卓汐聰,不僅成績優異,還興趣廣泛;他愛好籃球,課餘時間他還在藝術節中擔任主持,並自導自演了舞臺劇《趙氏孤兒》。

有些父母認為這些成績優異的孩子大多來自富裕的家庭,但事實並非如此。

縱觀這些成績優異的孩子,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他們的爸爸媽媽都十分注重孩子的發展,鼓勵孩子學習、讀書,最重要的是他們的爸爸媽媽會和孩子一起學習、一起成長。

美國的九所大學和醫院聯合做了一次研究,來探查家庭收入、父母學歷與孩子大腦發育情況的聯繫。

研究實驗通過對1099名兒童和青少年腦部溝回和褶皺的表面面積的掃描,得出了這樣的結論:父母的教育水平與孩子大腦發育情況呈線性關係。

父母高中學歷的孩子,其大腦皮質中溝回面積,要比父母擁有大學本科以上學歷的孩子,少了3%。而父母收入與孩子大腦發育情況,並不存在線性關係。

也就是說:想要在培養孩子這件事上成功,僅僅有錢是不行的,還需要父母用心去培養,以身作則地教育孩子

換而言之:父母所給予的起點,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孩子的高度。如果父母不上進,沒有用心的給予孩子引導和教育,有可能會阻礙孩子的發展和成長。

最好的學區房是家裡的書房,這樣的父母才能成為孩子的巨人

這副圖片曾經在網上引起熱議,標題為“上進的父母VS不上進的父母”。這是某網友在地鐵上拍到的,圖中左邊的母親在地鐵上看書,孩子也自然地捧著書在看;右邊的母親盯著手機玩著遊戲,身旁的孩子探著頭跟著一起玩。

當然,這只是生活中的一個小小片段,沒必要上升到“上進”或“不上進”的高度,但是這種生活化的行為確實可以實實在在的影響到孩子。

想來,生活中確實存在這樣一種父母:一邊嚴格的要求著孩子努力學習、奮發向上,自己卻大把大把的浪費時間,把空閒的時間蹉跎在手機、電腦、網絡上面。

殊不知,孩子學習的第一步,是從模仿開始的。

華語樂壇“天王級”歌手王力宏才華橫溢,是公認的音樂全才,可你知道他的家世背景嗎——

王力宏的外曾祖父是民國時期的海軍將領;

奶奶是將門之女,畢業於清華大學;

外婆畢業於師範歷史系;

舅公曾就讀於臺大歷史系,也是芝加哥大學的博士,著名的史學家;

姑爺畢業於西南聯大法律系,還是美國哈佛大學法學碩士;

父親是臺大醫學系畢業的醫生;

哥哥是耶魯大學醫學博士;

弟弟是麻省理工學院碩士;

而王力宏自己也是一個超級大學霸,精通中英法日四語,不僅獲得了威廉姆斯學院本科學士學位,還獲得了美國伯利克里音樂學院的雙學位碩士……

同樣的名人案例還有很多,即使放在很多普通人身上,也不難發現:生活裡的那些學霸、才子才女們,如果要深剖他們的家庭環境,就會發現有一個共通點:他們的家庭環境整體氛圍很好,一家人都很上進!

因此,我們可以下一個結論:上進的父母可以培養出上進的孩子。

最好的學區房是家裡的書房,這樣的父母才能成為孩子的巨人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說“寒門難出貴子”,那麼與“寒門難出貴子”相對的就是“貴子皆出豪門”嗎?不一定。

便覽最近幾年北京以及各省市高考,分數較高孩子的家庭背景,並非都出自”豪門“,多是出自城市裡的普通人家。

而這些普通人家的父母也是經過打拼,才在城市裡立足。即使是所謂豪門家庭裡的父母,也都是寒門出身,通過不懈的努力和堅持,成功實現逆襲,成為“人上人”。

清華大學邱勇校長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每一個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優秀的人都是這樣走過的,只要努力上進就一定有好結果。

那麼,何謂上進?

努力工作是上進;和孩子共同成長、進步是上進;讓自己成為孩子心中的榜樣,也是上進。

而不上進的父母:孩子看書學習的時候,他們在麻將桌前消磨人生;孩子問父母問題的時候,他們多是不耐煩地擺擺手,讓孩子自己用手機去查答案......

上進和不上進的父母,培養的是不一樣的孩子,過的也是不一樣的人生。

因此,最好的學區房,是家裡的書房;最好的康莊大道,不是讓孩子獨立行走,而是父母和孩子共同上進,彼此成就。

一個人走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走才能走得很遠。其實,家庭成員的成長也是如此。

父母僅僅滿足於自己的成長是不夠的,甚至僅僅用自身的成長故事、成長榜樣影響孩子也是不夠的。成長是一個有“共作效應”、有生命的成長場。

家庭教育的實質是改變父母自己,而這種改變的關鍵就是自覺自願地與孩子一起成長。

所以,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父母也要以身作則,陪孩子一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