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NBA球星到“姚老闆”大鯊魚俱樂部

三年前(2011年)的7月20日下午,在上海浦東嘉裡大酒店的三層會場廳,姚明正式宣佈退役。在那場被命名為“明謝”的發佈會上,姚明似乎有意向在場的400多名記者做出暗示,離開籃球場的他,將會在另外一個更大的舞臺上重新迴歸:“我覺得生活就像一個嚮導,他會打開一扇又一扇門,今天我退役,一扇門關上,另外一扇門打開。”

從NBA球星到“姚老闆”大鯊魚俱樂部

作為姚明的“發小”,劉煒在過去長達11年時間裡曾是國家隊的成員。2002年,他和姚明作為核心球員為上海這座城市帶來了隊史第一座CBA冠軍獎盃,隨後姚明去了NBA,上海隊僅靠劉煒一人支撐,成績也一落千丈,僅有一次打進季後賽。直到2009年姚明成為這支球隊的老闆,很多人才再次看到希望。

實際上,整個六七月份,姚明的行程都排得滿滿的。不過對於他來說,最需要緊急處理的,還是與上海大鯊魚隊核心球員劉煒的續約風波。

從NBA球星到“姚老闆”大鯊魚俱樂部

不過,在姚明接手上海大鯊魚隊後,他和劉煒之間的關係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由原來的隊友和朋友關係,轉變為老闆與員工之間的關係。

作為球隊老闆的姚明,希望更多地借鑑NBA的運營法則,篤信運用理性手段而非感情用事來運營俱樂部。他先是炒了恩師李秋平,隨後在劉煒的續約問題上與對方產生分歧。儘管劉煒在2009年簽下5年合同,但兩人之間的關係已經有了裂痕。5年之後的同一天,雙方在續約問題上再次發生分歧。這一次,以劉煒離開上海遠走新疆而告終。

劉煒的離去一度讓姚明背上人情冷酷的罵名,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成為眾人指責的對象。在外界看來,球場兄弟之間的珍貴情誼遠比“在商言商”這樣的冷酷戲碼更能打動人心。

從NBA球星到“姚老闆”大鯊魚俱樂部

“在CBA這樣一個半職業聯賽,談什麼在商言商有點過,CBA一時半會也不會變成NBA。既然那麼絕,那就請拿出成績來。”曾經在上海隊擔任球隊翻譯和錄像分析師的單正灝,把批評的矛頭直接對準了姚明。 不可否認的是,劉煒續約風波只是姚明管理大鯊魚隊的一個側面剪影。在接手球隊的這段時間裡,他引進了很多NBA的管理經驗,對這支母隊進行了諸多管理嘗試。“在整個俱樂部的運作過程中,姚明參與度是很高的,他更多是從機制的角度來看待問題。”章明基說。

從NBA球星到“姚老闆”大鯊魚俱樂部

不過,借鑑美國管理經驗的姚明也走了很多彎路,畢竟,不是所有的NBA理念都適用於CBA。最明顯的例子是,上海隊之前開始聘用外籍主教練鄧華德,並在球員不能充分流動的情況下從美國大學聯賽NCAA選擇張兆旭等球員。“他們(姚之隊)之前走入一個誤區,認為NCAA的球員來打CBA沒問題。實際上,CBA的對抗強度等要遠超於NCAA。”對此,上海五星體育電視臺編輯曹鍵表示。

經歷了5個賽季的試驗後,姚明無奈地又重新開始聘用本土教練。“上海隊堅定要走國產教練的路線,很重要的原因是,國外教練不適合中國球員的籃球文化。”章明基說,國外教練經常會對球員失控,“講穿了就是,由於球員長期不流動,我們形成了一些根深蒂固的圈子或山頭,這種複雜的關係讓外教難以想象。”

從NBA球星到“姚老闆”大鯊魚俱樂部

“外教可以彌補一部分,但也有問題,他們的語言、文化差異是非常大的。外教還不像外援,外援可以通過實力展現,外教必須通過語言的力量把大家感染起來,包括把他的意圖執行起來。所以有文化與語言上的差異,外教是非常難施展他們才華的。在將不知兵的情況下,是很難帶好一支球隊的。”對此,姚明在談及王勇教練時反思道。

另外,上海隊希望引進NBA式的管理模式,對球員更加寬鬆,讓他們在球場上打球更有創造性。但這樣嘗試後,章明基發現,一些長期習慣於被管束的球員,突然之間寬鬆了之後,他們就像脫韁的野馬一樣完全亂套。 “我們很多東西不能想得太超前,還是得講究中西結合,找到一種平衡點,更有耐心去推進。”章明基說。

從NBA球星到“姚老闆”大鯊魚俱樂部

與其他俱樂部老闆不同,姚明沒有實業,所以他更希望探索出一條可持續的經營道路。不過無奈的是,除了在投入上精打細算,他暫時還沒有找到一個更好的商業模式。

“NBA跟CBA最大的不同是,NBA把它看成是一樁生意,任何東西要長期發展必須要靠它的商業模式,但CBA完全沒有商業模式,今年比賽結束了,明年再討論明年的,完全不是一個討論商業模式的方法。”姚明無奈地表示。

更讓姚明無法接受的是,沒有商業模式的CBA,2014-15賽季還將進行擴軍,由過去的18支球隊變成19支(實際上擴到了20支)。“在CBA可能都數不出來19位合格的專業教練的情況下,擴軍就造成物價上漲,而物價上漲卻並不代表水平上漲。這種感覺並不是很好,甚至有些痛苦。”姚明說。

從NBA球星到“姚老闆”大鯊魚俱樂部

在他看來,要改變中國籃球的這種現狀,必須從孩子階段就開始抓起。在經營上海大鯊魚俱樂部的同時,姚明也想把NBA對孩子培養的理念更多地帶入國內的籃球場地。於是從2014年2月開始,他又多了一重身份——NBA姚明學校校長。

姚明開始頻頻出現在湖南衛視《爸爸去哪兒》、東方衛視《我們一起來》、央視《開講啦》等欄目。 其中,在《爸爸去哪兒》節目以及其他很多場合,姚明身穿的都是一件印有姚明NBA學校標誌的T恤。在諸多采訪中,姚明的這份新工作也是公關所極力希望媒體能傳達的。

從NBA球星到“姚老闆”大鯊魚俱樂部

最早,姚明看到籃球是一項比較受歡迎的運動,覺得開辦一所NBA學校是個不錯的機會。“我們本來是想做一個週末籃球培訓機構,在籌備的過程中,NBA聽說我們要做,恰好他們也要做,於是就強強聯手吧。”“姚之隊”中方經紀人陸浩說。

從NBA球星到“姚老闆”大鯊魚俱樂部

有著姚明與NBA這兩個金字招牌,有不少家長願意將自己的孩子送過來。由於NBA姚明學校所收學員是0~16歲的孩子,而NBA教練面對的是成年專業球員,他們並不一定能教好他們,所以姚明希望找一些高中教練。

“很多人說,你是NBA姚明學校,教練肯定是NBA的。但NBA與CBA都是職業聯盟,教練面對的都是成年人,跟面對孩子完全不同。所以我們更希望招募高中教練,他們知道怎樣跟孩子去溝通,沒有所謂最好的,只有最合適的。”姚明表示。

從NBA球星到“姚老闆”大鯊魚俱樂部

比如,NBA姚明學校選定的技術總監是比爾·辛格爾頓。在中國,知道辛格爾頓的人少之又少,但他曾經在多個國家打過比賽,退役後也一直從事籃球教學工作,出任過高中籃球教練、大學籃球教練以及職業籃球教練。

主教練助理威爾伯·艾倫同樣是一名高中教練。在他看來,“籃球偉大在哪兒?就是塑造性格,讓每個人成為不錯的人。這項運動給你機會去了解每個人的感受,他們從中是否收穫到快樂、享受,這很重要”。

從NBA球星到“姚老闆”大鯊魚俱樂部

“實事求是地講,籃球打得好,未必可以幫你找到下一份工作,但你如果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這些可以在球場上尋找到,就可以尋找到更好的生活。”姚明說。

有了NBA做靠山,姚明正在最大化地利用這種獨一無二的優勢。每年夏天,不少NBA球星都會來華宣傳,這些NBA姚明學校的學員有機會跟這些球星一起訓練、打球,而在已經舉辦了10年的NBA中國賽期間,這些學員也可以跟球星一起訓練和現場看球。在2014年2月22日NBA姚明學校的開業典禮上,杜蘭特、安東尼等眾多NBA球星通過視頻發來祝福。

從NBA球星到“姚老闆”大鯊魚俱樂部

“實際上,NBA這些年想在中國落地也比較難,他們想籃球培訓是一個有增長機會的生意,正好姚明也想做這一塊,雙方一拍即合,這就開始了。”北京體育營銷公司“關鍵之道”創始人張慶表示。

從NBA球星到“姚老闆”大鯊魚俱樂部

目前,僅靠學員收費很難維持NBA姚明學校的正常經營,它的大部分收入還是依靠贊助商。以第一期為例,教練員員工3名,助理教練10人,而學生是200多個,每人收費3900元,全部學員費用才80萬元左右,連教練員的工資都不夠。

在姚明的規劃中,目前在北京的NBA學校只是試驗,一旦成功,他們會向其他城市推廣。“各個地方不同,上海、北京、二三線城市都不同,配置的教練、生活成本等也都不一樣。這裡面需要去摸索,北京適應的模式,未必適應於天津。”

從NBA球星到“姚老闆”大鯊魚俱樂部

陸浩也透露,NBA姚明學校的名字未來可能要改成俱樂部,因為它是一個業餘的體育教育機構。“它不是把學員固定在學校培養專業運動員的模式,我們將來希望它開在社區。就像健身房一樣,每個社區有這樣一個機構。這並不容易,但我們正在嘗試。”


分享到:


相關文章: